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方案

时间:2024-01-10 07:27:1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方案(优秀)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进行,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方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方案(优秀)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方案1

  设计意图:

  《铺路真有趣》是幼儿园中班主题探究活动“幼儿园是我家”中的一个子活动。这一主题主要是利用幼儿园各种教育资源,让幼儿了解自己生存的生态环境,而“路”则是幼儿每天都会接触到的环境要素。有的路平坦、有的路崎岖、路上难免会出现一些凹凸不平,形状各异的坑。加上升入中班后,我们加大了科学区的投放,幼儿渐渐认识了一些简单的图形,动手能力明显地发展起来,活动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探索欲望更为强烈。因此开展这样一节具有游戏趣味的科学活动——铺路是十分必要的,大大激发孩子对图形一一对应关系的探索兴趣。

  活动目标:

  《纲要》在科学领域中要求我们结合和利用生活经验,引导幼儿注意身边常见的科学现象,萌发对科学的兴趣。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试验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探索,发现周围有趣的事情,并积极寻求答案。

  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特拟以下目标:

  1、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2、巩固已认识的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初步感知半圆形和圆形的转换关系。

  3、能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铺路。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ppt,音乐,图形卡片,为铺完路的小房子。

  经验准备:对各种常见图形有初步的认识。

  活动过程:

  一、导入由小鸭子的新房子,巩固已学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二、铺路

  1、情景展现:小鸭子在回家的路上摔跤引出路不平。

  师:请小朋友们帮助它把路铺好。

  2、铺小路

  (1)先引导幼儿观察小路中土坑的形状。

  师:土坑有哪些形状?请你把与土坑形状相同的石头填进去,然后检查是否填平,要大小正好。

  (2)指导幼儿操作,用图形一一对应地填好。

  (3)还有坑没填好,但是没有与它形状相同的图形怎么办?

  引导幼儿观察旁边的半圆形石头:鼓励幼儿尝试拼一拼,教师用大小不一的`拼一拼,让幼儿观察比较。

  归纳并小结:两个大小一样的半圆形可以拼成一个圆形。

  (4)喊小鸭子回家引出铺路任务。

  交代用一一对应的方法铺路幼儿人手一张要铺路的图,强调在铺路的时候应边对边、角对角铺平。

  幼儿完成后点评、展示。

  三、活动结束:将我们铺好的小路图送到教室的科学活动区展示,大家一起去欣赏吧!

  四、活动延伸请幼儿回家找找有哪些东西的形状是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方案2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歌曲旋律特点,感受歌曲中特有的京剧韵味,并学唱歌曲。

  2、学走小碎步,初步学会用动作,表情来表现不同的音乐情绪。

  3、激发表现欲,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捡豆豆的意识和亲身体验。

  2、红豆豆、绿豆豆各54份,小竹篮或塑料篮54个,盒子6只,筷子54双。

  3、歌曲录音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游戏:挟豆豆。

  1、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豆宝宝,他们想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你们愿意和他们一起玩吗?(喂瓶娃娃吃豆子,挟豆子比赛)

  2、游戏:挟豆豆比赛。

  (1)幼儿自由组合分成六组,每组幼儿将盒子里的红豆豆、绿豆豆,用筷子挟到篮子里,谁盒子里的豆豆先挟完,那一组就表示先赢。

  (2)幼儿自由组合进行比赛。

  咦,桌子上和地上怎么有豆豆粒啦?豆豆掉下来应该怎么办啊?(捡到篮子里)(这咦环节通过挟豆豆比赛,引出捡豆豆的动作,喂下面的'环节打下良好的铺垫)

  二、欣赏表演,感受旋律

  1、老师刚才把小朋友们捡的豆豆的动作编排了一个歌表演,你们愿意看一看,听一听吗?

  2、幼儿边听音乐边看教师的歌表演。

  3、这首歌曲好听吗?旋律听上去怎样?表演中,我在干什么?

