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数学教案

时间:2021-12-18 18:54:52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数学教案(通用19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数学教案(通用19篇)

  幼儿数学教案 篇1

  目标

  使幼儿认识基数和序数的区别,学习辨别10以内的序数。

  准备

  1. 5盘贴绒苹果图片,每盘有1~5个苹果,每个盘子涂上不同的颜色;10个贴绒动物,10级贴绒台阶(侧面逐级变高的形状,以便于贴小动物),贴绒板。

  2. 幼儿每两人5张数量为1~5的香蕉或其他水果的果盘图片。1~10的数字卡片每组一套。

  过程

  1. 认识10以内序数

  (1)教师出示贴绒台阶和小动物的图片,请幼儿数一数有几级台阶,几个小动物。接着把小动物逐个放上不同的.台阶,请几名幼儿从下面开始数,说说10只小动物分别在第几级台阶。

  (2)教师取下小动物,请10名幼儿上来每人拿一个放在不同的台阶上,分别说一说自己摆放的是什么动物,从下面开始数,摆在第几台阶,其他幼儿评判说得对不对。

  2. 区分基数和序数

  (1)教师出示贴绒果盘图片(不按盘内苹果的数量多少的顺序,可以5以内任何一个数做开头),请几名幼儿数一数有几个盘子,再说一说从左到右(或说从红盘子开始数)每个盘子的顺序。幼儿数对以后,教师再请几名幼儿数一数,每盘有几个,引导幼儿发现盘子里有几个水果和盘子在第几个是不一样的。教师提问,有几个和第几个一样不一样,怎么不一样,引导幼儿进行讨论。然后教师小结:有几个和第几个不一样,一个是说有几件东西,一个是说排在第几。

  (2)教师请幼儿两人一组,轮流用手里的图片任意排队,互相说各个果盘的次序,并数一数各个盘中水果的有几个,进一步明确有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别。

  3. 做练习

  教师指导幼儿做练习。

  4. 翻数字、跳格子

  教师把幼儿分成10人一组,玩跳格子的游戏。教师先在地上画几组10个连续的大格子,从1到10标上数字。各组幼儿按顺序在数字卡片中抽一张数字卡片,说出自己抽到的是什么数,然后按卡片上的数,一次一格,单脚或双脚跳到相应的格子里,直到组里所有的幼儿都跳进格子里。 《认识10以内的序数》

  幼儿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用(目测、计量、数数、折叠)等多种方法大胆去尝试探索多种二等份的方法将一个物体等份成两份。

  2、体会二等分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捷、美化作用。

  活动材料;

  教具:小蚂蚁两个、蛋糕一块、二等份图卡10张

  学具:长方形纸、剪刀、尺、毛线、包装纸;吸管、圆片、三角形、正方形;硬币、蚕豆、雪花片、纽扣、小碗;量杯6个、天平、蛋糕、番茄、豆腐干、刀子、菜板、橡皮泥等。

  活动过程:

  1、幼儿将长方形纸进行二等份。

  (1)班上请来了两位小客人,看看是谁?它们还带来了最喜欢吃的蛋糕,可是只有一块蛋糕,两人都想吃,怎么办?

  (2)请一位幼儿动手试一试,有什么办法知道这两块一样大呢?(重叠)

  (3)教师小结:把蛋糕分成一样大的两份,这种方法叫二等份。想想蛋糕除了这样分,还有不一样的分法吗?每位小朋友面前都有一张像蛋糕一样的长方形纸,请你想出和别人不同的方法进行二等份?

  (4)幼儿动手操作,展示幼儿分法。(边与边对折、对角折)请幼儿比较一下,分出来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有什么变化?

  (5)教师小结:小朋友用了对折、对角折对长方形纸进行了二等份,把它分成了两份一样大的`图形。

  2、幼儿分组操作,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二等分。

  (1)小蚂蚁邀请你们到蚂蚁王国去参观,愿意吗?参观时小朋友应不推不挤,有秩序地参观,看看乐园里有什么?教师介绍各种材料,请小朋友帮忙把里面的东西进行二等份。

  (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重点指导天平秤量、实物分法等。

  第一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剪刀。

  第二组:毛线、彩带、吸管、尺、剪刀。

  第三组:硬币、蚕豆、雪花片等。

  第四组:量杯、水。

  第五组:天平、橡皮泥、蛋糕、番茄、豆腐干、刀、菜板。

  3、幼儿讲述操作过程、方法。

  (1)小朋友分过很多东西,请你想一想你分了什么?怎样分的?

  (2)幼儿讲述各种分法,教师引导幼儿联系生活想想在什么时候用过目测、数数法————

  (3)教师小结:小朋友在乐园里用了目测法、折叠法、计量法、数数法等对乐园里的东西进行了二等份。

  4、游戏“看谁说得对”

  小蚂蚁想和你们做游戏,请你看图形说说它是不是二等份?比一比谁说得又对又快?

  5、延伸

  在生活中,除了进行过二等份,还可以分成几份?以后我们还会继续试试四等份、五等份

  幼儿数学教案 篇3

  活动名称:有趣的数

  活动目标:对生活中的数字赶兴趣了解数字与人们现实生活中的联系 认识并且能正确书写10以内的数字

  活动要素: 认读数字

  辨别单双数

  对数,量对应关系的理解

  活动准备: 漫画,数字胸卡,水果卡片 “车票”等

  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

  手指律动《数字歌》

  1头牛2匹马3只小羊找妈妈 4只鸡5只鸭6只小鸟叫喳喳7条鱼8 只虾9条小虫慢慢爬10个数字真有趣我们一起学习它

  二基本部分

  (1)通过手指律动引出活动主题《有趣的数》

  师:小朋友表演的可真棒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认识有趣的数字宝宝

  (2)请幼儿先说说在那里见过有趣的数字宝宝

  师:在正式认识他们之前我想先请小朋友说说你都在那里见过他们呢

  生:闹钟日历 电话尺子汽车路牌等……

  (3 )如果没有了这些数字我们的生活会什么样子呢

  师:生活中没有了数字我的生活一定很糟糕你们说呢?

  生:我们就不知道时间 不知道几号不知道多长不知道有几岁不 ……

  师 :既然数字宝宝这样重要现在我们就快来认识他们吧

  1象铅笔细又长 2象鸭子水上漂

  3象耳朵听声音 4象小旗迎风摇

  5象秤钩来卖菜 6象豆芽列嘴笑

  7象镰刀割青草 8象麻花拧一遭

  9象饭勺来盛饭 10象铅笔和鸡蛋

  师:小朋友们 说不定这些可爱调皮的数字宝宝已经钻进你们的衣袖里给你们挠痒痒呢!快找找看吧

  生(发现身边的数字贴 和水果贴)惊喜

  师:小朋友们快告诉我 你们都找到了什么?(师让幼儿一个一个说一说找到的数字和水果的数量)

  师:我建议 咱们一起和他们做个游戏好不好?

  生:好~!

