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2-10-11 15:34:0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精选21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精选21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积极参与探索活动和关心周围生活中的小科技产品,培养幼儿勇于发明创造的精神。

  2、了解纸吸水后易变形的特点,比较发现经特殊加工后的纸杯为什么能盛水的原理,并能用蜡和纸来制作能盛水的杯子。

  3、在操作活动中,能善于发现问题,有初步的比较、分析的能力。

  活动准备

  纸折的杯子(图画纸和白卡纸两种)、一次性纸杯若干、水、水盆、舀水器皿适量,毛笔、蜡烛若干,白色纸条(上有苹果图案)、正方形白纸若干、杯套若干、音乐磁带、布置好场地。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你们到“纸杯王国”里去玩一玩,好不好?

  (二)基本部分

  1、看!纸杯王国到了。瞧!这里有我们平时盛水用的一次性纸杯,也有老师用各种纸折出的杯子,他们都是纸做的。

  2、(教师边讲示范)一会儿,请小朋友把水分别倒入一次性纸杯和用纸折的杯子里,注意不要撒在杯子的外面,然后观察一下,这两个杯子分别有什么变化?

  3、幼儿用纸折的杯子和一次性纸杯分别盛水,观察它们的变化。

  提问:(1)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2)我们发现纸折的杯子变湿、变软、还漏水,谁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3)教师小结:不管是厚纸还是薄纸遇到水后都会吸水,这样纸就会变软、慢慢的渗水、变形,用纸折出的杯子也就漏水了。

  (4)一次性纸杯也是纸做的,而我们发现它却不漏水,这是为什么呢?它的身体里到底有什么秘密呢?请小朋友每人拿一个一次性纸杯来仔细研究一下。

  、幼儿探索,教师巡回指导,可启发幼儿采用多种方法,如:刮一刮、撕一撕等。

  提问:(1)你发现了什么?

  (2)你认为这层白白的、粘粘的东西是什么?

  (3)教师小结:这里面含有一种石蜡,它无色无味无污染,对我们的身体没有害处。

  (4)纸杯上为什么要涂上这层蜡呢?

  小实验:幼儿每人一张白纸(上有苹果的轮廓),请幼儿用蜡烛或蜡笔将苹果涂色,再用毛笔蘸水分别滴在苹果上和苹果的外面。请幼儿分别观察,小水珠在哪里?

  提问:(1)为什么苹果上还有小水珠而苹果外面的纸却湿了呢?

  (2)这说明蜡有什么作用?

  (3)教师小结:蜡不吸水,蜡涂在纸上就象给纸穿上了一件雨衣,纸在蜡的保护下遇不到水,也就不会变形漏水了。

  (4)现在,谁能告诉我纸杯不漏水的秘密是什么?

  5、激发幼儿制作纸杯的兴趣。

  既然我们知道了纸杯不漏水的`秘密,现在就让我们也用蜡和纸来做一个能盛水的纸杯,好不好?

  6、幼儿制作纸杯,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幼儿制作出各种形状、各种图案的纸杯。

  7、请幼儿尝试用作好的纸杯盛水,鼓励成功的幼儿,激发其他幼儿参与创造的积极性,如果失败了,鼓励幼儿寻找其中的原因,进行再次制作。

  8、请幼儿将制作好的纸杯放到“纸杯王国”里来,组织幼儿互相参观。表扬他们的探索精神,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结束

  请幼儿将自己作好的能盛水的纸杯送给客人老师,和他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大班上学期的幼儿已具备了某些物体(如石头、雪花片等)在水中沉浮的经验,所以如果活动设计仅仅停留在让幼儿了解,观察各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幼儿的探索兴趣不易深入。而让幼儿带着任务探索,如怎样使浮的东西沉下去,使沉的东西浮上来,可以提高幼儿探索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大班幼儿思维的直觉行动性逐渐减少,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发展得比较好,所以活动设计既要为幼儿提供边操作边思考的机会,又要注重培养思考的有意性,培养幼儿先预测(思考)再操作。操作后让幼儿多讲述、讨论,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

  活动目标:

  1、知识:

  (1)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学会用简单的图标(↑↓)来记录结果,表示物体的上浮和下沉。

  2、技能:

  (1)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有序的`完成实验。

  (2)能与同伴沟通、交流与合作来探索调节物体沉浮的方法。

  3、情感:

  (1)乐意参加探索沉与浮的小实验。

  (2)初步形成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

  (1)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学会用简单的图标(↑↓)来记录结果,表示物体的上浮和下沉。

  活动难点:

  探索调节物体沉浮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每组一个脸盆,盆里有半盆水,擦手毛巾人手一条。

  2、每组装满水和空矿泉水瓶各一个、橡皮泥、石头、雪花片、树叶等小物品。

  3、每人一张记录纸,一只笔。

  活动过程:

  一、认识实验材料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物品宝宝,它们就躲在你们的椅子下,找出来看看是谁呀?幼:是钥匙、小木块、玻璃球?

