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

时间:2023-11-26 12:53:02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大班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大班教案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会根据班级区域活动的需要选择2~3个区域。

  2、尝试在小组内分工,并共同为某一个区域指定规则。

  3、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4、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重点难点:

  学会制定活动区的规则,并制作简单的标志表示。

  解决难点方法:引导幼儿积极参与丰富各个区角的材料,鼓励家长参与到规定的制定和标志的制作。

  活动准备:

  1、建筑区,生活区,美工区等照片。

  2、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水彩笔,白纸。

  活动过程:

  1. 以谈话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我们的活动室美吗?你们最喜欢在我们的活动室哪些地方玩呢?出处!小结:我们的.活动室有许多内容丰富的活动区,有的在活动室里,有的在活动室外,在这些活动区里怎么样才能让我们每一个人玩的既开心又能学到本领呢?

  2. 讨论为那些活动区制定规则。

  我们要在活动区活动得好,应该怎么办?有那些区域需要制定规则?为什么?“在绘画区我们应该制定什么样的规则?”“在图书阅读区我们又应该怎样做呢?”

  3. 我们怎样为区域制定规则并分工合作。

  (1) 我们怎么样为活动区制定规则呢?

  (2) 幼儿选择喜欢的区域,自然分成3~4组。

  (3) 幼儿分组讨论,分工绘画。画好后将标志贴在相应活动合适的地方。

  4. 交流反馈:

  1)分组介绍自己组制定的规则。

  2)讨论:这些规则制定得是不是合理。

  活动结束:

  今天我们为各个活动区制定了规则并制作了标志,如果大家都同意,我们就可以把这些标志贴到区域里去了。有了这些规则和标志,我们在活动 区就可以玩得开心又有秩序了。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摆放物品的过程,使幼儿了解将物品叠放、改变物体形态、小物品放在大物品里面、将物品由大变小等方法能节省空间,从而使更多的物品容纳在盒子里。

  2、通过幼儿同伴间的经验分享,使幼儿获得整理物品的生活经验。

  3、引导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成功经验,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其他幼儿的倾听能力。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皮鞋盒一只,衣服一件,纸杯四只,大、中、小罐子三只,充气玩具一只,木头积木若干块,小贴花若干。

  2、教具:投影仪一只,教师用的记录纸一张。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通过操作活动,初步感受合理摆放物品能节省空间。

  1、组织幼儿了解需要整理的物品。

  2、清点并记录物品的数量。

  3、鼓励幼儿尝试将物品全部放在盒子里。

  师:今天我们要把这些东西全部都放到盒子里,你觉得行不行?我们来试一试。

  4、幼儿进行操作,教师观察幼儿活动。

  【分析:这是孩子初步整理物品时段,目的是让孩子感受到,把这么多的东西都放进这么小的盒子里,是件不容易的事,从而产生解决困难的欲望。老师一旁的观察,能充分了解孩子对这个特定的整理活动的最初经验或水平,以便实施或调整下面的学习活动。清点物品是让孩子进一步感知数与量的`关系。】

  5、请2—3个孩子分别介绍自己的方法。

  师:放好了吗?你是怎样放的?为什么要这样放?

  幼1:我把四只纸杯叠一起,放在盒子里。

  幼2:我把小罐子放在中罐子里,把中罐子放在大罐子里,再放在盒子里。这样盒子里就可以放其它东西了。

  【分析:通过介绍纸杯、罐子的摆放方法,让孩子初步感受到可以用折、叠或其它的办法,来改变物品所占有的空间。引导孩子迁移经验,引发对其它物品合理摆放的思考。】

  二、鼓励幼儿进一步探索物品摆放的多种方法。

  发现将物品叠放、改变物体形态、小物品放在大物品里面、将物品由大变小等方法能节省空间,从而使更多的物品容纳在盒子里。

  1、通过迁移以上经验,鼓励幼儿探索物品摆放的多种方法。

  师:刚才几个小朋友想的办法真好,可以让好多东西叠放整齐,使盒子能装更多的东西。那么衣服、充气玩具、积木呢,有什么好办法也把他们都整理到盒子里,还要盖上盖子。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和指导,鼓励孩子想出不同的叠放办法,将纸杯、罐子、衣服、充气玩具、积木都放进盒子里。

  3、组织幼儿介绍各自的经验,将他们好的方法在视屏仪上展示。通过帮助个别有困难孩子摆放的形式,让孩子介绍多种方法,体验相互帮助的快乐。其中还可以借用孩子的经验,引导幼儿学习折叠衣服。

  师:我看到了你们想出的许多好办法,来介绍给大家听听。

  幼1:我是把四只杯子叠在一起后,再放在大罐子里的。

  幼2:我是把衣服折好了放在最上面。

  师:为什么要放在最上面呢?