  (4)游戏“找朋友”

  游戏规则:相对的数字找到对应的水果数量

  游戏目的`:培养幼儿对数,量对应关系的理解

  (5)游戏“快乐宝贝车”

  游戏规则:幼儿根据“车票”找座位共同帮助没有找到座位的小朋友找“座位”

  (6)“请你画一画”

  师:我们和数字宝宝做了怎么多的游戏数字宝宝实在是太有意思了 咱们来画画他的样子好不好啊?

  生:好~!(发现描红纸 拿出描红纸和彩笔)

  师: (出示田字格)一座房子真奇怪,墙上开着窗四块,要问人从哪里进 从前往后第2排 小朋友看看这个是什么?

  生:田字格

  师:今天我们就在田字里画数字宝宝 竖起我们的小耳朵仔细听

  师:(播放数字童谣)和小朋友一起写数字

  三 结束部分

  师: 小朋友今天表现的非常聪明咱们的活动很成功老师奖励给你们一幅神秘的画 这幅画的神奇之处在于他是由很多数字拼成的 那么他们都是谁呢小朋友你们能猜出来吗

  咱们下次活动一起来找找看好吗

  生:小朋友们再见吧!

  幼儿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拼摆图形,巩固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的掌握,能够区分三种几何图形。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相互合作的意识。

  3、通过创设愉悦的游戏情节,来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4、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活动准备:

  场地准备:

  用塑料绳在地面上围一个大圆、一个大三角形、一个大正方形。

  物质准备:

  1、半圆的桌子、长方形的桌子、正方形的桌子。2、各种不同的大型组合积木若干。3、几何图形拼组成的一幅画。

  活动流程:

  活动过程:

  1、游戏:找朋友。[讲一讲三种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师出示用几何图形拼组的.画,引起幼儿兴趣。请幼儿找一找画面中有哪些几何图形娃娃?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逐一观察、比较、讲述,加深认识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

  2、游戏:作客。

  教师以图形娃娃的身份与幼儿做游戏。邀请幼儿去各个图形娃娃家作客。教师:“现在我们一起到图形娃娃家去作客吧!来,先让我们一起学袋鼠跳到圆形娃娃家去吧!(幼儿一起跳到已划好的圆形中去)再让我们一起学小狗爬爬到三角形娃娃家去吧!(幼儿一起爬到已划好的三角形中去)最后我们一起跑到正方形娃娃家去,看一看是谁先到正方形娃娃家。(幼儿一起跑到正方形)

  3、游戏:娃娃请客[培养幼儿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教师创设游戏情节:图形娃娃邀请小朋友吃饭,把幼儿带到有半圆形的桌子、正方形的桌子、长方形的桌子的地方。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图形娃娃家吃饭的桌子有哪些形状呀?(幼儿回答)对。图形娃娃说,一下子来了这么多朋友,小桌子已经坐不下了,它们要把小桌子变成大桌子,你们有办法吗?(幼儿分组合作拼摆桌子,培养幼儿互助的能力。)[两个半圆形的桌子可拼组成一个大圆形的桌子、一张长方形的桌子和两张正方形的桌子拼组成一张大正方形的桌子、4张小正方形的桌子可拼组成一张大正方形桌子]

  教师:“桌子有了,椅子还没有,我们就用积木来拼做椅子吧!不过,圆形的桌子旁要放圆形的椅子。三角形的桌子旁放三角形的椅子,正方形的桌子旁放正方形的椅子。让我们一起来动手吧!(幼儿动手来摆放积木,把它们进行拼组成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分别放在所对应的桌子四周。)

  4、游戏:送礼物

  教师:“图形娃娃邀请我们来做客,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我们先送一个大蛋糕给它们,不过,圆形娃娃喜欢吃圆形的蛋糕,正方形娃娃喜欢吃正方形的蛋糕,三角形娃娃喜欢吃三角形的蛋糕,如果送错了,娃娃会不高兴的。[用两个半圆形的积木拼成一个圆形、用两块三角形的积木拼成一个正方形,用两个小三角形积木拼成一个大三角形。]幼儿在“生日快乐”的乐曲中将积木一层层的进行拼搭,体验欢快的情绪。

  5、和图形娃娃告别,结束活动。

  幼儿数学教案 篇5

  教案目的:

  1、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掌握大、中、小的区别。

  2、在探索活动中,让幼儿初步感知形状是可以通过外力改变的。

  教案准备:

  1、圆形饼干(大、中、小)每位幼儿三块放人盘中。

  2、投影仪、电视机。

  3、课前请幼儿洗手并消毒桌面。

  教案流程:

  一、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掌握大、中、小的区别。

  1、观察饼干,感知形状与大小,发散幼儿思维。

  师:“盘子里的饼干你们喜欢吗?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生活中,你还发现什么东西是圆形状的?”

  2、品尝饼干,比较大、中、小。

  师:“三块饼干比较一下,你发现有什么不一样的?”图案、花纹、厚薄等。)

  “请你挑一块你最喜欢的饼干尝一尝,然后说说你吃的饼干?”(从大、中、小来分。)

  “你吃的叫什么饼干,你是怎样知道中饼干的?”(让幼中饼干是相对大、小饼干而言的。)

  小结:“中饼干比大饼干小些,比小饼干大些,安排们叫它中饼干。”

  二、在探索中,让幼儿初步感知形状是可以通过外力改!

  师:“刚才有位小朋友咬了一口饼干,你们看,饼干被口洧什么变化?把你的发现告诉老师。”

  “饼干被咬,掰了以后,像什么呢?”……发挥幼儿想像探索大或中饼干的变化。(像船、山峰、扇子……)

  师:“饼干被小朋友咬了以后,发生了许多变化,改变的'形状。”

  三、请幼儿继续吃饼干,想像、交流。(先吃完饼干的水、漱水。)

  效果分析:

  本次活动“比较大、中、小”是根据小班幼儿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利用生活中常见物“饼干”进行粗浅的数学活动。活动来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幼儿在活动中感到亲切、自然。教案流程难易结合、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恰当的设问激发了幼儿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多通道感知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便于幼儿掌握学习。生活化的数学活动使幼儿真正做到了“生活即教育”,让小班幼儿在没有学习压力和思想负担的情况下,轻松愉快地学到了粗浅的科学道理,从而掌握了有关数学的奥秘。

  专家点评:

  皮亚杰认为:“认知的发展不是由内部成熟或外部教学支配的,它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儿童通过他们自己的活动(外显的物体操作和内隐的智力活动),逐步建立分化和理解认知结构。”对幼儿来说,探索的过程要比探索的结果更为重要。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在生活和游戏中进行的有关数学的探索活动容易引起幼儿兴趣,也更容易掌握要学的内容。因此,隐含在生活和游戏中的数学值得好好开发和利用。

  幼儿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能分辨相似图案之间的细微差异,正确判断图案的异同。

  2.通过有趣的游戏情景引发幼儿参与的兴趣,从而发展幼儿细微的观察能力,提高幼儿对图形的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手偶小猴子,魔术帽,黄边大卡片12张(4组,每组3张),魔术袋2个

  活动过程:

  一、课前律动,儿歌《五只小猴荡秋千》。

  二、引入活动:故事情节导入。

  1.老师扮演成魔术师“咪咕”出场,激发幼儿的兴趣。

  a.魔术师“咪咕”出场。

  师:我是魔术师“咪咕”,今天我要给企鹅班的小朋友变魔术,我喜欢变小朋友身边的一些东西。

  b.魔术师咪咕变出铅笔。

  师:叽里咕噜,叽里咕噜,叽里咕噜变。

  c.老师出示铅笔的卡片,贴在黑板上。

  师:这是什么?