  (这一环节,幼儿在欣赏歌表演的同时,能有效的提高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开阔幼儿的音乐视野,提高幼儿的音乐听觉能力)

  三、欣赏并理解旋律,师生共演。

  1、这首歌的音乐和我们平时听到的音乐有什么不同?你最喜欢歌曲中的哪一句?(教师在表演的同时鼓励幼儿模仿)你觉得哪个动作表演的十分有趣?(教师带领幼儿根据歌曲的节奏练走小碎步)

  2、师生随音乐共同表演。(这一环节中,歌表演也是向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幼儿通过歌表演,提高音乐素质,并能从中体会到对生活的感受与理解,抒发情怀,愉悦身心)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方案3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感官感知西兰花的外形特征及构造特点。

  2.能积极参与探索和讨论活动。

  活动准备

  1.动画片:水果串(西兰花)

  2.ppt:西兰花

  动画片

  活动过程

  一、观看动画片,激发幼儿兴趣。

  1.动画片:水果串

  2.提问:

  --水果串漂亮吗?

  --漂亮的水果串是用什么做成的呢?

  --有哪些蔬菜和水果?

  --中间插水果的想花朵一样的花叫什么花呀?

  教师:看出来了吗?它是什么?

  二、运用自己的感官,探索西兰花的特征。

  1.探索西兰花的外部特征。

  (1)出示西兰花,引起幼儿观察的兴趣。

  教师:今天,我把这神秘的东西带来了,看,这是什么?

  小结:它是一种蔬菜,它的名字叫西兰花,像花朵一样的蔬菜可不多,你还看过神秘蔬菜像花朵的呢?

  (2)认真地观察,看看它长得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吧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

  引导幼儿看看、摸摸、捏捏、闻闻、掂掂,多方面感知。

  叫师:你发现了什么?(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

  小结:西兰花看上去有点像球,闻一闻有点清香,掂一掂还有点重。

  2.感知西兰花的内部特点

  (1)认识西兰花

  教师:西兰花的身体长什么样子呢?

  小结:西兰花是绿色,我们看到的西兰花是身长满小棵粒组成花状,整体很像一个大花朵。

  (2)幼儿动手剥西兰花。

  教师:你发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小结:原来西兰花身体都是小颗粒似小球组成的`。

  3.感知吃蔬菜的好处。

  (1)讨论蔬菜的好处。

  教师:你还吃什么蔬菜?我们为什么要吃蔬菜呢?

  小结:每一样蔬菜里面都有很丰富的营养,多吃西兰花,青菜、菠菜……身体可以健康,还可以防止感冒哦。

  (2)欣赏用西兰花做成的菜。

  ppt图片演示

  三、活动结束

  请幼儿中午吃饭时仔细品尝清炒西兰花。

  (活动前教师以了解食堂中午的食谱里有清炒西兰花。)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方案4

  活动目标:

  1、用英语认读数字1—10,感受数字的丰富变化,数字的用处大。

  2、从周围生活中发现多种有趣的'数字,初步了解数字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的有数字的物品。

  2、电脑课件(打电话的情景)。

  3、英语儿歌。

  活动过程:

  一、英语儿歌引出。

  提问:说说这首儿歌里有哪些数字?

  二、介绍生活中有数字的物品。

  你收集的材料上有哪些数字,它们有什么作用?

  (在此进行提升幼儿对数字的认识,如:食品袋上的数字代表生产日期、保质期;药瓶上不仅有保质期,而且还有剂量等。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字,数字用处很大。它可以表示顺序、日期、时间等。如果没有数字,生活就会变得乱糟糟,甚至还会出事故呢!)。

  三、给“哆啦a梦”打电话,引出不同数字的排列方式。

  (出示三组数字相同但排列不同的电话号码,说说它们有什么秘密吗?怎么知道哪个是“哆啦a梦”的?)

  四、和“哆啦a梦”交朋友。

  写下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大声告诉“哆啦a梦”(人机互动)。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方案5

  【活动设计】

  把“摩擦起电”这一物理现象以游戏化,通过使小纸人跳舞这一游戏方式来让幼儿感受,并愉快地掌握。不是让幼儿掌握多么高难的物理知识,而是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培养幼儿自主探索的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引导幼儿感知丝绸和玻璃摩擦之后,能产生静电的现象。

  2、引导幼儿迁移运用所获得的感性经验,自制小玩具,激发幼儿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玻璃板、薄纸、大头针、丝绸布料。

  2、在干燥的天气进行活动,因为干燥的天气容易产生静电。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认识“小指人”,激发探索的兴趣。

  1、师:“小朋友,这是什么?”(一张薄纸)

  师:“现在老师用剪刀剪一下,变成了什么?”(老师剪成几个1.5—2厘米高的小纸人,要使小纸人站立不倒,可以在小纸人中间插上一根大头针)

  2、师:“可爱的小纸人,请你们给小朋友跳个舞吧!”幼儿发现“小纸人”没有跳舞。师问:“你们能不能想办法让它跳起舞呢?”