  二、实验:沉与浮

  1、教师示范:教师取一块雪花片请幼儿来猜猜:这块积木放在水里会怎么样?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请幼儿把准备的材料进行猜测,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教师指导:你们猜雪花片放在水里会怎样?你们每人有一张记录表,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表上。如果猜雪花片是浮上来的,那就在"?"这一列中做一个"↑",(一个条竖线,上面加一个小帽子)如果你认为是沉下去,那就做一个"↓"(一个条竖线,下面加一个小帽子)。

  2、实验,把实验的结果记在记录纸上。

  幼儿按意愿动手实践,教师注意观察记录,针对性地指导;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

  钥匙是浮上来还是沉下去呢?是不是这样的,那其它的东西是不是和我们猜想的一样呢?老师准备好水了,我们端上这些东西到那边去试一试就知道了。试好后把实验结果记录在"小手"这一列中。

  3、根据记录表对两种结果进行对比,.大家集中交流最后结果。

  提问:"有没有试验结果和猜测结果不一样的?"

  总结:(出示表格和实物并演示)通过实验我们知道浮上来的东西有……沉下去的东西有……

  三、提升实验

  (一)怎样使浮起来的东西沉下去

  1、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的瓶子宝宝浮在水面上,可是他和石头宝宝是好朋友,他们想在一起在水里做游戏,让我们来帮帮他们,好不好?帮帮瓶子宝宝,让他沉下去。

  2、幼儿尝试。(如果幼儿一下子想不到办法,可以给幼儿1-2分钟的时间去尝试、讨论,如果还是没有小朋友想出办法再加以引导。)

  3、师:小朋友们,同一个瓶子宝宝,不装水时浮在水面上,装满水后,就沉到水里了。为什么呢?

  4、教师总结:不装水时,瓶子宝宝很轻,所以浮在上面;装满水后,瓶子宝宝变重了,所以就沉下去了。

  (二)怎么样使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1、师:小朋友们,我们刚刚让瓶子宝宝和石头宝宝在一起玩了,他们玩得好开心。可是,还有一个物品宝宝需要你们的帮助,看,橡皮泥宝宝和树叶宝宝是好朋友,他们好想一起浮在水面上玩,让我们来帮帮他们!

  2、幼儿尝试。(如果幼儿一下子想不到办法,可以给幼儿1-2分钟的时间去尝试、讨论,如果还是没有小朋友想出办法再加以引导。)

  3、师:现在橡皮泥宝宝能和树叶宝宝一起玩了,他好开心。可他有一个问题想问小朋友们"我的体重没变,当我团成球状时,我沉在底下;当把我做成船的形状时,我就会浮上来,为什么呢?"

  4、幼:……(此问题有一定难度,可以先让幼儿思考、交流和讨论1-2分钟。到时如果幼儿还回答不出,老师再加以引导。)

  5、教师总结:当橡皮泥宝宝是球状时,

  活动延伸:

  1、师:小朋友们,老师这里还有一个物品宝宝,小朋友们看是什么,小朋友们猜猜看--宝宝放到水里是沉,还是浮呢?

  2、幼:……

  3、教师总结:老师也不知道--宝宝是会沉,还是会浮。其实,小朋友们,我们在生活中还有许多东西大家不知道它们在水中是会沉还是会浮,小朋友们回去以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探索我们周围还有一些什么东西在水里是沉还是浮。

  设计思路: 大班上学期的幼儿已具备了某些物体(如石头、雪花片等)在水中沉浮的

  经验,所以如果活动设计仅仅停留在让幼儿了解,观察各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幼儿的探索兴趣不易深入。而让幼儿带着任务探索,如怎样使浮的东西沉下去,使沉的东西浮上来,可以提高幼儿探索……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分类,让幼儿进一步掌握动物的不同特征,并理解动物的基本概念。

  2、发展幼儿分析、概括的能力。

  3、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及爱护动物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音乐游戏磁带;

  2、各种动物卡片、挂饰若干;

  3、动物的家背景图。

  三、活动过程:

  1、激趣导入 :

  以幼儿喜爱的动画形象狮王辛巴引出课题,设置悬念,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2、观看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根据动物的特征尝试分类:

  ①师:小朋友,如果你是辛巴你会怎样给动物分类,幼儿自由讨论。

  ②幼儿分组操作图片,尝试给动物分类。

  ③各组幼儿相互交流分类的理由,教师引导幼儿比较不同动物的异同。

  3、观看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总结概括不同动物的.不同特征,并形成概念。

  4、幼儿操作动物图片,进行分类调整。

  5、引导幼儿根据已往的知识、经验进行交流讨论,进一步丰富幼儿与动物有关的知识,并激发幼儿爱护动物的情感,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①师:除了这些动物,小朋友还认识哪些动物,它们属于哪一类?

  ②师: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该如何对待动物?