  幼儿反馈。

  2.出示小猴子手偶。

  a.师:我一个人变魔术一点也不好玩。

  b.小猴子出场。

  师以小猴子的口气说:我小猴子,来也。

  师以小猴子的口气说:我小猴子也会变魔术,我要和“咪咕”比赛看谁变得更好。师说:叽里咕噜,叽里咕噜,叽里咕噜变。

  3.教幼儿观察的方法,并找出不一样的.卡片。(出示铅笔)

  a.老师出示铅笔卡片。

  师以小猴子的口气说:可是,我小猴子的魔术没学精,我变的铅笔和其它两支不一样。

  b.让幼儿从3张相似的图卡中找出与其它2张不一样的的图卡。

  师:请小朋友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观察颜色、图案有哪里不一样的铅笔就是小猴子变的。师:哪支铅笔是小猴变的呢?(1人)

  师:某某某,你真棒!(师和全班幼儿鼓励,回答对问题的小朋友。)

  4.幼儿操作。

  (1)游戏:寻找小猴子1(找不同)。(出示帽子)(1人)

  a.出示帽子图卡。

  师:叽里咕噜,叽里咕噜,叽里咕噜变。

  师:我和小猴子变的东西,都藏在黑板的后面,我把它给拉出来。黑黝黑黝黑哟我拉出来了。——师将3张帽子图卡贴在黑板上。

  b.引导幼儿观察图卡,并找出不一样的那张图卡。

  师:我们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仔细找一找颜色,图案不一样的帽子,就是小猴变的。

  师:哪个杯子是小猴变出来的?

  师:小猴变的杯子哪里不一样?

  c.找到不一样的帽子后,全班幼儿学小猴的动作。

  (2)游戏:寻找小猴子2(找不同)。(出示布娃娃和椅子)(8人)

  a.出示图卡布娃娃和椅子。

  师拿出魔术袋,变魔术。

  ——师让幼儿观察魔术袋没有装东西的一面。

  b.变出布娃娃。

  师:叽里咕噜,叽里咕噜,叽里咕噜变。出示布娃娃图卡。

  是将图卡贴在黑板上。

  c.变出椅子。

  师:叽里咕噜,叽里咕噜,叽里咕噜变。出示椅子图卡。

  d.师请6个小朋友,来拿布娃娃和椅子图卡。

  e.引导幼儿观察6张图卡,找出不一样的图卡。

  师:图卡上有什么?(椅子,布娃娃)

  师: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哪一个布娃娃和其它的布娃娃不一样?

  师:为什么?

  ——师鼓励回答正确的幼儿。

  师: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哪一张椅子师小猴子变出来的。

  师:为什么?

  ——找到不一样的椅子后,全班幼儿学小猴的动作。

  ——全班幼儿放鞭炮鼓励自己。

  幼儿数学教案 篇7

  【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几何体的教学是大班很重要的内容,圆柱体、长方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几何体,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然而幼儿对圆柱体和长方体的认识是非常模糊的,只能把它们说成圆圆的、长长的、方方的,并且很难联系到生活中去。因此,在幼儿已认识了多个平面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我们尝试了用游戏的形式进行了本次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认识长方体和圆柱体,简单了解它们和长方形、圆形之间的关系。

  2、搜集生活中的多种长方体和圆柱体的物品,并进行组合造型。

  3、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和剪、粘贴的技能。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2、难点简单了解它们和长方形、圆形的关系及它们的特征。

  【活动准备】

  1、搜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玩具及物品。

  2、同等大的长方形、圆形雪花片积木。

  2、剪刀、胶水、彩纸、调查表。

  【活动流程】

  ㈠幼儿在玩中探索发现玩具的特征,并进行分类。

  师:“小朋友老师带来了许多好玩的'玩具,我们一起来玩一玩。”

  幼儿任意挑玩具,自由玩。师:“刚才你们发现了什么?他们能滚动吗?(幼儿自由回答)

  师:“请小朋友把能滚动的玩具放好红色的篮子里,把不能滚动的玩具放到绿色的篮子里。

  ㈡让幼儿对正方体和圆柱体进行测量,在测量中验证它们的特征。

  1、小朋友放的真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能滚动的物体是什么样子的?(幼儿自由回答)我们来看一看不能滚动的玩具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回答)

  师:小朋友观察的真详细,那这个圆圆的玩具,它两边的圆一样大吗?这个长方形的玩具每个面一样大吗?幼:一样大,不一样大。(幼儿争执不下)

  2、老师出示纸条,幼儿亲自动手测量,不断验证自己的想法,最好得出结论。

  3、教师小结:这种身体像柱子一样,而且上下中间一样粗,两头都是一样大的圆形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圆柱体,圆柱体放倒了只能朝一个方向滚动。这种身体像盒子一样,有六个面,十二条边,一种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一种四个面是长方形的,另外两个面是正方形的物体,我们称它为长方体。

  ㈢、幼儿在叠一叠、摆一摆中加深对长方体、圆柱体特征的认识。

  1、师:在我们生活中,像圆柱体、长方体的东西有许多,今天我们一起到超市去找一找。

  2、请小朋友坐上我的汽车出发吧!哎呀,超市还没开门,我们找块空地坐下。师:老师这里有一些长方形、圆形的雪花片积木,请小朋友先来玩一玩、数一数、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玩的。(幼儿玩积木后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一样大的圆形叠起来就是圆柱体,一样大的长方形叠起来就是长方体。

  ㈣、幼儿买商品,构建对圆柱体、长方体的知识经验

  1、超市里的商品真多,请每个小朋友买一种像圆柱体的商品,一种像长方体的商品。

  2、小朋友都卖了自己的商品,请你说一说买了什么?商品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这些圆柱体的商品大小不一样,高矮不一样,粗细不一样。这些长方体的商品大小不一样,它们都有六个面,一种六个面都是长方形,一种两个面是正方形,四个面是长方形。

  ㈤、幼儿分组用买的商品造型。

  1、请幼儿相互交流:用牛奶盒、牙膏盒、易拉罐、卫生纸筒等材料可以做成什么样的房子?应该怎么做?(幼儿自由用买来的商品搭房子)

  2、幼儿用绘画、折纸等形式对作品进行装饰。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家后,调查家中有多少长方体和圆柱体的物品,并完成调查表。

  幼儿数学教案 篇8

  设计思路:

  在区角活动和游戏中,孩子很喜欢用积木经行建构,在活动中,经常会听到孩子有这样的讨论:“我的房子比你造的高!”“我的房子造的比你大!”“为什么你的房子比我小但是用的积木比我多呢?”“你用的积木比我多”。在数积木的过程中孩子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中间的积木看不见,不知道有多少。

  于是针对孩子空间逻辑的发展,设计了这节以培养孩子有条理推测数量和挑战空间逻辑的活动。我觉得这个题材对发展幼儿空间方面的计算能力还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想针对我部目前还不配备白板的情况下,对教案作进一步的调整和梳理,继续设计出符合大班幼儿的教学活动。

  活动过程:

  目标:

  1、在数积木的过程中,学习有序地观察和统计数量的方法。

  2、能清晰地表达观察的内容,喜欢挑战空间逻辑游戏。

  准备:正方体小积木;“积木房”图片若干;记录用纸和笔

  流程:

  一、话建筑,赢积木

  导语:在我们居住的城市里有各种各样的老房子和新建筑,你喜欢怎样的房子,为什么呢?

