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2-02-09 15:36:29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中班教案模板汇编7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必备】中班教案模板汇编7篇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品茶、聊天的形式,和幼儿一起探讨、分享“自来水是经过供水厂把江河、水库里的水沉淀、过滤、消毒,才输送到我们家里的”这一信息。

  2、初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懂得要节约用水、保护水源的清洁。

  3、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1、课前幼儿已收集、了解了一些有关“水”的知识。

  2、课前做过“水变脏了”、“过滤污水”的小试验。

  3、茶叶、茶壶、一次性杯子若干

  4、大张白纸、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品茶,引出今天的谈话内容

  问题一:水有什么用途?

  问题二:水是从哪来的?

  问题三:江河/水库里的水可以直接饮用吗?

  强调:污染的水在处理时需要投入很多的'资金。污染严重的水源是无法过滤消毒干净的,不能制成自来水。

  问题四:如果没有水,地球上会怎样?

  问题五:如何保护水源?

  强调:水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

  活动结束:

  1、绘制水处理的流程图。

  2、绘画“水的本领大”。

  教学反思:

  在日常活动中教师要让幼儿善于观察,善于抓住时机进行教育。从孩子感兴趣的事物着手,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同时要考虑到幼儿创造思维的发展,这样孩子就能得到创新精神,得到实践能力。我班幼儿对水非常感兴趣,以前他们对水不是很了解,只知道水很好玩,通过老师教育他们知道了水是宝贵的,我们要节约用水。不能浪费水资源。通过浇水护花行动,小朋友更加懂得珍惜,爱护花草树木了。

中班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1、《青岛市幼儿园素质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中班幼儿要能关注生活中美的感兴趣的事物,积极尝试使用各种材料、工具和方法进行制作和绘画,有初步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据此,特设计此次教育活动——染纸。

  2、这次活动能使幼儿了解不同的作画材料——宣纸、彩色颜料,拓宽幼儿的知识面,发展幼儿对色彩的敏感性。

  3、本班在活动区活动时幼儿对染纸比较感兴趣,所以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活动中投放这种材料,使幼儿通过操作获得成功的喜悦。

  活动目标:

  1、认识染纸工具——宣纸、彩色颜料,引导幼儿学习染纸的基本方法;(重点)

  2、引导

  幼儿学习感受和表现上下、左右的对称美,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敏感性和对染纸的兴趣;(难点)

  3、养成做事细心、有始有终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活动准备:

  生宣纸每人三张、12色彩色墨水颜料两盒、调色盘8个、范例四张、废旧报纸、抹布四块。

  活动过程:

  一、用比较法让幼儿观察蜡笔画和染纸画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从材料、效果方面进行比较。教师用图画纸和宣纸蘸颜色让幼儿比较两种纸的不同。师幼小结:图画纸不易吸水,宣纸易吸水、容易破。所以小朋友要轻拿轻放不要撕破。放手让幼儿感知、探索材料的不同。

  二、请幼儿探索、操作染纸,教师观察指导。提醒幼儿节约纸,不能浪费。

  1、下面请小朋友用一张纸试一试,可以怎样折,能染出什么样的花纹来。幼儿染完后请幼儿互相说一说是怎么折、怎么染出来的。

  2、师幼小结:可以对边折、对角折,可以折三下、四下······想要花纹大一点,就在颜料中多染一会儿想要花纹小一点儿,就在颜料中一蘸就拿出来。有中心花纹、四角花纹、四边花纹等。

  三、将漂亮的范例出示在幼儿面前,请小朋友看一看,它们是什么形状的?花纹象什么?是由哪些颜色组成的?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互相讨论。师幼小结:有三角形、正方形、

  长方形、圆形。由五颜六色的花纹组成。

  四、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提醒幼儿每人只有三张纸要仔细染,不要浪费。

  1、注意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随时把手上、桌上的颜色用抹布擦干净;

  2、蘸过后在盘边舔干净,别让颜料滴下来;

  3、帮助能力差的幼儿把作品打开粘在黑板上;

  4、启发能力强的幼儿大胆设计折叠方法。

  五、讲评、展览。

  1、请幼儿互评,相互说说自己染纸的花纹、色彩等,并给自己的作品起名字,(如手绢、围巾、桌布、床单等)给幼儿充分表现自我的

  机会;请幼儿说说谁的染纸最好看?为什么?