  幼2:因为衣服比较软。(随机与孩子们一起学一学折衣服的方法)

  师:明明说,他不能把冲气玩具放进盒子里,谁有好办法帮助他。

  幼3:我把冲气玩具的气放掉,把它变得扁扁的再卷起来,放在大罐子里,正正好好。

  幼4:我把木头积木一块一块叠放整齐,排在盒子的最下面。

  师:为什么要放在最下面呢?

  幼4:因为积木放在下面,能排整齐的。

  幼5:我开始把罐子竖着放,盒子的盖子盖不上,后来我把罐子横着放,盖子就能盖上了。

  4、教师总结:

  师:我们小朋友真聪明,想出了许多整理东西的办法,这样看上去很整齐,又能省出地方,放更多的东西,让盒子盖盖上。

  5、鼓励个别没有完成的孩子继续操作;启发已完成的孩子是否能运用更好的方法,调整盒子里的东西,使之更合理更整齐。

  【分析:在相互启发下,孩子们不但能对同一种物品想出不同的摆放方法;能根据物体的不同特性,采取不同的摆放方法;还能根据自己盒子的形状、大小特点,比较合理安排所有物品。这给孩子提供了一个积极、主动、灵活、创造思维和操作的空间。从中渗透了“相互帮助”的教育。同时得到了一次语言表述的机会。】

  三、组织幼儿互相学习和评价。

  1、幼儿相互参观和评价,老师帮助个别没有整理好的幼儿。

  2、请大家数数自己获得了几朵小红花,并让最多的孩子展示他整理好的盒子。

  老师表扬个别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孩子。鼓励孩子们在平时收拾玩具或自己物品时要用最好的办法整理。

  【分析:这是孩子获取同伴肯定和评价的过程,孩子能从中感受成功的快乐。对于能力较差或动作慢的孩子来说是一个克服困难,争取完成任务的过程,让他们也能体验成功。这样做法充分考虑了孩子的个体差异,使不同能力的孩子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活动反思:

  1、孩子不会整理物品或玩具是孩子生活游戏中的实际问题,本次活动取材于孩子的生活,解决的也是日常游戏中的问题。所有材料、问题、情景都是孩子所熟悉的。容易激发孩子解决问题的欲望。

  2、以“把东西全部放进盒子里,既整齐、又能盖上盖子”这个既实际又明了的要求,为孩子提出了可理解的操作目标,也是孩子们可对照的评价目标,这个目标对全体小朋友来说有一定的挑战性,但通过努力都有完成的可能性。

  3、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抓住“放整齐、盖上盖子”这主线,让孩子充分思考、不断尝试、反复调整(每个孩子至少有三次调整)。通过讨论、交流、介绍、帮助解决困难等形式,引导孩子相互学习,迁移经验,积极探索,从中感知物体与空间的关系。符合孩子的学习认知特点。老师虽然提出了评价的要求,但关注更多的是孩子不断摆放、调整的过程,给予的时间也最长。充分突现了教师关注孩子、关注过程的教育理念。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学会按照不同的方式、方法有序地数数并记录;

  2、通过数数,联系实际生活,初步理解“类”的概念;

  3、能细心,快速地按要求完成作业。

  二、活动准备

  教学PPT、记录卡(每人两张),统计表一张、磁性黑板,磁性数字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游戏:我能数到几

  师:“我知道,我们小朋友都很会数数,那谁来告诉我,你最多能数到几?”“我说一个数字,你们接着往下数四个数。”(提醒幼儿按要求数,不多不少数四个)

  (二)趣味数数

  1、看图数数

  (1)出示由树、房子、兔子、花儿组成的图片,请幼儿数一数“恩,请你们数一数,房子有几幢?树有几棵?兔子有几只?花儿有几朵?”

  (2)一起讨论结果

  师:“说一说,你们数出的房子有几幢?树有几棵?”