  激趣:想不想造一幢喜欢的房子?

  过渡:今天我们就用积木来造房子!每组的桌上有几块积木呀?够不够造一幢房子?

  那就请你们就分成4组在数积木游戏中赢取更多的积木。

  二、争回答,数积木

  (一)数数相同数量的积木房

  导语:听清题目哟!(出示相同数量积木建造的不同房子)

  出题:我用积木造了4幢房子,请你们用好方法数一数,每幢房子各由几块积木建成的?

  形式:将答案记录在记录纸上,呈现在每幢房子的下方,答对的为本组加上一块积木。

  验证:移去屋顶,拆层演示

  重点提问:房子有几层?每层有几块?一共有几块?

  小结:数量相同的积木能造出不同的房子,只是有的积木被其他积木挡住了,我们不容易发现,点数的时候我们可以一层一层的数清楚,不多数,也不漏数看不见的那些积木。

  (二)找找躲起来的积木块

  导语:有的小组领先了,有的小组暂时落后,不过没关系,我又造了一幢房子,房子里有些积木很顽皮,像玩捉迷藏一样躲了起来。让我们仔细观察,把藏起来的`积木找出来。

  出题:准备好了吗?请问这幢房子有几层?每一层有几块?共有几块积木建成?

  重点:移去屋顶,拆层演示,帮助幼儿学会数隐藏起来的积木块。

  小结:房子一层层往上造,如果上层有几块积木,那这些积木下一定也有几块积木

  三、造房子,数“砖块”

  (一)造幢房子把分数

  导语:经过两轮的比赛,哪一队的领先了呢?请每组朋友用你们现有的积木造一幢房子,然后我们一起来数数你们的房子由几块积木建成,共得到了几分。

  重点:鼓励各组建造出点数上有难度(有多层、有重叠)的房屋

  集体点数时一层一层数清楚

  (二)学做小小建筑师

  导语:(出示建房图纸)你们造房子、数积木的本领都那么大。那你们能不能在根据图纸上的建房要求,在5分钟内造出与图上一模一样的房子,并一层一层的数清楚他是由几块积木建成的呢?

  要求:每队派一个代表挑选喜欢的图纸,用积木搭出与图中相同的房子,要造的又快又好!

  重点观察:每组搭的房子是否与图纸上的一样,各组搭建、点数的方法。

  验证:他们搭的房子与图纸上的一样吗?记录的对不对呢?

  小结:虽然各队拿到的图纸看起来不一样,其实是同一幢房子从不同的角度拍出的照片,所以搭出的房子是相同的。

  四、延伸:

  导语:小小建筑师们让我们回去建造更多独特的房子,考考你的好朋友们你是用几块积木建成的好不好!

  教学反思:

  今天的活动较为顺利的开展了,也达到了我预期的效果。还成为了我园计算专题组的“一课多研”研讨的课例,反思一路走来获得成功的的原因,我觉得有:

  a)关注细节的设计

  计算活动教具多,对环节间的小结语要求也高,在这一次组织活动前教案在我的脑海中一次次的“过电影”,把握了每一个环节的细节要点(孩子合作中可能的状况、每一次小结重点提炼和梳理的内容、重难点落实的方式)。“细节决定成败”,活动前我让一个个环节都顺溜了,我想这也是活动活动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吧!

  b)注重互动的有效性

  我的教学对象是一群大班的孩子,所以在今天的活动中我不仅关注师生间的有效互动,也为孩子们创造了很多合作互动和思考的机会,无形中提高了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幼儿数学教案 篇9

  设计意图:

  进入大班的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加强,随着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幼儿会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来进行与同伴教师的互动。由于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与数学有关的生活知识,他们喜欢用数字相互留下电话号码,喜欢用很多常见的字来相互留下地址,加强相互间的交往。这时,对数字概念的理解都还都处于零碎状态的幼儿,那些知识碎片就会对他们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干扰和疑问,比如“我家是102,你家也是102,那我们俩不是住在同一个家里了么?”。

  为了解决幼儿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我们以门牌号码为切入口,将幼儿的知识储备进行挖掘、梳理和提升,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设计了《楼房与号码》这一数学活动,揭示数字和住址之间的联系,引导幼儿主动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生活出发,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幼儿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正是幼儿园数学教学的价值取向。

  教学目标:

  1、在探索操作中尝试发现门牌号码的表示方法和排列规律。

  2、在主动学习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相关的生活经验。

  3、能主动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体验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准备:

  材料:纸盒做的楼房材料人手一份,门牌插卡(用不同颜色区别层与间的数字)人手一份,多媒体课件,写有具体地址的信封若干,人物图像若干,彩色胶带卷(用于标示楼房位置)。

  环境:多媒体、幼儿操作学习的场地、桌椅、地垫人手一块。

  幼儿:一定的生活经验,了解自己的家庭住址。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幼儿对门牌的`已有经验

  1、(师幼交流)徐老师第一次来东阳,发现我们东阳真是个美丽的地方,马路又宽又干净,不仅大街上都是高楼大厦,而且住宅小区建设得特别漂亮。请你告诉我你家住在什么地方吗?(幼儿介绍自己的家庭住址)

  2、这是——住宅小区,我们一起去参观。(播放多媒体,直观感受小区一栋一栋的住宅)

  3、这栋楼我们来数数有几层?(镜头到一个单元)让我们来看看这第一单元。这是一楼,(镜头到一个门牌)这是什么?(101)你知道它的对面一间门牌号是多少吗?(在幼儿有答案后出现对面的门牌号)它楼上呢?(同法)

  4、(镜头到小区人来人往的大门口)看来这个小区里住着很多的人哦。人越住越多,所以还需要很多的楼房才够呢。今天我们也来学一学工人叔叔造楼房好吗?