  2、布置展室,展出作品,幼儿欣赏评议。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使用筷子的方法,发展小肌肉的协调性。

  2.了解筷子的不同外形特征,有乐意使用筷子的愿望。

  3.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筷子每人一双(不同)

  活动过程:

  一、幼儿进入餐厅,认识筷子。

  幼儿进入餐厅后,马上就看到用餐的筷子,由于每位幼儿用的筷子都不一样,引起了幼儿对不同特征筷子的兴趣。在这过程中,教师着重从色彩、材质、造型方面引导幼儿互相观察、交流、概括。知道西方人吃饭用刀、叉,只有我们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才用筷子,筷子就是中国人发明的。

  二、游戏:娃娃中餐馆。

  第一盘炒什锦:(有各种蔬菜、荤菜)请小朋友用筷子夹一些蔬菜和荤菜到自己的盘子里。(提醒孩子只能用筷子夹不能用手抓)在进餐过程中,有的幼儿会用筷子夹菜,可有的幼儿怎么也夹不起来。怎么办呢?让会用筷子夹菜的幼儿来传授经验。教师再和幼儿一起将用筷子的方法编成儿歌:小小筷子本领大,吃饭夹菜全靠它;拇指食指和中指,轻轻拿起小筷子;食指中指管外筷,无名指放在里筷下;轻弯食指和中指,夹起饭菜吃得香。朗朗上口的儿歌并配上PPT进行演示,不仅生动有趣,也深受幼儿的喜爱。

  第二盘是馄饨:幼儿用刚学会的方法学夹馄饨,数数每人能吃到几个馄饨。让幼儿在吃馄饨的游戏中,巩固练习用筷子的方法。在活动中教师深入观察幼儿的反应和各种表现,关注个别差异,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幼儿找到适合的联系方法,体验成功的快乐。

  第三盘是夹豆子比赛:大家在规定的.时间内夹豆豆,比比谁夹得又快又好。教师和幼儿共同比赛,达成积极的师幼互动,享受学习探究的乐趣。

  三、大家来评"进餐小明星"。

  最后让幼儿评出今天的"进餐小明星",并说说理由。幼儿都会从用餐技能、礼仪等方面来评。在评的过程中,让幼儿了解用餐时不玩筷子、不用筷子乱翻菜肴、不巧大餐具等等用餐的礼仪。

  活动反思:

  将教学过程创设成餐厅游戏的"情境教学",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生活情境、角色间的情感交融、师生间的积极互动。将活动目标、内容、方法镶嵌在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背景中,能形成以"真"为核心,以"情"为纽带,以"趣"为手段,以"美"为整合,以"周围生活"为源泉的情境教学。

  1. 以"真"为核心--根植幼儿的现实生活。选择与幼儿生活密切的"和筷子做朋友"作为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真实的情境,使孩子们能身临其境、如鱼得水。

  2. 以"情"为纽带--达成师生的情感交融。建立亲密无间的师幼关系是教学强有力的纽带。活动中,教师为幼儿营造共同进餐的平等又融洽的师幼合作关系,并努力将自己的情感体验传导给幼儿,以自己真切的情感激起幼儿的情感。情感交融反映了师幼之间既悦纳自己,又接纳了对方,在共同参与教学活动中相互合作,达到情感上的沟通,融洽,形成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