  6、游戏:动物找家:

  玩法:设置游戏场景。

  第一遍游戏:一名幼儿扮演猎人,其他幼儿挂胸饰扮演各种动物,音乐响起,幼儿随着音乐做相应动物的模仿动作,猎人来时,"动物"赶紧跑回自己的家。

  第二遍游戏:幼儿互换胸饰,增设难以归类的动物,增加游戏难度,让幼儿来进行猜测与比赛。

  7、知识扩展观看《动物世界》多媒体课件,丰富幼儿有关动物的知识,引发幼儿进一步探索动物奥秘的欲望。

  8、结束活动:

  教师小结,激发幼儿继续探索动物奥秘的兴趣。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各种调料在我们生活中时常会用到,特别是做菜的时候,调料是必备用品。孩子在用餐时间实际上都在接触不同的调料,在园用餐期间也会发现孩子们说:好香、好甜、怎么有点咸等等。大班幼儿已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他们对常见的调料的认识已有一定的经验,但是对于为什么要用调料,用调料的目的是什么,没有深入的了解。让幼儿通过用嗅觉、味觉、视觉等感官功能进行辨别各种调料。认识几种常见调料的名称和其味道的特点的基础上,尝试自己调配调料知道简单的使用方法,体验调配调料的乐趣。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几种常见调料的名称和其味道的特点。

  2、让幼儿用视觉、嗅觉、味觉等感官对事物进行辨别。

  3、让幼儿体验自己动手,调配调料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白糖、盐、酱油、醋、香油、辣油分类放好,贴上序号标签和相应汉字,勺子若干。

  2、单一味道的(甜、咸、酸、香、辣、无味)海带若干碗,海带每人一碗,每人一把勺子,厨师帽一顶。

  活动过程:

  一、第一关考验,品尝单一味道的凉菜,体验各种味道。

  教师:瞧,这是什么?这是一顶厨师帽。谁戴的呀?(厨师)那你们想做一名小厨师吗?

  教师:可是要想成为一名厨师,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你们必须要眼睛亮,鼻子尖,嘴巴灵,这样才有资格做一名小厨师。

  教师:今天我们小朋友要通过三关考验,其中表现最棒的一位就能戴上这顶厨师帽,成为一名小厨师!

  教师:第一关考验开始了,看,这边有几碗海带,我请小朋友每人拿好一把勺子,选择一个碗,每人只能尝一口,仔细尝一尝你尝到了什么味道?(甜、咸、酸、香、辣、无味)谁和他尝的味道是一样的?(尝好了的小朋友把勺子放在旁边空的盘子里。)教师:你猜猜,这里面为什么是甜(咸、酸、香、辣)的?什么东西会使它变成这种味道呢?

  老师可以最后问尝没有味道的那一位,你尝的是什么味道?好吃吗?你喜欢什么味道的?或者老师自己尝一下没味道的海带。

  教师:老师这边还有一碗厨师调好的海带,谁来尝一尝(可以请2-3位尝),你们尝出来什么味道了吗?好吃吗?厨师在里面放了什么呀?

  二、第二关考验,幼儿观察探究各种调料的名称和特点出示1-6号装好调料的杯子,引出各种调料。

  教师:看!厨师在里面放了这些东西,这些东西一起加在菜里可以使食物变的更加美味。

  教师:刚才第一关考验时,我们小朋友的小嘴巴都很灵,都尝出了这些菜的味道,可是这第二关考验可就要难一些了,这次要我们小朋友动脑筋想这些杯子里都是什么东西?”

  教师:“谁来说说1号杯子里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同意的请举手,不同意的,可以来闻一闻,尝一尝。”

  幼儿陆续说出2-6号杯子中的调料,老师撕掉号码,露出里面的文字:白糖、盐、酱油、醋、香油、辣油教师小结:“这六个杯子里的东西分别是白糖、盐、酱油、醋、香油、辣油。嗯,第二关考验我们也通过啦!小朋友们本领真大,眼睛很亮,鼻子很尖,嘴巴也特别灵,把这些杯子里的东西都说出来了。这些杯子里的东西都叫调料,把它们加在菜里可以让菜的味道更好吃。除了这些调料,你们还知道哪些其他的调料吗?(如妈妈厨房里)三、第三关考验,幼儿利用调料制作简单的拌海带。

  教师:接下来是最后一关啦!你们要更加努力才行!老师这边给你们准备了海带和调料,要请你们自己来拌一拌。

  教师:在拌海带时先放一点点盐,尝一尝,如果有点淡,可以再放一点点,太咸了可以加点糖。接下来,你喜欢什么味道的,就放一点点那种味道的调料,再尝一尝。如果你喜欢辣的,那就放一点点辣油,如果不喜欢,那就不要放,不然等会你又不喜欢吃了。放调料时拿调料碗里的勺子,哪只碗里拿的放回哪只碗里,拌海带用自己碗里的勺子。能不能拿调料碗里的勺子来拌海带?(不行)看看哪个小朋友最厉害,拌出来的海带最好吃,就可以戴上这顶厨师帽,变成一个真正的小厨师!

  老师可以示范一下拌海带的要求。

  幼儿利用调料拌海带,老师巡回指导。

  结束:拌好的小朋友可以给后面的老师尝一尝你的海带,看看谁的更美味?(给表现好的幼儿戴厨师帽)你们的海带味道都很不错,等会我们再给其他的小朋友尝一尝好吗?