  二、尝试操作梳理幼儿对门牌知识

  1、造楼房

  我们造楼房用的材料是椅子和纸板,(幼儿人手一份材料)这里有造3、4、5层楼房的材料,喜欢造4层楼的小朋友可以选择这些,喜欢3层或者5层的可以选另外的一些。方法是:每个人拿一份材料,把材料折成楼房后套在你现在坐的椅子背后,把楼房正面展示给大家。,

  2、编门牌

  楼房都有门牌。请你把造好的楼房按照一定的规律编上门牌。

  1)幼儿尝试自主编号。

  2)请你说说是怎么编号的。

  3)讨论:门牌号上各个数字代表的意义。

  教师小结:我们把最底下的层叫做第一层,把最左边的间叫做第一间,所以一般来说我们编门牌的方法是:从下往上,从左往右,第一个数字表示层,最后一个数字表示间,中间用0隔开,楼房的门牌号就是101、102、201、202等,4)、请小朋友检查一下自己的门牌编对了吗?没有编对的调整过来。

  三、探究学习认识住宅地址

  (幸福小区)小区落成了,大家为小区的落成放个三响炮表示庆祝吧。“啪!”(集体击掌三下)

  1、探究楼号。——小区里有几栋楼房?请小朋友来编号。

  2、探究单元号。观察第一栋楼房和第二栋楼房有什么不一样?(第一栋短,第二栋长……)第一栋楼房有三个单元,第二栋楼房有1、2、3,4、5五个单元。让我们从左往右数一数。教师逐一指各栋楼房,说说各栋楼房都有几个单元。

  3、探究栋、单元、层、间的关系。红红要住进这个幸福小区了,她拿到了她家的钥匙,钥匙上有她家的地址(出示及钥匙地址卡片2—3—301),你看得懂吗?你知道他家的地址是——小区第几栋楼?第几单元?哪一间吗?

  4、巩固认知。如果请你也来这个新小区住,你希望住在那里,请在新家的阳台上插一枝花,并告诉大家你的新家住在第几栋第几单元几零几?(请幼儿指出具体住处并完整表述地址,并说“我的新家在——小区—栋—单元—室,欢迎大家到我的新家来玩”。)教师根据幼儿的选择分别板书。

  这个小区太漂亮了,徐老师也想把家搬到——小区来,我喜欢这套房子,你能说说徐老师新家的详细地址吗?(——小区第4栋第二单元501。)

  四、巩固迁移尝试生活中的运用

  搬新家:小区建好了,很多住户要搬进来了。请你帮助大家一起搬家好吗?请你根据他给的地址帮助他们搬进新家。

  请一幼儿讲解他准备把新住户搬进哪里?为什么是那一家?最前面的—表示第—栋,中间的—表示—单元,后面的—表示—房间。(同伴间可相互交流)

  延伸活动:小朋友互相交换家庭住址。

  幼儿数学教案 篇10

  认识粗细(数学)

  活动要求:认识、比较物体的粗细,懂得“粗细”的比较是相对的。

  活动准备:教师演示用的4种不同粗细的物体(小棒、牙签、蜡笔和水彩笔)

  幼儿标作材料人手一份(能力强的为7种不同粗细的物体,能力中等的为5种不向粗细的物体,能力差的为3中不同粗细的物体)(牙签、小棒、蜡笔、记号笔、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认识粗细

  1.请幼儿用自己盒内的东西穿木珠

  提问:你在玩木珠的过程中发现什么了?(牙签、小棒穿进,蜡笔等没穿进)

  2.寻找原即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小棒、牙签细,蜡笔粗)

  3.小结:原来东西有粗和细之分。

  二、比较粗细

  1、出示小棒

  师:刚才我们玩了穿木珠的游戏,有的.东西穿进去了,而有的东西没有穿进,那么小棒刚刚穿进了,它是粗的还是细的?

  (1)若回答细的,则出示牙签,让幼儿比较

  (2)若回答粗的,则出示蜡笔,让幼儿比较

  那么这支笔到底是粗还是细。

  2.得出结论:一样东西是无法比较粗细的,要两样东西才能比较出租和细。

  三、利用粗细不同的物体排序

  师:你们盒子里的东西有粗有细,那么我们来帮他们排上队

  1.幼儿操作任意排

  2.提问

  (1)你是怎么排的?(从粗一细,从细一粗)

  (2)你是怎么排出来的?

  3、师生共同小结

  (1)先找出最细的,然后找出最粗的,剩下的两个进行比较、依次排队。

  (2)从盒中先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一,然后再在盒中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二,反复运用这个方法依次排队

  4、请幼儿采用互换方法比较一种方法排列。

  会再多一些。

  幼儿数学教案 篇11

  有益的学习经验:

  熟练地点数4以内各数,能不受物体的颜色、大小、形状等影响,在众多物体中辨认出数量为1、2、3、4的物体。

  准备:

  1、贴绒图片:1条腿、2条腿、3条腿、4条腿的板凳各一条,1-4的点卡一套,1-4的点卡头饰30个。

  2、每个幼儿1-4的点卡一套,数量分别为1-4的'实物卡片一套。

  3、地上画30个小圆圈,小圆圈分别画1、2、3、4个圆点,不同点数的圈交错排列,相同点数的圈之间相距约25厘米。

  活动与指导:

  1、在贴绒板上摆出1、2、3、4条腿的板凳卡各一条,问幼儿:这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区别?任意指着一条板凳,要求幼儿迅速点数,并说出板凳腿的数量或举起相应的点卡。

  指导幼儿比较分析:哪条板凳的腿最多?哪条板凳的腿最少?

  2、在贴绒板上摆出1-4的任意一张点卡,让幼儿点数点卡,说出它是几。然后在桌子上摆出相应数量的实物图片。

  3、游戏:跳圆圈。

  4个幼儿分别点数自己头饰上的圆圈,说出自己头饰上的圆点有几个,然后戴上头饰,站在起跑线上,老师说:“开始”时,每个幼儿沿着与自己头饰上的圆点数相同的圆圈一个接着一个双脚跳,谁先跳完,谁就为赢者,全体幼儿跳完后,交换头饰,再玩一次。

  幼儿数学教案 篇1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找出较多的物体,会比较多少

  2、培养幼儿的初步分析、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一列火车、小动物图片、小猫3、小狗3、小鸡4、小兔子4,萝卜5、毛毛虫5、骨头5、小鱼4.

  活动过程:

  一、出示火车坐的小动物,引出课题。

  有许多小动物乘坐火车到玩,看有哪些小动物呢?边看边说边贴出小动物。小兔、小狗、小猫、小鸡。

  出示动物,感知数量的多少。

  今天它们玩得可高兴了,它们玩累了,想吃东西了。

  二、出示图片

  1、小兔有几只?喜欢吃什么呢?萝卜有几个?我们伸出小手数一数?(比出多少)

  2、小狗有几只?喜欢吃什么呢?(集体)有几根骨头?

  请幼儿操作,比较小动物多还是对应的食物多?