  3. 以"趣"为手段--促进积极的师幼互动。幼儿喜欢通过假想的语言、动作、表情来参与各种有趣的教学活动。创设"娃娃中餐馆"这个带有鲜明主题的、连续的、持久的、丰富的情境,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在"情境-幼儿-教师"三者之间形成相互推进、多向折射的心理场。在这样的磁场环境中,三者之间相互吸引、相互促进。活动中,教师为幼儿创造出足够的思维空间和练习空间,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一方面抓好教学的个性学习,让他们自己去想想、说说、练练;另一方面通过小组讨论,人人又说又练,做到教师和所有幼儿的充分活动,达成积极的师幼互动,充分享受探究的乐趣。

  4. 以"美"为目标--实现有效的教学整合。"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教学要像艺术那样吸引幼儿。在教学中,我们创设美的场景,美的画面并配合儿歌音乐,将场景、游戏、情感、行为、语言融为一体……以"美"为突破口,以"美"为追求的境界,一方面利用美,另一方面进行"美"的熏陶感染。在"娃娃中餐馆"的情景中,让幼儿欣赏各种不同特征的筷子,并自己尝试使用筷子,使双手的动作更加优美协调。在进餐的过程中,了解安全常识和基本礼仪,学习怎样做个"行为美" 的文明人。修改后的活动充分体现活动目标的整合之美、活动过程的情景之美,活动手段的多样之美。活动难度不断提升,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幼儿在进餐游戏中不断操作练习。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龋齿形成的原因,懂得要保护自己的牙齿。

  2、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活动准备:

  1、听过《没有牙齿的大老虎》的故事、浸在醋中的蛋壳。

  2、牙刷、牙齿模型。

  活动重点:

  初步了解龋齿形成的'原因,懂得要保护自己的牙齿。

  活动过程:

  1、回忆故事情节,展开讨论:

  教师提问,幼儿讨论:

  ——“我们听过《没有牙齿的大老虎》的故事,那么老虎为什么要拔牙?”

  幼儿互相间察看对方是否有龋齿:

  ——“我们怎么会有龋齿的?”

  2、了解龋齿的形成:

  幼儿对浸在醋中的蛋壳和没浸醋的蛋壳比较:

  ——“上次我们把蛋壳放在醋里,你们看看发现有什么变化

  鼓励幼儿用手去摸蛋壳,比较两种蛋壳的不同:

  ——“牙齿就像蛋壳一样,吃了东西后总有些残渣留在牙缝里,细菌就在这些残渣里面生长,产生一种叫乳酸的东西。时间长了,就会变黄发黑,有的甚至会出现小洞。”

  3、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

  教师用牙齿的模型,演示正确刷牙的方法:

  ——“龋齿会危害我们的健康,我们只有早晚刷牙,才能防止龋齿。”

  “刷牙齿的前面和背面时,牙刷要上下刷;刷里面的牙齿,牙刷要横着刷;刷完后,含口水在嘴里鼓几下,将嘴里的泡沫冲干净。”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让孩子了解“母亲节”,通过一系列的亲子活动,让孩子更加了解自己的母亲。

  2、让孩子与家长共同探讨制作“鸡蛋不碎”的方法,增进亲子间的感情。

  3、让孩子感悟自己成长过程中妈妈所付出的艰辛,让孩子懂得感激身边的亲人。

  活动准备:

  1、发放调查表以及邀请函。

  2、请家长预先在家与孩子一起探讨并且制作“鸡蛋不碎”的包裹 ,活动时带来幼儿园。

  3、做好活动时的座位安排。

  4、准备游戏的材料。

  5、预先与几位家长代表联系,请她们准备交流材料。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1、教师开场白:教师手拿母亲之花——康乃馨,随着一首大家熟 悉的歌曲《感恩的.心》响起,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花?(康乃馨) 你们知道后天是什么节日吗?(母亲节)这朵花就是要送给妈妈的花。

  2、幼儿朗诵《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二、家长代表上前来交流育儿经验

  三、集体活动:击鼓传花

  游戏规则:鼓声停止时手拿到花者(无论是幼儿还是家长)都必须进行两人亲子表演。表演内容任选(可以是幼儿在园学到的本领,也可 是家长的才艺特长)