  课后反思:

  这个活动来源于生活中的调料,和孩子们的生活比较贴切。在材料选择方面,试上的时候材料很多,这样就不能有效地进行比较,所以今天用了单一的海带。活动流程比较清晰,分三关来考验幼儿:第一关,品尝单一味道的凉菜,体验各种味道;第二关,幼儿观察探究各种调料的名称和特点;第三关,幼儿利用调料制作简单的拌海带。环节比较紧凑,就是我在活动中缺乏活力,让气氛显得有点尴尬。孩子们也畏畏缩缩,使得活动也比较平淡,都是我说的比较多。可以引导幼儿多仔细观察,多说一些。

  我在语言组织上还要简练些,语气也要有重点,孩子们就能抓住重点来回答了。第一关时,可以让幼儿都来品尝一下厨师拌的海带,让幼儿多说说里面的味道。在第二关让幼儿认识调料时,可以让幼儿对调料再仔细比较一下,这样幼儿在自己操作时能更好的进行。第三关幼儿在拌好海带后,可以给同伴也尝一尝,这样他们的情绪会更高涨。

  老师对于幼儿的回答要给与点评,加些鼓励的话,幼儿能够更好地进行活动。作为老师要给孩子更很多的空间,来培养他们的自主性。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将收集来的种子进行排列,并能进行分析比较。

  2.能认真倾听、积极思考,养成耐心细致的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碟种子(蚕豆、花生、黄豆各8颗)、一张操作卡、一支笔。每组再备有同样的种子一盆。

  活动过程

  第一次排队:感知数量相同、大小不同的种子,排列的长短不一样

  1.观察比较种子

  把盛有三样种子的盘子放在视频仪上让幼儿观察。

  师:你们的桌上也有同样的一盘种子,看看里面都有哪些种子,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些种子有什么不同。

  幼:蚕豆是……扁扁的;黄豆是……圆圆的。

  师:对呀,这些豆子的形状不同。

  幼:蚕豆……大;黄豆……小;花生呢……不大也不小。

  师:豆子的大小也不一样。

  师:小朋友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能比较出这三样种子哪个多、哪个少?

  幼:排队

  师:对呀,排队是一个好方法,排好了队还可以数一数。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出示了一盘种子,先让幼儿观察、比较。通过提问“看看里面都有哪些种子,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些种子有什么不同”,让幼儿在充分比较的基础上,为接下去一次次的种子排列作好铺垫。)

  2.幼儿操作记录

  师:好,我们就用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看看三样种子哪个多、哪个少。(出示操作卡)这上面有三条线是什么意思?

  幼:把每样种子排在线上。

  师:每条线的开头有面小红旗表示什么?

  幼:从小红旗开始排。

  师:排队时,每颗种子要紧紧挨着,要不把种子洒落外面,排好后数一数每排有几颗,并在每排种子后面的第一个方格里记录。

  3.集体分析比较

  师:谁愿意拿上来给大家看看?从这张操作卡上你们看出了什么?三样种子的数量是……

  幼:都是8,一样多。

  师:还发现了什么?它们的队伍一样长吗?哪个最长?哪个最短?

  幼:蚕豆的队伍最长,黄豆的队伍最短。

  师:为什么种子的数量一样多,排列的队伍却不一样长呢?

  幼:因为这些种子的大小不一样。

  师小结:说得真好,被你们发现了一个秘密,原来种子的数量相同、大小不同,排列起来的长短是不一样的。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让幼儿尝试给种子排队,通过数一数发现种子的数量是一样多的;然后引导幼儿观察操作卡上的不同,很快发现种子数量一样多,可是队伍却不一样长。再通过进一步追问,使得幼儿再次去分析去发现,原来因为种子的大小不同。)

  第二次排队:感知大小不同的种子,排列长度相同时数量不同

  1.分析思考

  师:排队还会发现更多的秘密呢。你们想不想再来排?好的.,这里有三条线段,一样长吗?

  幼:一样长。

  师:请小朋友想一想,如果用这些种子在一样长的线上排队,种子的数量会不会一样多呢?

  2.幼儿操作记录

  !J币:到底会怎样呢?请你们接着往下排,排好后数一数,记录在后面的第二个空格里。

  3.集体分析比较

  师:从这张操作卡上你们发现了什么?数量一样多吗?

  幼:不一样多。

  师:为什么排列一样长的队伍,有的种子少,有的种子多呢?

  幼:因为有的种子大有的种子小。

  师小结:说得真好,又被你们发现了一个秘密。原来排列的长度相同时,种子大小不同,数量也是不同的。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让幼儿通过观察发现三条线段是一样长的,然后提出疑问,让幼儿在操作中感知,在分析中发现答案。)

  第三次排队:感知排列的疏密与队伍长短之间的关系

  1.明确要求

  师:不管用什么方法排,都要使每样种子的数量一样多,排列的队伍也一样长。先把种子轻轻放入盘子,再请每样种子排8颗,记住它们的队伍要排得一样长。

  2.幼儿操作

  师:想一想怎样把小的变得和大的一样长,或把大的变得和小的一样长?

  3.展示操作卡,集体分析比较

  师:我们来看看每样种子一样多吗?队伍是不是排得一样长?

  你是用什么方法让队伍变得一样长的?

  幼:将小的种子排稀一点,变得和大的种子一样长。

  师:谁觉得自己排得比他更好?