  3、同样的方法比出小猫小鸡对应食物的多少。

  教师引导:我们是用什么好办法比较多少的?(一个对一个)

  4、小动物玩好了吃饱了,要乘火车回家了,一种动物一节车厢比出车厢多一节。

  三、游戏:

  小兔跳跳找食物,幼儿分两组,一组兔子一组萝卜,萝卜比兔子多,一一对应比出多少自然结束。

  教学反思:

  本学期所带小班抽课数学《比较多少》。《比较多少》是幼儿认识数的开始,非常适合小班孩子们的年龄特征。小班的孩子年龄小、好玩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如果是伴随着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

  既可以满足幼儿游戏和好动的需要,又能很好的完成活动目标。根据这一个思想的目标,我在设计本活动时,从幼儿的兴趣点着手,设计了贴近幼儿生活的活动。通过活动初步引导幼儿感知理解“多少“和“一样多”,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进行表达,初步培养幼儿观察能力。

  活动开始我用小动物们乘坐一列火车去公园玩的情景导入,抓住幼儿好玩好动的特点,引起幼儿的兴趣。整个活动就是一次角色游戏。

  来到公园,小动物玩累了饿了想吃东西了,让幼儿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说出“猫宝宝比小鱼少,小鱼比猫宝宝多”,然后通过幼儿操作来进一步探索一一对应的方法,去比较多少,完成重难点的掌握。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整个活动,幼儿基本上都能积极的'参与到活

  动中快乐的游戏,进入情境和角色。不过一节活动下来,我认为不足的地方就是准备的小动物过多,在操作过程中超时,孩子们玩的不够尽兴,把最后的游戏讲解清楚规则,让幼儿理解清楚,更好的巩固所学的知识。

  幼儿数学教案 篇13

  认识时钟

  1、利用游戏操作活动,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认识时针、分针。

  2、学会看整点、半点发展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3.丰富词汇:时钟.时针.分针

  4、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1、实物闹钟一个,自制一座大钟(教师用),自制小钟25个(幼儿人手一个)。

  2、头饰:小猴.小蜜蜂.小狗.大灰狼

  3、时钟兄弟课件,豆豆一日作息图片6张,各种样子的时钟图片(幻灯形式出示)。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什么声音?(闹响闹钟)教师:对,我就是闹钟.除了我,我们家还有好多的兄弟姐妹呢?他们的形状不太一样,但是他们身上也有相同的地方,请你找一找.

  2、课件

  (1) 出示幻灯图片(各种时钟)引导幼儿发现:时钟上有数字1—12,12总在上面,6总在下面。

  3、时钟的作用?(引导幼儿发现:时钟不停的走动,为人们显示时间,人们按时进行工作、学习、休息,给人们带来有规律的生活。)

  二、认识时针分针

  1、教师:小朋友都知道了时钟的作用,可有个叫豆豆的小朋友不知道,有一天妈妈要出门,告诉豆豆5:00钟看动画片,当他打开电视,动画片都演完了,豆豆伤心的哭起来,这时被善良的人听见了,他们教了豆豆什么?来看看吧

  2、欣赏课件

  (2)引导认识时针、分针

  内容:时钟有三兄弟,老大时针,个子又胖又矮,走一个数字就是1个小时,分针走的快,走一圈才1个小时。

  3、小结:教师和幼儿一起复述一遍(问的'口吻)

  三、认识整点、半点

  1、时钟兄弟已经教会了大家认识时针和分针,那我们就和豆豆一起来学整点和半点,以后就知道什么时候看动画片了。

  2、学习整点:教师用自制时钟,将时针、分针都拨到12上,然后将时针转一圈,让幼儿注意短针有什么变化(走了一个数字)表示1:00教师用同种方法拨2:00,3:00……让孩子门一起说后面(引导幼儿发现:分针指到12:00时,时针指到几就是几点。

  3、幼儿操作:豆豆请小朋友用时钟帮他拨出一天所做的事情

  了解时间读法,1:00读作一点

  看图拨钟,在手中的时钟上拨出各个钟点(早上7:00起床、上午9:00游戏、10:00上课、下午5:00放学、晚上8:00睡觉)

  教育幼儿从小做到按时进行活动,珍惜时间,上学不能迟到。

  4、学习半点:教师再将时针、分针拨到12上,请幼儿注意拨针,边拨边说“分针从12开始起,经过1—5,指到6时,正好走了半圈(多远?)这时,时针走到那个数字前面,就是几点半(告诉幼儿分针走半圈,指到6上面,时针走到几前面,就是几点半。

  5、幼儿操作:幼儿在规定时间能拨出半点

  豆豆非常开心自己学会了认识时钟,请来了他的朋友来考考小朋友们,开始啦!

  教师扮小动物给出时间如:1:30、6:30、10:30分别让小动物来检查,11:30大灰狼来啦,将钟反个面不让大灰狼看。

  四、结束游戏:

  “豆豆豆豆几点啦?”

  规则:小朋友拨钟,豆豆说几点,小朋友就拨几点,请豆豆看钟,拨好钟变木头人,错误的将受到惩罚(敲脑袋一次)接着游戏,到最后豆豆请聪明的孩子,当小老师象时钟兄弟一样去帮助不认识时钟的人。

  幼儿数学教案 篇14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看看、玩玩中学习将物体以2和5为单位分群,并能按群计数。

  2、发展幼儿目测数群的能力以及学习计数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多媒体教学设备及软件。

  2、幼儿操作材料:各种图形、底版、胶水等。

  三、活动过程:

  1、幼儿复习20以内的数数。

  教师导语:“看,这里有这么多数字,哪个小朋友愿意来数数看!”

  (1)请幼儿用顺数和倒数的方法练习数数。(1个1个数)

  (2)用双数的方法练习数数。(2个2个数)

  (3)以2为单位进行计数。

  教师导语:

  鱼儿正在进行队列表演,请小朋友一个仔细看,它们是几条在一起的?(划圈,说明这是群) 有几群?一共有几条鱼?

  小结:这样两种数数的方法,2个2个数比1个1个数快。

  2、学习按5分群计数

  (1)幼儿操作活动,练习按5分群。

  教师导语:

  每个小朋友都有一袋几何图形,请小朋友按照5个5个分好,并贴在纸板上。

  (2)学习5个5个唱数到20。

  教师导语:请小朋友把含有5的数字找出来。(同时用双手帮助幼儿理解10与5的关系。)

  运用多媒体让幼儿练习5个5个唱数到20。

  (3)学习按5分群计数。

  将鱼按5分群,并有规则地排列;

  将鱼按5分群,排列上稍有改动;

  将鱼按5分群,不规则排列。

  小结:5个5个数比2个2个数更快。

  出现错误的分群,引导幼儿发现错误。

  小结:每一群的'数量一定要一样多,这样才能数得准确。

  3、游戏“快速抢答”

  玩法:幼儿分成四组,进行抢答。答对一道题加上相应的分值。最后评出优胜队。

  规则:抢答中出现错误的一队要暂停一次比赛。

  最后评出优胜队。

  幼儿数学教案 篇15

  一: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能按群目测数群。

  2、能把两部分数量合起来看,学习按群测数。

  3、敢大胆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二、活动准备:

  1、教具:5、6、7、8、9、10的实物卡片共6张。

  2、学具:幼儿用书,铅笔每人一份。

  三: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2、(1)目测数群,感知10以内的数。

  3、教师分别出示实物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说一说:图片上有什么?有多少?L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教师带领幼儿一一点数,并说出物体的总是。

  4、(2)学习按群测数。

  5、教师启发幼儿用“合起来”的方法说出总数,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很快能知道有多少个xx?说一说:你们觉得这几种方法,哪一种方法最快?为什么?组织幼儿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带领幼儿看5的实物卡片,启发幼儿用“合起来