  四:智力大冲浪:鸡蛋不碎

  游戏规则:

  1、包裹鸡蛋的过程必须由家长与幼儿共同参与完成;鸡蛋必须是生的。

  2、家长从高处扔下去的包裹必须由幼儿认领,打开包裹鸡蛋不碎者讲述原因,颁发奖品。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的念儿歌,正确区分韵母:an和ang。

  2、听懂游戏规则,在老师的提醒下,能按游戏规则进行活动。

  3、愉快地与同伴们一起边念儿歌边玩游戏,逐步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和听说应变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

  1、教师表演游戏二歌,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教师:今天,我们要玩一个好玩的'游戏,名字叫:山上有个木头人。

  ——教师边念儿歌边表演动作,激发幼儿对游戏活动的兴趣。

  2、 学习游戏二歌。

  教师:儿歌里说了什么?带幼儿念儿歌2-3遍。

  3、介绍游戏规则及玩法。

  ——幼儿边念儿歌边自由做动作,儿歌念完后,幼儿马上做一个造型保持身体不动。

  ——如果发出了声音或身体不动了,就伸出手给同伴,同伴就拉住她的手说:本来要打千千万万下,现在时间来不及,马马虎虎打三下,一、二、三!

  4、教师和全体幼儿面对面进行游戏。

  师生边念儿歌,边坐在小椅子上做动作,鼓励幼儿摆出各种各样的身体造型,儿歌念完后,教师故意先动,伸出一只手让幼儿边做打手心的动作,感知游戏的趣味性。

  5、教师与个别幼儿游戏,帮助幼儿熟悉游戏规则和玩法。

  安排有而与旁边的小伙伴两两结对进行游戏活动,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请个别幼儿展示自己创编的造型,激发幼儿的想象和创造力。

  6、 教师和全体幼儿游戏。

  幼儿在教室四散走动边念儿歌边做动作,儿歌念完后,教师寻找身体移动或着发出声音的幼儿,发现后,便与全体幼儿一起说:“本来要打千千万万下,现在时间来不及,马马虎虎打三下,一、二、三!”若没有发现一个幼儿动,教师可以说:“木头人解放了!”全体欢呼,游戏可反复开展2-3遍。

中班教案 篇7

  【教材简解】

  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的洞洞,如:防盗门上有洞洞、卫生间里有多少个洞洞?抽水马桶的“洞洞”,甚至我们的身上都有洞洞。幼儿喜欢观察这些洞洞,觉得有趣。其实,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着一个重要的概念——空间敏感期。0~6岁是儿童空间智能发展的敏感期,每个阶段的发展内容都不相同,生活中孩子对各种洞洞的好奇,正是孩子空间智能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外在表现。引导孩子在找洞洞的过程中感受生活中“洞”的多样性、趣味性和有用性,初步获取更多有关“洞”的经验,增强观察能力、比较能力、探究能力和扩散思维能力。

  【目标预设】

  1、能大胆讲述自己发现的生活中各种有用的洞洞,了解洞洞在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自己身体上的重要的洞洞名称和功能,懂得要保护它们。

  【重点和难点】

  能在生活中找到有用的洞洞,了解一些洞洞在生活中的作用。

  【设计理念】

  瑞吉欧教育理念提出“从幼儿身边最熟悉的事物出发”中班幼儿处于“好奇好问”的阶段,他们对身边的洞洞充满了好奇,许多孩子对小洞、小孔的兴趣是从穿珠游戏开始的,之后他便表现出对各种各样小洞的兴趣,还喜欢物品上各种各样的小洞,比如笔套、耳机孔,甚至还想方设法把东西填到洞洞里去。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情景,面对孩子这些痴迷洞洞的现象我们应该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并鼓励他们去探究。此教学活动就是组织幼儿一起来寻找洞洞、了解洞洞,满足幼儿对洞洞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进一步的探究欲望。