  师:“兔子有几只呢?”(六只兔子只有耳朵出现、一直兔子尾巴出现)

  师:“你在哪里找到了几只兔子?”(请数错的孩子先说一说)

  师:“你是怎么数到第七只兔子的呢?”(找到兔子的尾巴)

  教师:“原来,要数对兔子是有方法的,要从上到下观察仔细。”

  “请问花儿有几朵?”(花一共*朵,但题板上要求的是红色的花)

  师:“说不同的答案,一样的就不要说了”“到底花儿有几朵?”

  师:“说一说,你在哪里数到了第*朵花”(黄色的花)“这朵花该找进去吗?为什么不该呢?”(颜色不是红色的,老师要求的是红色的花数一数)

  (3):原来数数的时候要想数正确,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数。我们可以从上到下,从左右,从前到后,按照顺序数才能熟清楚,而且还要看清楚题目。

  2、小熊开了一家超市,超市里的货物课真多啊,不过今天他要请你们来当统计员,帮他数一数,这些货物各有多少。

  (1)看答题卡,领会要求

  师:“把答题卡翻到第二张,你们认识这上面的字吗?”(带鱼、蛋、饼干)

  “你们有没有注意这下面的小字啊?”(条、只、种)什么意思懂不懂?”

  (对,就是问你带鱼有几条?蛋有几只?饼干有几种?)

  出示PPT,请幼儿开始数一数,并记录

  师:“按照要求来数,要看清楚了数。”老师随即指导。

  (2)统计结果:出示大的答题卡贴在黑板上,

  ①数带鱼

  师:“带鱼有几条?”幼儿每说出一个不同的答案,老师将相应的数字贴出来。(说不同的答案,一样的不要说。)

  师:“你数的带鱼的哪里”“为什么?你是怎么数的?”(有的数的头,有的数的身体)(引导幼儿从带鱼的头数出带鱼的个数)

  师:“数带鱼的头很方便,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起看PPT数一数(数一条出现一

  个数字)“到底多少条啊?”(9条)

  :原来要数的对是有方法的,要找比较容易的,看得清楚的,有特点的地方去数,

  可以数的更加清楚。带鱼应该是9条。(把错误的.答案从题板上拿掉。)

  ②数香蕉

  师:“再给你们一样东西数一数,按照刚才的方法。”

  师:“有几根香蕉?”请幼儿说一说“从香蕉的什么地方去数,”

  ③进一步引导幼儿从另一个地方数:

  师:“香蕉还可以数一个地方呢,猜一猜,想一想。”(从底部的黑点开始数,并演示ppt)

  再次:下次数叠在一起的东西的时候学会找容易的地方,看的清楚的地方去数,

  可以帮你数的更加正确。

  ④数鸡蛋

  师:“蛋有多少只呢?”幼儿说出不同的答案。老师将不同的答案贴在黑板上。

  师:“你在哪里数到这么多的蛋?”先请一名数错的幼儿来说一说,带领幼儿一起发现错误。

  师:“还有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数的?”发现规律,“前面一排有几只蛋?”纸的后面的蛋和前面一排的相同。

  师:“蛋有*只,我们把错误的答案去掉。”

  :要想数对被遮掉的东西,可以先把前面一排的数出来,再去猜一猜,根据排列的顺序,后面可能有多少。

  ⑤按照方法去数一数酸奶,出示酸奶的ppt图片。

  ⑥数饼干:

  师:“饼干有几种?”把不同的答案贴在黑板上。

  师:“恩,你们有这么多答案,那谁的答案是正确的呢?首先我要问大家,什么叫种?

  谁和谁是一种?”请幼儿说一说,指一指,“图片里的饼干谁和谁是一种?”“为什么这样说?”引导幼儿发现相同。

  师:“哦,原来,相同的东西算一种。”再来看看饼干谁和谁是一样的,“一起说一说,饼干到底有几种?”(两种)

  ⑦进一步引导幼儿换位思考:

  师:“如果是用数字3,那么这里的小字:种,应该换成什么字?”(瓶,罐、桶)

  如果幼儿说到个,老师继续引导:“什么叫个,是几个几个瓶子?那应该叫几瓶、几罐、几桶。”

  师:“我们可以把小字改掉,就对了。”

  :刚才老师给你数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但是不经常去数。

  (三)延伸活动:

  师:“你们帮小熊统计出了这么多的物品,他可高兴啦,我这里还有很多好玩的东西,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好吗?”出示脑白金、餐巾纸、保鲜袋。