  ”的方法说出总数。教师引导幼儿观察6——7的实物卡片,鼓励幼儿自己用这种办法说出总数。教师借助手势,启发幼儿用手画圈表示总数。

  2、操作活动。

  (1)看实物和圆点连线。(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实物和圆点的`数量,说一说,图上有什么?每张卡片上的数量是多少?启发幼儿用连线的方法,连接数字和相应的卡片。

  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请你给多的一组打√,再写上数字。

  (2)统计活动。

  观察画面,说说:图上有哪些动物?请你将同类的动物圈在一起。启发幼儿按标记在格子里写上相应的数字。

  3、活动评价。

  (1)重点评价:“看图连线”和“按标记写数字”,请幼儿自己讲述操作过程。

  (2)对操作正确以及能边操作边讲述的幼儿给予表扬。

  幼儿数学教案 篇16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标记记录图形的两个特征(大小、形状或颜色)

  2、观察、比较图形之间的不同特征,并能语言表述。

  活动准备

  1、数字1-9的卡片各一张;不同颜色、形状、大小屋顶的房子图片一张;标记卡片若干张(大小、形状、颜色标记)

  2、幼儿人手1-2份操作材料;颜色、大小、形状标记若干;

  活动过程

  一、集体游戏:开火车

  1、教师:今天,小兔子要请小朋友去它的新家做客呢,我们开火车去好吗?

  准备好了,火车就要开了哦。

  教师:嗨,嗨,我的火车就要开

  幼儿:几点开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你们看

  幼儿:(看数字)X点开

  2、教师带领幼儿先集体开展游戏,再分小组游戏,最后请个别幼儿游戏。

  二、看图形做标记

  1、教师出示有不同形状的屋顶图片

  教师:我们的火车终于开到小兔住的.小区门口了。

  可是这么多房子,我们怎么才能知道哪幢是小兔的新房子呢?

  别急,小兔子啊给我们小朋友写了一封信,我们来看一下。

  2、出示标记图

  (1)小兔子可真聪明,他把他家的屋顶用标记记录下来了,让我们小朋友看标记来找到他的家。

  (2)启发幼儿根据标记来找出相应的图形,注意引导幼儿要兼顾多个标记来找出图形。

  可让个别幼儿上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找到小兔子的家的?并集体认识。

  (3)师生共同验证结果

  3、教师:小鹿看见了也想请我们来帮它写一封信,寄给其它小动物。

  (1)那么小鹿家的屋顶是什么样子的呢?

  出示小鹿图片并粘贴在一幢房子门口。

  (2)小鹿正在它家门口等着我们呢。我们一起帮它来写这封信吧。

  启发幼儿尝试用标记将图形的特征记录下来,可先找出图形的三个特征,

  再引导幼儿任意选择其中两个特征记录下来,可请个别幼儿上来自由选择标记进行记录

  (3)师生共同检查操作结果。

  看看我们小朋友是不是帮小鹿把信写对了呢。

  三、操作活动

  1、看图形记录特征

  教师:小区里的其它小动物都知道我们小朋友聪明,所以都要叫我们帮它们写信呢。

  2、幼儿操作材料,观察上面的屋顶和小动物,说出是谁叫你写信的,并说出屋顶的名称和特征,然后在空白处记录它们的两个特征。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活动评价展示

  展示个别幼儿操作结果并请幼儿大胆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完成操作结果的。师生共同检查评价。

  幼儿数学教案 篇17

  教学目标:

  1、认识数字8,感知8以内数字和数量的关系。

  2、能动脑筋操作,按实物的数量圈出相应的数字。

  3、幼儿能积极愉快地参与游戏活动。

  活动重难点:

  能感知8以内数字和数量的关系,按实物的数量圈出相应的数字。

  教学准备:

  《幼儿画册》、数卡5—8,碰铃1副。

  教学过程:

  一、认识数字8.

  教师敲铃,幼儿数1—8,.出示数卡8,感知8的特征及实际意义。

  二、游戏:

  “看看拍拍”,练习5—8的数卡,并能进行动作匹配。

  三、练习圈数字。

  打开画册。指着第一幅小图提问:图上有什么?有几个?应该把哪个数字全起来?

  幼儿练习时,关注幼儿感知数量的'方法,提示能力弱的幼儿可用点数的方法数清数量。

  幼儿数学教案 篇18

  一、活动目标

  1、学习计数两圈交叉情况下圈内物体的数量。

  2、探索按标记图要求在圈里摆放相应数量物体。

  3、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和合作游戏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白板课件,大、小呼啦圈若干,瓶宝宝10只,幼儿操作用的小兔、圆圈等。

  三、活动过程

  (一)玩游戏“老鼠笼”,数数围住了几只小老鼠

  (二)玩套圈并看标记记录

  1、出示瓶宝宝,引导幼儿数出瓶宝宝的数量,请幼儿玩套圈。

  2、出示标记图,请幼儿说说标记图的含义,并记录圈内瓶宝宝的数量。

  3、请几名幼儿和教师同时套圈,设置两个圈同时套中一个瓶宝宝的情境,引发幼儿讨论:蓝圈和红圈套中了同一个瓶宝宝,这个瓶宝宝该算谁套中的。

  (三)学习计数两圈交叉情况下圈中瓶宝宝的数量

  1、白板上演示两圈套中同一个瓶宝宝的过程,带领幼儿分析交叉部分瓶宝宝的特征:既在红圈也在蓝圈,计数两个圈内瓶宝宝数量时都要将它算进去。

  出示图一(见光盘录像,下同),教师边在白板上演示边讲解:红圈套中一个瓶宝宝,蓝圈过来了,和红圈怎么样了?(交叉在一起)现在瓶宝宝在什么地方?(中间)你们说的“中间”是不是这个地方?(带幼儿徒手画一画公共地方)这是红圈和蓝圈公共的地方,小朋友们仔细看看,公共地方的瓶宝宝在红圈里吗?(将蓝色变浅)在蓝圈里吗?(将红色变浅)这个瓶宝宝既在红圈里,也在蓝圈里,我们数红圈套中几个瓶宝宝的时候要把公共地方的瓶宝宝算进去,数蓝圈套中几个瓶宝宝的时候也要把公共地方的瓶宝宝算进去,记住了吗?

  2、分别出示图二、图三、图四、图五,改变交叉部分瓶宝宝的数量,引导幼儿正确计数红、蓝圈里各有几个瓶宝宝。

  (借助白板的拖动、变色、移动等功能,让幼儿直观地看到两圈如何交叉形成一个公共部分,明确所要计数对象的`范围,从而让幼儿真正理解公共部分物体的特征,这是本节活动的重、难点所在。)

  (四)操作活动:兔宝宝站圈

  1、出示标记图一:红圈2只蓝圈2只,分析标记图要求:怎样给3只兔宝宝站圈。

  教师设疑:红圈里要站两只,蓝圈里也要站两只,这可怎么站呀?想想看。白板上演示正确答案,组织幼儿表扬自己。

  2、出示标记图二:红圈3只蓝圈2只,幼儿看标记操作,重点引导幼儿思考两圈交叉部分站几只兔宝宝。

  3、出示标记图三:红圈1只蓝圈3只,怎样站圈?