  【设计思路】

  你可曾注意到“洞”在哪里?可曾好奇这些“洞”的存在?首先,人的身上有许多洞,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洞”。可是孩子们却经常关注到这些。“洞洞”,是多么神奇的东西,是一本孩子学不完的教材。活动中以袋子上的洞洞导入,并以洞洞是不是都没用进行讨论,让幼儿对平时一直看见的洞洞进行新的思考。在寻找、发现有用的洞洞中让幼儿对洞洞有了新的认识和经验。在找到身体上的洞洞时,并了解它们的作用,使幼儿深刻地体会到——原来,“洞洞”就和我们在一起,我们的生活、生存都离不开洞洞。运用洞洞装饰物品,让幼儿进一步感受洞洞给我们生活带来的美好。

  【教学过程】

  活动准备:

  1、各种有洞洞物品的图片。

  2、方形彩纸(手帕)、衣服、围巾图形。各种图安的打洞机机。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出示一个袋子: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袋子。(将有洞的一面朝幼儿,使幼儿发现袋子上的大洞)你们知道袋子可以用来干什么?你为什么说我的袋子不可以装东西?(用洞)

  2、师:原来袋子上有了洞洞就不能装东西,袋子也就没用了。

  3、提问:你知道生活中哪些东西上有了洞洞就没用了?

  4、教师小结:看来洞洞在我们生活中挺不受欢迎的,洞洞在这些地方没有用。

  二、发现生活中有用的洞洞。

  1、讨论:是不是所有的洞洞都没有用呢?为什么?

  2、师:原来不是所用的洞洞都是没有用的,有些东西上的洞洞是有用的。

  3、提问:你知道哪里有洞洞,它有什么用呢?(幼儿讨论、交流)

  4、师:找一找我们的活动室里有洞洞吗,在哪里呢?有用吗?有什么用?

  5、出示一些有洞洞的物品图片,讨论这些物品的作品,感受生活中离不开有用的洞洞。

  如:水池里的洞洞——脏水流走钥匙孔——插钥匙,开门

  漏勺——滤水纽扣洞——扣钮扣子

  花边上的洞洞——各种形状的洞洞让花边变的更好看等等

  皮带上的洞洞——调节皮带圈的大小,适合不同腰围的'人佩带。

  6、教师小结:原来洞洞不都是没有用的,有些地方和东西上的洞洞可有用了,而且我们在生活中每天都在用各种洞洞,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有用的洞洞。

  7、提问:今天你用洞洞了吗?引导幼儿发现着装上的洞洞(袖口、袜口、手套口、裤管、纽扣洞、鞋口)

  三、了解身体上有用的洞洞。

  1、原来到处都有洞洞,那我们的身上有没有长洞洞?在哪里?有什么用?

  引导幼儿说出身体上这些洞的名称:嘴、耳道、肚脐等,说出它们的作用。

  2、教师小结:原来我们的身体上也长了许多洞洞,这些洞洞有的能帮助我们呼吸、闻东西、有的能帮助我们听声音……有的能帮助我们排除身体里的食物的残渣,用处真大呀!

  3、讨论:如果我们身上没有了这些洞洞会怎么样?

  4、那我们该怎么保护我们身体上的这些洞洞呢?

  四、用洞洞装饰物品,感受洞洞给我们生活中带来的美。

  1、师:刚才我们说一些衣服、手帕、围巾的花边上有许多不同形状的洞,这样这些东西变得更漂亮了。请你也当设计师,用打洞机在衣服、手帕、围巾的边上打出好看的花边(出示方形彩纸(手帕)、衣服、围巾图形)

  2、教师介绍打洞机的使用方法。

  3、幼儿操作。

  4、展示幼儿作品,幼儿欣赏洞洞带来的美。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教案04-30

中班的教案04-06

教案幼儿中班教案02-15

中班安全教案教案04-04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中班语言活动教案03-10

中班游戏教案《表情娃娃》含反思_中班教案06-23

中班快乐教案11-29

中班爸爸教案12-01

中班诗歌教案12-01

中班中秋教案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