幼儿园大班教案

时间:2023-11-10 07:39:45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大班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教案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的:

  1、通过小燕子的眼睛,感受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

  2、尝试创编故事。

  3、培养探索精神。

  4、享受创意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l、燕子北归的大图片。

  2、 图画纸、彩笔、粉蜡笔、水彩、无油的圆珠笔或牙签。

  活动过程

  1、出示有关燕子北归的图片,让幼儿欣赏并描述图片内容,请幼儿说说想到了什么。

  2、老师提示幼儿假想燕子北归的`途中会看到哪些春天的特征,请幼儿尝试创编故事。

  3、自由分成几组,请幼儿在图画纸上用油画棒以画彩虹的方法涂满五颜六色(注意画面上方用黑色的水粉涂一部分,以刮画燕子),然后再用水彩把纸面盖满,待干后在上面用无油的圆珠笔或牙签在上面勾划燕子、大地上的花草树木、小动物等。即让幼儿以刮画的形式对创编的故事内容进行自由创意表达。

  4、请幼儿把自己创作的画挂于展览区,和其他伙伴共同分享。

  总结分享:幼儿能感受并描述出小燕子北归时在空中所看到的春天的颜色、春天的山、水时的高兴心情。

  活动评价:

  1、能说出小燕子在空中看到的花草树木的变化。

  2、能创编描述燕子和春天的故事。

  3、能用刮画的形式创作出作品。

  4、在小组活动中知道合作。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民族服饰是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服饰特点。蒙古族的长袍及腰带和靴子、藏族的甩袖、维吾尔族的花帽等都是具有民族特征的服饰。为加深幼儿对民族服装的了解与认识,让其充分感知民族服饰的美丽,激发大班幼儿绘画与制作民族服装的兴趣,特设计本次服装设计活动。本次活动引导幼儿观察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民族的服饰,了解服饰在衣领、袖口、饰品等处都有多样化的图案设计。教师可选择“二方连续纹样”作为切人点,引导幼儿运用“二方连续纹样”创造性地设计自己喜欢的民族服装,感知民族服装的图案美。

  【活动目标】

  1.认识二方连续纹样,了解二方连续纹样在民族服装中的应用。

  2.能运用二方连续纹样设计自己喜欢的民族服装。

  3.感受民族服饰的多样美。

  【活动准备】

  1.教师自制课件《漂亮的民族服装》(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民族的服饰图片)、二方连续图案的图片。

  2.《幼儿学习材料》——美术用纸第 7 页。

  3.少数民族服装、背景音乐《月光下的.风尾竹》。

  【活动建议】

  1.请幼儿描述自己所喜欢的民族服装,感知民族服装的美。提问:你最喜欢哪个民族的服装?为什么?

  2.请幼儿观察图片,学习用二方连续纹样绘画、装饰民族服装。

  (1)出示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的服饰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其装饰花纹的特点。提问:这些服装分别是哪个民族的?都有哪些花纹?这些装饰花纹都出现在什么地方?

  小结:少数民族服饰色彩鲜艳、纹样丰富。装饰花纹主要在领口、袖口前胸、后背、裙边等地方出现。有的服饰上绣满龙风、花卉、虫鸟等图案象征吉祥如意。

  (2)出示二方连续纹样图片,让幼儿欣赏后总结其规律。提问:这些花纹有什么规律? 你还见过哪些二方连续纹样?

  小结:以一个或两个单位纹样,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带状形平面上,作有规律的排列并已向上下或左右两个方向无限连续循环所构成的带状形纹样,称为二方连续纹样。

  (3)教师示范。展示服装轮廓图,引导幼儿用二方连续纹样进行装饰,教师随幼儿说出的花纹在服装的前胸处装饰,给幼儿以启发。

  3.幼儿在美术用纸上尝试运用二方连续纹样进行装饰。

  提示幼儿运用二方连续纹样在服装的不同部位进行创造性的装饰,鼓励幼儿装饰出不同纹样图案的民族服饰。

  4.幼儿展示作品并交流设计的意图。

  (1)教师提问:你设计的是哪一个民族的服装?用的是什么二方连续纹样?你认为你的设计好在哪里?引导幼儿分享、交流自己的作品及其创意。

  (2)幼儿随音乐身穿民族服装跳民族舞。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复习5以内的加减法,感知三幅图的含义,继续学习加减法算式。