  师:他的排法很特别,他把蚕豆竖起来,把大的变紧一些,就和小的一样长了。看来只要动脑筋一定还会想出更多的排法。

  (评析:这是一次开放性的操作,有些难度。它要求幼儿打破原来的思维定势(一个挨着一个排列),不管用什么方法排,只要能使数量一样多、队伍一样长。这就给了幼儿足够的思维空间,充分发挥了幼儿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可以想出多种排列方法。)

  活动延伸

  区角活动:数学区提供种子、排序板等,让幼儿继续玩种子排队的游戏。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6

  一、活动题目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设计――让位

  二、活动目标

  幼儿通过活动,初步感知沉入水中的物体,体积越大水位升得越高这一现象。培养幼儿学习实验记录的方法。

  三、适用对象

  大班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玻璃瓶一个(内装半瓶水)、一次性筷子一双、小石子一盒、天平、量杯、玻璃瓶(两种不同规格)、铁弹珠、水彩笔、记录卡、有色橡筋。

  五、活动过程

  引入:故事《乌鸦喝水》。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它飞呀飞,终于发现了一只瓶子,瓶子里有一些水,可瓶口太小,瓶子里的水又少,乌鸦怎么也喝不着,怎么办呢?……乌鸦衔来一些小石头,放入瓶中,瓶里的水慢慢地就上来了。现场演示:让幼儿往一个装有水的杯中加入石头,看水面有什么变化?

  探究活动一

  探究的问题:将两个质量相等、体积相等的瓶子沉入水盆中,水面有什么变化?

  幼儿讨论。

  (1)一样大、一样重的.瓶子放入水盆中后,水面是一样高低。

  (2)水面一个高,一个低。

  试一试,幼儿将瓶子同时放人两个装有相同水的量杯中,用橡筋标出水升高的位置。

  说一说我的发现。

  两个瓶子沉入水中后,两个量杯中水面高度是一样的。

  探究活动二

  探究的问题:将两个重量相等、体积不同的瓶子沉入水盆中,水面有什么变化?

  幼儿讨论。

  (1)大瓶子放人量杯中,水面上升得高。

  (2)两个瓶子一样重,水面上升一样高。

  试一试,幼儿取出体积不一样、重量相等的瓶子,同时放入量杯中,用橡筋标出水升高的位置。

  说一说我的发现。

  大瓶子放人量杯中,水面上升得高。

  探究活动三

  探究的问题:将两个体积相同、重量不同的瓶子沉入量杯中,水位有什么变化?

  幼儿讨论。

  (1)重的瓶子放人量杯中,水面上升得高。

  (2)两个瓶子一样大,水面上升一样高。

  试一试,幼儿将两个瓶子同时放人量杯中,用橡筋标出水上升的位置。

  说一说我的发现。

  它们是一样大的,但不一样重,重一点(装的水多一些)水面上升得高。

  想一想:如果所放的瓶子不能沉入水中,水面会不会升高呢?

  六、注意事项

  每个小实验前,教师应指导幼儿检查量杯中的水位,要使其一致,这样便于比较实验结果。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7

  一、设计意图:

  幼儿最喜欢阅读绘本故事,基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在绘本故事中渗入抽象的数学概念,1到10的点数,比较多少都很好的在故事中有趣的表达了,符合幼儿形象化的思维方式。

  二、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幼儿在故事中理解生活中数学的10以内的点数,比较多少的概念。

  2.幼儿能听懂故事情节,并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3. 幼儿在故事中意识到要保护野生动物,培养幼儿有爱心。

  三、活动准备:

  1.编写故事《禾苗的'秘密》

  2.制作PPT动画

  四、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老师:你们想知道禾苗的秘密吗?

  幼儿:想知道。

  老师:我们一起来看故事把这个秘密找出来。

  2.教师讲故事:

  春天来了,1株禾苗上有2只虫子,3只青蛙又吃掉了2只虫子,接着出现4条蛇,5只老鹰,6个猎人,7只狗,8只熊,9只蜜蜂,10个警察。最后,动物们四散逃跑,猎人被警察抓走了。

  3.说一说故事中的数字规律

  1株禾苗2只虫子3只青蛙4条蛇5只老鹰,6个猎人,7只狗,8只熊,9只蜜蜂,10个警察。总共10个数,每次都递增1,每次比前一次多。

  4.说一说故事中的道理:

  提高幼儿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在生活中不虐待小动物,对小动物有爱心。

  5.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听了今天的故事从中得到了很多乐趣,请你们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一起分享自己的想法。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引导幼儿感知摩擦起电后,能产生静电的现象。

  2.激发幼儿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泡沫板、碎纸屑、塑料尺、气球、丝绸、手帕、手套、衣服、头发等。

  活动过程

  1.“变魔术”活动导入课题,激发幼儿的兴趣用“神奇”的泡沫板吸起碎纸屑。

  2.幼儿自由操作,引导幼儿想一想、试一试怎么做才能让泡沫板把纸屑吸起来。

  3.教师示范泡沫板吸起纸屑。教师用泡沫板在衣服上擦呀擦呀,边做边说,纸屑起来吧!