  师:“脑白金有几瓶?餐巾纸有多少张?保鲜袋有多少只?”引导幼儿看包装袋上的数字。

  最后:“袋子上的数字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很密切的关系,爸爸妈妈买东西的时候都要看这些数字。今天回去后就可以在家里,或者去超市找一找,哪些东西上有数字,这些数字有什么不同,袋子上还有什么其他的小东西,这些东西有什么小秘密。”

  四、活动结束

  1、

  2、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目标:

  1、初步了解服装的起源与演变。

  2、知道服装从面料制作到成衣加工最后到穿衣的过程。

  3、知道服装来之不易,懂得爱护服装的道理。

  过程:

  1、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你知道远古时代,原始人身上穿衣服吗?后来,古代的.人们穿什么呢?(用树皮、树叶以及草织成的衣服,还有野兽皮衣)

  1、讨论:现代我们穿的衣服是怎样的?我们穿的衣服是从哪里来的?制作服装需要什么材料?服装是怎么做出来的?

  2、教师利用收集的资料和教学挂图供幼儿观看,了解服装加工制作的过程。

  3、观察后,教师提下列几个问题:

  (1)衣服的面料是用什么加工出来的?

  (2)做衣服要做哪些事?(旨在让幼儿明白需要量尺寸,裁剪布料,缝合加工,烫衣服等)

  (3)衣服做好了,送到哪里去?我们穿的衣服从哪里来的?

  4、组织幼儿讨论:我们穿的衣服要经过这么多的程序,要经过这么多叔叔,阿姨的辛勤劳动,才成为我们现在穿的衣服,我们小朋友应该怎么做?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 能积极尝试用不同形状的材料进行组合创作拓印画,并在操作过程中掌握拓印的方法。

  2。 感受拓印乐趣和美感,喜欢参与拓印活动。

  活动准备:

  各种形状的材料,红黄蓝绿水粉颜料,抹布,铅画纸

  活动过程:

  一、欣赏拓印画,感受拓印组合的美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两幅画,你看到了什么?

  2。你觉得它们是什么形状组合在一起的?

  3。小结:老师用扇形和长方形变成了太阳,用许多个圆形变成了花朵……

  二、观察材料,讨论自己要创作的拓印画,了解拓印的'方法

  1。 出示材料

  小朋友一定也很能干,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份材料,你想用哪些形状变成什么?

  小结:这些形状经过组合可以成为生活中的许多东西。

  2。 教师示范拓印的方法

  刚才小朋友想的都很好,可是这些形状到底是怎么到白纸上的?

  小结:小朋友可以选择各种形状的材料,需要用到的那一面形状蘸满颜料,轻轻印到白纸上,轻轻拿起来放回盒子里。像这样的画叫拓印画。

  3。 在拓印中要注意什么?

  小结:当你想要另一种颜色时,你可以用另一面。当你觉得颜料蘸太多了,可以在边沿舔一舔。当你手脏了时,可以在抹布上擦一擦。

  三、幼儿操作

  桌子上放了许多材料,小朋友可以选择各种形状的材料用拓印的方法变成一幅漂亮的画。

  四、集体欣赏、交流

  1。教师引导幼儿互相欣赏评议,对画面清晰、整洁,造型有创意的画给予鼓励。

  2。你喜欢哪幅画,它用了什么形状的材料组合在一起的。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幼儿能初步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蔬菜,并知道吃蔬菜的哪些部位。

  2、初步了解不同蔬菜有不同的营养,多吃蔬菜身体棒。

  3、幼儿能积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获得其中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蔬菜实物若干:西兰花、花菜、菠菜、卷心菜、青菜、芹菜、莴笋、土豆、胡萝卜、萝卜、毛豆、花生、丝瓜、黄瓜、茄子、番茄。

  2、分类筐。

  3、一次性桌布,筷子、碟子若干,蔬菜沙拉(小番茄、黄瓜、生菜、胡萝卜、紫甘蓝)。

  三、活动过程:

  (一)、问题导入:让幼儿说说自己喜欢吃的蔬菜,通过介绍自己喜欢的蔬菜,进一步了解各种不同的蔬菜。

  1、师(出示“蔬菜”):每天无论是家里还是幼儿园,我们都要吃许多的蔬菜。你喜欢蔬菜吗?你都喜欢吃什么蔬菜,为什么?