  3、请幼儿用各种办法让“小纸人”跳动,谁想出来的办法好。

  二、引导幼儿探索并进行交流。

  1、幼儿第一次动手操作与观察,探索如何使“小纸人”跳舞。(幼儿可用辅助材料或不用辅助材料)

  2、幼儿集中后交流操作中的.发现,并提出道理师:“你是怎么使小纸人跳舞的呢?”幼儿回答并演示操作,提、拿、吹、晃、摇。

  最后教师帮助幼儿小结:由于力的(jy135幼儿教育)作用,小纸人会跳动。

  3、师操作演示。(能不能除了这些,还有方法使小纸人跳舞吗?)

  师把小纸人放在桌子上,然后在离小纸人上面1厘米处搁上一块玻璃班,师用丝绸布料不停地在玻璃板上摩擦,桌上的小纸人就开始翩翩起舞(附图)

  4、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并进行尝试,寻找答案,幼儿每人操作实验。

  5、幼儿集中。

  师:“你是怎么使小纸人跳舞的?为什么用这种方法能使小纸人跳舞呢?”

  幼儿充分回答后,鼓励幼儿长大后去探索其中的秘密。

  三、启发自制玩具。

  1、教师出示自制玩具:用轻薄材料制成的小动物等,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自制各种玩具。

  2、幼儿动手自制玩具,教师巡回指导

  3、请做好玩具的幼儿用丝绸在玻璃摩擦方法,使他们跳舞,4、结束。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方案6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感知油和水倾倒、搅拌后分离的现象。

  2、能用语言和记录的方式表达自己观察的结果。

  3、喜欢动手实验,有积极的探索兴趣,体验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准备:

  1、实验材料:水,食用油,醋,透明一次性杯子,筷子,幼儿个人记录表,记号笔,大的记录表一张。

  2、幼儿经验准备:先认识油和水,感知其特性

  活动过程:

  一、问题引入:小朋友,你们看杯子里有什么呀?(出示水和醋)

  如果把水和醋倒在一起,会怎样呢?

  1、幼儿自由猜想并表述。

  2、教师实验,幼儿观察现象。

  3、集体交流各自的发现:水和醋混合在了一起。

  二、第一次操作:感知油和水相互倾倒后的分离现象

  1、出示油和水,让幼儿自由猜想:如果把油倒入水中或把水倒入油中会怎样呢?教师记录幼儿猜想结果。

  2、幼儿动手操作,并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记录表上。

  3、集体交流自己的发现及自己的'记录:你把什么倒入什么?发现了什么?

  4、教师小结、记录幼儿操作结果:无论是油倒在水里还是水倒在油里,油在上面,水在下面,它们是分离的,不会混合的。

  三、第二次操作:感知油和水搅拌后分离的现象。

  1、出示筷子,让幼儿猜测搅拌后油和水会怎样

  2、幼儿动手操作,观察搅拌静止后的现象,并记录在记录表上。

  3、幼儿交流操作结果。

  4、教师小结:用筷子用力的搅拌,油和水还是分离的,不会混合。

  教师总结:无论是先倒油还是先倒水,不论用筷子怎么搅,最后结果都是分成两层,油在上面水在下面,油和水是分离的,是不会混在一起的。

  四、幼儿尝试“油水分离画”,想一想为什么颜料水不会和油画棒混在一起呢?感受油水分离现象在生活中的运用。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方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方案01-12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方案15篇02-04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方案(15篇)02-05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方案9篇01-28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方案(9篇)01-29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方案18篇02-03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方案14篇01-26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方案(14篇)01-26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方案精选9篇01-30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方案(8篇)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