  总结:

  两个物体在一起摩擦会产生静电,叫做“摩擦起电”。泡沫板在衣服上来回摩擦产生了一种电,叫静电,所以能把小纸屑吸上来。

  4.幼儿再次操作,体验操作成功的快乐。

  分别请操作成功和不成功的幼儿操作示范。

  总结:摩擦时时间要长一点,速度要快,就容易产生静电,吸起碎纸屑。

  5.幼儿分组操作,尝试泡沫板、塑料尺和气球可以和哪些别的'东西摩擦产生静电。

  发现:泡沫板、塑料尺和气球跟丝绸、手帕、手套、衣服、头发摩擦都可以产生静电,将纸屑吸起来。

  6.发现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脱衣服时听到了滋啦滋啦的声音。梳头发时,头发被梳子吸起来。

  7.活动延伸

  在科学区里提供毛皮、丝绒、铁梳、木梳等各种不同材质的物品,供幼儿继续探索。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非常有意义的课哦!孩子们的兴趣也很高涨,课堂气氛活跃,积极性高,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让便我能够改进!让自己下次会做的更好!

  不足之处:

  1、开始部分,我的语句组织的不太好,所以有的孩子没听清我的问题,所以一时孩子没摸到头脑,后来我是又经过引导后,孩子渐渐的明白,并能自觉操作了,方法也越来越新颖、有趣,很让人欣慰!在语句方面以后要加油!

  2、我可以将“小章鱼”这一环节可以放到开始部分,这样更能调动起孩子的激情;

  3、碎纸屑我是准备了一个小方盒子,可是做完实验后,弄的到处都是,以后在做实验时我要先讲清规则,让孩子有意识些,这样也不会弄那都是了;

  4、如果我下次要讲的话,我一定会准备的更充分些,让孩子在不同的物品中去体验摩擦起电的乐趣!加油!

  本次上课的优点:

  1、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能积极的配合老师的活动,整堂课还是比较轻松、活跃的;

  2、每做一个活动都会有小结,孩子掌握的比较好的,课下后幼儿还能继续探索摩擦起电的乐趣,让我很开心!同时家长的反应也比较好!所以,我们以后还会多上这样的实验课,让孩子在玩中学,在玩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体验过滤活动带来的喜悦。

  2、敢于大胆尝试,勇于探索与表达。

  3、初步了解污水净化的过程,掌握过滤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过滤方法

  难点:掌握多种材料过滤和同种材料多次过滤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污水、毛巾、棉花、自制漏斗、透明塑料杯。

  2、展示台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回忆水变干净的好办法?

  (过滤法、蒸馏法、明矾净水)

  今天小古老师把“过滤法”好朋友请到了这里,小朋友想不想认识它们呀?

  二、第一次实验操作:怎样把脏水变干净

  1、提出实验要求:幼儿自主探索

  2、交流分享:幼儿将过滤后的水放置展示台上并介绍自己的方法

  小结:材料种类越多,过滤出来的水越干净

  三、探索:同种材料多次过滤

  1、引出同种材料多次过滤:

  提问:现在我们了解了材料层数越多,过滤出来的水越干净,那如果我们只用一种材料有没有办法过滤出那么干净的水呢?

  2、实验展示:请个别幼儿演示同种材料多次过滤。

  小结:刚才我们发现水变的越来越干净,原来同种材料通过多次过滤也能让水变得更干净。

  四、第二次实验:我的水更干净了

  1、提出实验要求:用同种材料组合过滤或同种材料多次过滤

  2、分享交流:幼儿将第二次过滤后的水放置展示台

  提问:我们现在看看小朋友第二次操作的结果和第一次相比,那次的水更干净?

  五、小结:

  1、其实过滤法好朋友一直在我们的生活中,比如家中净水器就是依据过滤法发明的。(观看净水器原理视频)

  2、今天我们尝试了用多种材料过滤和同种材料多次过滤使水变干净,知道水变干净非常不容易,希望我们小朋友平时多注意节约用水,保护我们的水资源。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选自辽海教材9月份的其中一节主题活动《节约用水》生成的一节科学活动,与幼儿继续探索水的奥秘。水是万物之源,水可以以各种形态,各种状态存在于我们身边,无时无刻不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

  对于水与幼儿的关系,幼儿有着较为直接的感受和体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新的学习活动,形成终身受益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活动前与幼儿共同复习了《节约用水》,观看了两个水被污染的视频,一个是以水中鱼为第一人称阐述的,一个是以水为第一人称阐述的.,并在结束时介绍了三种把水变干净的方法,为本次课做铺垫。

  为了使幼儿能顺利的自我探索如何把脏水变干净,在课前我不断实验,尝试变化材料和增减材料,例如自制漏斗的瓶口从纱布换成密度较高的类似PVA无纺布的洗脸巾、去掉了容易使幼儿混淆的沙子、染料水能否代替脏水等。最后决定用棉花和手绢两种材料与幼儿共同探索如何把脏水变干净。

  本次活动幼儿全程兴趣较高,针对自己的不足之处,希望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可以有效的避免。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0

  目标

  1、学习按群计数。

  2、练习物品捆扎的生活技能。

  准备:

  彩色小棒若干,橡皮筋若干,计时器一个,任务转盘一个(如图一)。

  玩法

  1、四名幼儿围坐在桌子四周,一名幼儿转动任务转盘,依其指针指向明确此轮游戏任务。

  2、一名幼儿打开计时器开始计时,四名幼儿同时开始按任务转盘上的任务要求捆扎彩色小棒。

  3、计时时间一到,所有幼儿立即停止捆扎,并开始点数彩棒数量。如果任务转盘指向的任务要求是“2根一捆”,幼儿就要两个两个数,也即按“2、4、6、8……”点数自己所捆扎的小棒;如果转盘指向的任务要求是“5根一捆”,幼儿就要五个五个数,也即按“5、10、15、20……”点数自己所捆扎的小棒。最后以所捆扎的小棒数量最多者为赢(如图二)。

  规则

  1、需按任务转盘的指向决定每轮游戏的任务。

  2、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时间一到就必须停下来。

  3、点数小棒时必须以数群为单位,以达到按群计数的学习目的。

  说明

  1、每幅任务图都由三部分信息组成。如在左侧这张任务图(如图三)上,数字5代表每捆5根小棒,字母代表捆小棒的颜色要求,“A一5”代表每捆5根小棒,且颜色要一致;在右侧这张任务图(如图三)上,“ABCDE”代表每捆5根小棒,且颜色需不同。两张任务图上的“5分钟”表示的是捆扎日寸间。

  2、教师可依据幼儿的实际水平来设计任务图,以每捆5根小棒为例,上述两个任务要求都比较简单,如果幼儿能顺利完成这两个任务,教师就可以设计难度更大一些的任务来挑战幼儿,如“AABBC”代表每捆5根小棒,且要由三种颜色组成,其中某两种颜色的小棒各两根,第三种颜色的小棒一根。

  3、任务转盘上的8张任务图可以根据需要更换,也可以提供空白任务图(如图四)让幼儿尝试着自己商量、确定游戏任务,以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并借此帮助幼儿真正理解任务图的意义。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理解空气与燃烧的关系,知道蜡烛燃烧、熄灭的原因。

  2.观察、思考用玻璃杯熄灭蜡烛的现象,探究让蜡烛熄灭的方法。

  3.对蜡烛燃烧、熄灭的现象感兴趣,知道使用蜡烛时要注意什么。

  活动重点:

  在操作中理解空气与燃烧的关系,知道蜡烛燃烧、熄灭的原因。

  知道蜡烛熄灭的时间长短与空气的多少有关系。

  活动准备:

  蜡烛若干、小盘子、玻璃瓶(大小不同)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了解蜡烛的用途

  1.出示图片引出蜡烛

  提问:小明的书包里都会有什么?每次必须带的是什么?

  小结:小明每次都会带很多东西帮助他完成探险活动,但是每次必须带的是蜡烛。

  2.结合幼儿已有经验了解蜡烛的用途提问:你们都见过它吗?在什么时候会用到它呢?

  小结:在生活很多地方都会见到我,我会给大家带来快乐和光明。

  3.启发幼儿思考,小明探险为什么要带着蜡烛。

  提问:小明为什么每次山洞探险的时候都要带着蜡烛?

  小结:有的朋友说为了照明、有的小朋友觉得可以用来吓唬野生动物,蜡烛更大的作用是什么呢?让我们跟着蜡烛一起去找找原因吧。

  二、通过实验,探索让蜡烛熄灭的方法,初步感知空气与燃烧的关系。

  (一)操作一:蜡烛燃烧与空气有关系1.引导幼儿初步猜想熄灭蜡烛的方法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熄灭燃烧的蜡烛?

  小结:我们可以用吹、扇、和水等这么多的方法让燃烧的蜡烛熄灭。

  2.进一步引导幼儿猜想用瓶子将蜡烛熄灭的方法提问:这是什么?用瓶子可以怎样熄灭燃烧的蜡烛呢?

  小结:小朋友说可以用瓶子底部压蜡烛、用瓶子边缘拨动蜡烛、用扣的方法熄灭蜡烛。

  提问:扣住蜡烛,蜡烛真的.能熄灭吗?

  3.幼儿分组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猜想的方法实验要求:

  (1)玻璃瓶要轻轻的扣住蜡烛,扣住后手不能在碰蜡烛;

  (2)认真观察火焰的变化:

  (3)注意安全,不要把小火苗弄到身体和衣服上;

  (4)音乐结束,马上回到椅子上做好分享实验结果。

  4.分享交流

  提问:蜡烛是怎样熄灭的?它的火焰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将蜡烛扣住就会熄灭?

  小结:在燃烧的蜡烛上扣上玻璃瓶,蜡烛就会慢慢的熄灭。这是因为蜡烛燃烧需要空气,燃烧的蜡烛把瓶子里的空气用完了,它也就熄灭啦!

  5.利用实验结果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问:为什么小明每次都要带蜡烛?

  小结:原来小明带蜡烛是为了看看山洞里有没有空气,没有空气就不能往里走了。

  (二)操作二:蜡烛燃烧时间长短与瓶子大小有关系。

  1.引导幼儿进一步猜想蜡烛燃烧时间的长短与瓶子大小的关系提问:将两个大小不同的瓶子同时扣住燃烧的蜡烛,你觉得会有什么事情发生?