  (教师鼓励幼儿回答问题,并及时的给予表扬,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2、教师小结:蔬菜有很多的维生素、矿物质,营养很丰富,所以多吃蔬菜身体好,我们应该样样蔬菜都要吃。

  (二)、蔬菜可以吃那些部位?对蔬菜食用的不同部位感兴趣。

  1、猜猜老师喜欢吃什么蔬菜?(引出胡萝卜)胡萝卜的什么部位可以吃?

  小结:原来胡萝卜的根是可以吃的。

  2、不同的蔬菜吃的是不同的部位,有的是吃花,有的是吃种子,有的是吃果实,有的是吃茎/叶,还有的是吃根。这里有很多的蔬菜,它们的什么部位可以吃哪?

  小结:原来,蔬菜的根/花/果/叶/茎/种子是可以吃的。青菜真厉害,可以同时吃两种部位,有没有更厉害的蔬菜,可以吃三种不同的部位的?除了这些蔬菜以外,哪些蔬菜的根(花/果/叶/茎/种子)也是可以吃的?我们回去再找一找。

  (三)、品尝蔬菜沙拉

  1、平常你们吃的哪些菜是用蔬菜做的?

  小结:蔬菜有很多的.做法,可以炒、凉拌、煮……还可以做汤。

  2、老师用一种不一样的做法做蔬菜,就是用蔬菜做成蔬菜沙拉,我们一起来品尝吧。尝尝你吃到的是什么蔬菜?吃的是它的什么部位?

  3、教师小结:蔬菜不仅味道好营养也很丰富,是维持我们生命不可缺少的食物。所以我们小朋友要天天吃蔬菜,而且要样样蔬菜都爱吃。

  四、活动总结:

  教师总结幼儿今天的表现,表扬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让幼儿在进行种植活动的同时,感受到科学探索活动带来的快乐。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使其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以培养他们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7

  教案目标:

  1、感受新年的热闹,快乐的情绪。

  2、能唱准跨度较大的音,掌握好切分音结构。

  教案准备:鼓、钹、鞭炮的声音。

  教案过程:

  1、练声

  根据533|15 |531 |60|幼儿先听,然后用“啦”来唱出来。

  2、理解歌词,学习歌曲。

  教师:“前几天我们过的什么节日啊 ?为什么要过这个节日呢?”(幼儿讨论)

  教师总结:因为是新的一年由开始了,人们心里很高兴,为了庆祝所以要过元旦这个节日。

  教师:“你知道人们是怎样庆祝的呢?”(引导幼儿说出敲鼓、放鞭炮)

  教师播放放鞭炮的声音,用鼓敲歌曲中的节奏。让幼儿模仿声音。

  教师:“为了庆祝这个节日,老师还准备了一首很好听的歌曲呢!想不想听听啊?”

  (教师示范完整的唱一遍) 教师:“你感觉老师唱的哪个地方象刚才的声音?你来学一学!”(幼儿说)

  教师:“那我们再来完整的听一遍!这一遍你又听到了什么?”(幼儿回答)

  教师带领幼儿根据歌曲的旋律说歌词,2——3遍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来唱歌。集体合唱。

  3、体验歌曲的快乐情绪

  教师:“你在唱这首歌的时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那我们在唱的时候应该怎样唱呢?”(幼儿说)

  教师:“那我们根据你说的,我们一起来唱一遍,我们的脸上要怎么样?”(教师带领幼儿有感情的演唱一遍)

  活动结束:教师:“我们一起去放鞭炮吧!”(教师带领幼儿做游戏 )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能运用多种方式大胆猜想和表达对蚯蚓的认识。

  3.初步熟悉科学研究的方法,体验探究、发现、交流的快乐。

  活动准备

  带领幼儿找蚯蚓并摄像;鼓励幼儿提出问题、猜想并记录;生活在泥土中的蚯蚓;蚯蚓的课件;放大镜,白纸,擦手布,记录纸;展板:我们的猜想、我们的问题、我们的发现。

  活动过程

  一、回忆经验,引出问题和猜想

  1.看录像,回忆经验。

  提问:上次我们到花坛边干什么去了?你找到蚯蚓了吗?在哪里找到的?我们来看看那天的录像。(边看录像边讨论)