  (五)合作游戏:站圈乐

  1、幼儿分组自由站圈,说说自己一组是怎样站的。(白板演示不同结果)

  小结:原来4个小朋友站两个圈有好多不同的站法。

  2、分别出示图一(红圈里2人,蓝圈里3人)、图二(红圈里2人,蓝圈里4人)、图三(红圈里4人,蓝圈里4人),幼儿看标记玩站圈游戏,体验成功和合作的乐趣。

  (3次不同的站圈任务对幼儿要求越来越高,教师注意语言提示的变化。)

  师:你们太厉害啦,这么难的任务都能完成,心里什么感觉?那我们一起庆祝一下吧!

  四、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五、活动延伸

  1、为每组幼儿提供一个可随意翻动、组合的标记牌,让幼儿自行翻牌玩站圈游戏。

  2、鼓励幼儿尝试5人一组玩站圈游戏

  幼儿数学教案 篇19

  生活中的数(百以内的数的认识)

  单元教学内容:

  数铅笔(数百以内的数)、数豆子(读写百以内的数)、动物餐厅(比较数的大小)、小小养殖场(用语言来描述数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练习一。

  单元学习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

  2、会数、会读、会写百以内的数。

  3、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4、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单元学习重点:

  数数、读数、写数、比大小及数感的形成和发展。

  单元学习难点:

  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单元学习时间:5课时

  数铅笔(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从数铅笔的具体情境中认识百以内的数,体验数量与物体的对应关系。

  2、会数、会读百以内的数,还能根据一定的规律数数。

  3、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

  数数、读数

  教学难点:

  有规律的数数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刚过了一个愉快的新年,大家都到长辈那儿拜年,你在春节里有什么收获吗?今天,老师也准备了一些礼物要送给大家,看……(出示铅笔)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呢?

  二、数数、读数

  1、我们来数一数,说说你是怎样数的?

  2、学生活动:

  ⑴一支一支地数、两支两支地数、五支五支地数。

  ⑵把10支捆成一捆,一捆一捆地数。明确10个十是100。

  (活动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不同的形式数)

  3、圈一圈,数一数。(第2页)并说说是怎么数的。

  4、在下面各数的后面连续数出5个数来。

  二十三、五十六、七十七、八十五、九十五

  5、读数、拨数。

  师写出一个数,生读,并在计数器上拨出来,说说是怎么拨的,表示什么。如43,十位上拨4,表示4个十;各位上拨3,表示3个一。

  三、练一练

  1、数数(顺数、倒数)

  2、看谁数得快。(第3页)

  主要让学生明白十个十个数的方法。

  3、接力赛。(第3页)

  四、课外活动

  数一数自己小组同学的铅笔一共有几支。

  数豆子(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数豆子”的实践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2、在“数豆子”的操作活动中体会物体与数量的对应关系,体验数的实际意义。

  3、会写百以内的数,进一步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

  通过不同的活动理解位值意义。

  教学难点:

  位值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师:出示一杯豆子(内装28粒),请学生估计一下有多少粒。

  生答得不一样。

  师生共同先数10粒放入另一杯子中,再估计一下。

  生:我估计有……粒。

  师:谁估计得比较正确呢?

  二、数豆子

  我们来数一数吧。

  指名几生来数,其他学生跟着数。(用不同的方法数)

  三、知识学习

  1、智慧老人:这个数怎么拨?怎么写?

  2、学生试一试,说说怎么拨,怎么写。(每个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在纸上写,再指名拨、写)

  3、小组合作:说说这个数的各数位上数的意义。

  4、汇报交流。

  5、小结:十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十,个位上的数表示几个一。

  6、摆一摆。摆出26根小棒,说说是怎么摆的.。

  7、讨论:22的这两个“2”的意义一样吗?

  8、交流。

  四、巩固练习

  1、写出计数器上表示的数,并说说意义。(第4页)

  2、填空(第5页)

  补充:根据老师的表述写数。如:6个十和3个一是()。

  3、看计数器写数。(第3题)

  4、写门牌号,理解序数的意义。(第4题)

  5、游戏:抓小棒,先估计有多少根,再数一数,说一说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动物餐厅(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动物餐厅的情境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探索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规律。

  2、掌握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会比较。

  教学重点、难点:

  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师:森林里新开张了一家动物餐厅,小兔当任经理,小猴和小狗都跑去当了服务员。这一天,餐厅来了许多客人,经理说:“快,快,拿盘子,比谁拿得多。”小猴和小狗急急忙忙用双手去拿盘子。小猴说:“我拿了21只盘子。”小狗说:“我拿了18只盘子。”请你来当当裁判,谁拿得多?

  二、知识探索

  1、小组合作学习:比一比,谁拿得多?说说你是怎么比的。

  2、汇报交流、小结:十位上2比1大,所以21〉18。

  3、试一试:26 31 67 49 89 90

  4、二次小组学习:比一比下列计数器上的数。(第6页)

  5、汇报交流、小结:十位上的数相同,就比个位上的数谁大就谁大。三位数比两位数大(位数多的数比位数少的数大)。

  6、试一试:比大小。(第6页)

  学生独立完成后校对。

  三、巩固练习

  1、连一连。(第7页第2题)

  2、按规律填数。(第7页第3题)

  ⑴按顺序填数。(说说表格有特点)

  ⑵读出个位是5的数,读出个位是0的数。

  再说说有什么特点。

  ⑶根据填好的表,把下图中缺的数填上。(实际是根据规律填数)

  3、按规律画图。(第7页第4题)

  四、小调查。

  我们学校一年级有几个班?每班各有多少人?哪班学生人数最多?哪班人数最少?

  练习一(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进一步理解数的组成和写法,加深理解两个数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熟练地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重点:

  数的大小关系

  教学过程:

  一、数数、数的组成和写法(组织学生口答)

  1、1层放10个桃子,2层放 个,放5个有 个。70个放 层,100个放 层。

  本题让学生弄清十进制计数法。

  2、接着数。

  25,30,35……

  64,62,60……

  33,36,39……

  本题让学生有规律地数数。

  3、独立完成书本第1题。

  4、我拨你写。教师在计数器上拨数,学生写、读,说说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二、数的大小

  1、最多与最少。

  出示啄木鸟挂图,说说图意,再比较谁吃得最多,谁吃得最少,并说说理由。

  2、小组合作学习完成第3题。要求在组内发表自己的想法。只要有道理,答案不唯一。

  3、比大小。

  52 56 25 54 89 98 6 5

  18〈() ()〉17

  三、思考题。书本第6题,先独立完成,再组织讨论办法。

【幼儿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的数学教案03-02

幼儿数学教案03-30

幼儿园数学教案09-01

幼儿数学教案(精选16篇)12-20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10-06

数字邻居幼儿数学教案03-25

幼儿大班趣味数学教案03-15

幼儿小班数学教案06-23

幼儿中班数学教案07-28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