  2、理解加法题中用“一共”表示合起来,减法题中用“还剩下”表示少了的意思。

  3、在书写的过程中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份操作纸,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小老鼠买面包圈。

  1、师:小老鼠去给大老虎买面包圈当点心,我们看看它买了几个面包圈。出示三幅图,引导幼儿逐一观察并说说每幅图的意思:第一幅图——小老鼠买了1个面包圈;第2幅图——小老鼠又买了4个面包圈;第3幅图——小老鼠一共买了5个面包圈。引导幼儿了解“一共”表示把两次买的面包圈合起来的意思。

  2、教师: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小老鼠买面包圈这件事吗?鼓励幼儿尝试列加法算式。

  3、引导幼儿看算式说说数字与符号的意思,判断算式是否正确。

  二、大老虎吃点心。

  1、教师:大老虎可喜欢这个点心啦,瞧它吃得多开心。出示三幅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每幅图的意思:第一幅图——大老虎有5个面包圈;第二幅图——大老虎吃了1个面包圈;第三幅图——大老虎还剩下4个面包圈。引导幼儿了解“还剩下”表示吃掉面包圈后少了的意思。

  2、教师: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大老虎吃面包圈这件事吗?鼓励幼儿尝试列减法算式。

  3、引导幼儿看算式说说数字和符号的意思。

  三、小组操作活动。

  1、看图列5的加减算式。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操作纸上三幅图的变化,并学习运用“一共”和“还剩下”的词语,大胆讲述3幅图的含义。鼓励幼儿根据画面含义列出5的加减算式。

  2、看图形记录图形特征。看算式进行5以内的加减运算。

  3、看算式写得数。读一读算式,并用雪花片演示算式数量变化过程,写出得数。

  四、活动评价

  教师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操作材料,讲述画面内容和算式,其他幼儿对照自己的操作材料,集体进行评价。重点引导幼儿巩固正确使用“一共”、“还剩下”等词语。

  大班数学教案:鱼儿游游游

  活动目标:

  1、探索6的组成,知道6分成两份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2、 能按顺序进行操作,初步感知数的互补关系。

  3、专心自己的操作活动,初步学习检查自己的活动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学习过5以内个数的`组成

  2、物质准备:教具:小鱼六条,记录纸,笔

  学具:(1)小篓子若干,内放数量为6的小鱼片片,记录纸,笔。

  (2)6个玩具串在一根绳子上,记录单,笔。

  (3)《幼儿用书》38-39页,彩色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 小鱼游走了

  1、教师出示一群小鱼:河里游来了一群小鱼,你知道一共有几条小鱼吗?引导幼儿将小于排成一排,并数出和记录总数

  2、教师将一条小鱼拿开放在面前:几条小鱼游走了?现在小鱼分成了两份,每一份是几条?引导幼儿根据小鱼的位置说一说小鱼分成了1和5,并记录。

  3、请个别幼儿移动小鱼,引导幼儿继续按小鱼的位置进行分合并记录

  二. 小组操作活动

  1、小鱼游游游。幼儿先将小鱼排成一排,记录总数,然后演示小鱼游来了或游走了,说一说每次分合的结果并记录

  2、分玩具。将6歌玩具穿在一根绳子上,引导幼儿现数总数并记录,然后再将玩具分成两份,波导绳子的两头,并记录下分的结果

  3、看房子图写分合式,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P38页),看房子分类图,请你先将6个圆点分成两份,再用数字记录,最后写分合式

  4、看算式进行5以内的加减运算

  5、给铅笔排序,观察铅笔的长短,在圈中写上相应的序号

  三.活动评价

  1.请幼儿介绍“小鱼游游游“活动,教师记录幼儿分合的结果,师生共同检查6的分合是否有重复或遗漏,得出6分成两份有5中不同的分法,

  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单,发现数的互补关系:总数不变,两个部分数,一边数越来越大,另一边的数就越来越小。

【幼儿园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的教案12-28

幼儿园大班教案10-14

幼儿园大班教案10-14

幼儿园大班教案11-01

幼儿园大班教案10-23

幼儿园大班教案10-31

幼儿园大班教案10-31

幼儿园大班教案10-18

幼儿园大班教案10-22

幼儿园大班教案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