  2.介绍问题并猜想。

  师:我们不但找了蚯蚓,还提出了许多问题,作出了一些猜想,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三块展板,分别是我们的问题、我们的猜想、我们的发现。(分别出示并介绍三块展板,整个活动中提醒幼儿将问题、猜想及发现分类放到相应展板上。)

  师:谁来说说你有什么问题?(将记录问题的纸片送到“我们的问题”展板上,师幼共同猜想。如幼儿甲:蚯蚓和人一样有手、脚、眼睛吗?同伴1:我见过蚯蚓,没看到它有手有脚。同伴2:我认为蚯蚓有脚,要不然它怎么走路……)

  (此环节是为了满足幼儿好奇好问的需要,同时通过共同猜想,引导孩子向同伴学习和带着问题去探究。)

  二、自由观察,初步感知

  1.提出观察要求。

  师:是不是像我们猜的这样呢?今天,我把蚯蚓请过来了,待会儿我们再仔细地看一看、小心地摸一摸,然后,把你看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

  2.幼儿自由观察、议论、记录,验证猜想,教师参与其中进行必要的引导。

  师:请小朋友把你发现的用图画或标记记录在纸片上。(幼儿有观察记录经验,这里的记录方式不做硬性规定,幼儿自主发挥。)

  师:蚯蚓的身体长什么样的?摸摸它的身体有什么感觉?身体里有骨头吗?长了脚吗?

  师:仔细看看蚯蚓的身上有什么?(一圈一圈,一节一节的)它的嘴巴在哪里?

  (科学活动离不开观察和感知,这一环节我给予孩子充分观察和探索机会。观察前提出要求,目的是培养幼儿对生命的关爱和敬畏之情,同时教给孩子科学研究的方法。)

  三、集体交流,分享发现

  1.提醒幼儿收拾好蚯蚓和工具。

  师:请你们轻轻地将蚯蚓放回泥土,把放大镜和记号笔放回篮子,带好你的记录到老师这儿来。

  2.幼儿讲述自己的猜想和发现。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的发现和你的猜想一样吗?请幼儿将记录纸放到投影仪下介绍展示。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观察验证了一些猜想,发现了蚯蚓的身体是细细的、长长的、软软的;身上是一节一节的,它是一种环节动物;它没有骨头也没有脚,但是它能在泥土里钻来钻去,它靠刚毛和身体的一伸一缩来蠕动。

  (幼儿有了充分的观察感知之后急于想表达自己的发现,教师及时满足孩子的愿望,并引导孩子将自己的发现和先前的猜想作比较,从中领悟科学研究需要大胆猜想,更离不开实际的操作验证。教师简明扼要的小结,意在帮助幼儿梳理经验。)

  四、肢体模仿,体验快乐

  师:你们喜欢蚯蚓吗,为什么?我们来学学蚯蚓松土和蠕动的样子。(幼儿模仿蚯蚓钻土、蠕动、打滚、蜷缩……)

  (幼儿用肢体模仿蚯蚓,能加深对蚯蚓的认识。同时,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五、观看动画,整理经验

  师:我还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它是谁呢?(小蚯蚓丁丁)。

  看动画后提问:小蚯蚓丁丁告诉我们什么了?进一步巩固对蚯蚓的外形特征和习性的`认识,重点讨论奇怪的再生现象。

  六、鼓励提问,引发新的猜想和探究

  师:蚯蚓的秘密可真多,关于蚯蚓你们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1.相互提问并讨论,同时记录问题放到展板上。

  2.提问留白,引发新的探究。

  师:老师也有个问题,蚯蚓是怎样生小宝宝的呢?有人知道吗?不懂的问题怎么办呢?

  结语:今天,我们验证了我们的猜想,发现了蚯蚓许多的秘密,又提出了很多问题,进行了新的猜想。那么,蚯蚓是不是像我们猜想的这样?我们可以问问有学问的人,可以去查资料,还可以自己观察、做实验,继续研究。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重要得多,此环节设计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能大胆思考和提问,是良好科学素养的具体体现,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培养。)

  七、将蚯蚓送回大自然

  活动延伸

  在活动室一角为蚯蚓营造一个“家”,进行进一步的猜想、观察和实验。

【幼儿园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的教案12-28

幼儿园大班教案06-14

幼儿园大班教案10-07

幼儿园大班教案10-07

幼儿园大班教案10-23

幼儿园大班教案09-30

幼儿园大班教案10-18

幼儿园大班教案10-20

幼儿园大班教案10-10

幼儿园大班教案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