  2.幼儿根据自己的猜想进行实验,验证猜想。

  实验要求:

  (1)玻璃瓶要轻轻的同时扣住燃烧的蜡烛;

  (2)认真观察两个瓶子里火焰的变化:

  (3)注意安全,不要把小火苗弄到身体和衣服上:

  (4)音乐结束,马上回到椅子上做好分享实验结果。

  3.分享交流

  提问:两个瓶子同时扣住蜡烛上,发生什么事情?为什么蜡烛熄灭的时间会不一样呢?

  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小瓶中的蜡烛先熄灭。这是因为大瓶里面的空气多,蜡烛燃烧的时间就比较长,小瓶里面的空气少,蜡烛燃烧的时间就短,所以先熄灭。

  三、探索让蜡烛继续燃烧的方法,进一步感受蜡烛燃烧离不开空气

  1.引导幼儿进行探究游戏“拯救火焰”

  提问:小蜡烛跟我们玩游戏玩的真开心,它说我被瓶子扣住了,当我快要熄灭的时候谁来救救我,让我继续燃烧,不要熄灭。我们可以怎样帮助蜡烛让它继续燃烧呢?

  小结:让空气流进玻璃杯内,蜡烛就会进行燃烧下去,有了空气蜡烛才能燃烧,就像我们人的生存离不开空气一样。

  四、活动延伸

  今天和蜡烛玩游戏开不开心?可是,小蜡烛又给我们出难题啦!让我们把这个问题放到科学探索区找找答案吧!

  课后反思

  大班幼儿动手能力增强,也有了一定的探险意识,虽然他们在家里很少能接触到火,但是他们对火的燃烧却充满好奇,为什么会产生燃烧,孩子们经常这样问。活动中我通过三个实验帮助幼儿发现燃烧的秘密。第一个实验让幼儿知道燃烧与空气有关系;第二个实验幼儿发现燃烧时间的长短与空气的多少有关系;第三个实验再次验证燃烧与空气有关系。通过这三个实验幼儿对于打开了了解燃烧奥秘的大门,激发了幼儿的探究兴趣,实现幼儿的主动学习。活动中发现一些亮点,也存在一些不足:

  优点:

  1.遵循幼儿的学习特点。对于幼儿来说在动手操作中和游戏中学习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活动中教师创设了与小蜡烛做游戏的游戏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幼儿积极思考,进而通过动手操作寻找问题答案,幼儿兴趣浓厚,促进了幼儿的自主发展。

  2.关注幼儿的学习品质。在活动中注重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活动中一个个小实验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对于教师的提问能主动思考,动手操作寻找问题答案,积极主动的完成各项任务。

  3.注重有效的师幼互动。活动中设计了许多引发幼儿探究的问题,当幼儿出现不同答案时,教师敢于追问,请幼儿说出自己的理由,促进幼儿积极思考,增强了幼儿自信心,提高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实现了有效互动。如提问大瓶子里的蜡烛先熄灭还是小瓶子里的蜡烛先熄灭,说出你的理由。

  不足:

  语言不够严谨、简洁。每次幼儿回答完问题后,老师总是将答案进行补充,而且话特别繁琐,不能有效引导幼儿将想法完整表述,教师小结也不够简洁。如教师提问,瓶子扣住蜡烛,蜡烛为什么会熄灭。幼儿回答,因为没有空气。教师回应,哦,原来蜡烛的燃烧与空气有关系,瓶子里的空气让蜡烛都燃烧的没有了,所以蜡烛就熄灭了。语言繁琐,不严谨。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2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探索,发现借助松香粉,线经过摩擦可以产生声音,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2.培养幼儿对科技活动的兴趣及探索愿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各种线(棉线、丝线、毛线、尼龙线、小线);糖、面粉、玉米面、松香粉、盐;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探究的问题:线可以发出声音吗?

  幼儿讨论。

  (1)我用手指弹线绳。

  (2)我用手指捋线绳。

  试一试。

  (1) 哪种材料可以使线发出声音。幼儿用各种材料和方法捋线,使线发出声音。

  ① 用手指蘸盐捋线

  ② 用手指蘸糖捋线

  ③ 用手指蘸玉米面捋线

  ④ 用手指蘸松香粉捋线

  (2) 说一说我的实验结果。

  ① 用手指蘸盐捋线,不能发出声音。

  ② 用手指蘸糖捋线,不能发出声音。

  ③ 用手指蘸玉米面捋线,不能发出声音。

  ④ 用手指蘸松香粉捋线才能发出声音。

  (3)幼儿记录实验过程。

  玩一玩。

  (1)能不能使其他线也发出声音呢?

  (2)运用比较的方法,试一试哪种线发出的声音最大,哪种线发出的声音最小。

  注意事项

  1.材料不能混用。

  2.提醒幼儿不能品尝各种材料。

  3.边实验边记录,使记录与结果相符。

  4.由于松香粉的附着力强,建议每次实验后洗手、换线。

  拓展线索

  1.制作玩具乐器。

  2.组织器乐演奏会,幼儿用自己制作的松香发声筒演奏。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幼儿“无心”的好奇转化成了“有意”的求知动力,促使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索欲望。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3

  活动背景:

  “缩”是物体由大变小、由长变短,由舒展到收缩的过程,人们通过“缩”的方法有了很多新的发明,给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指南》对幼儿科学探究的教育建议指出“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谢认识”,因此我想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在操作探索各种日常材料中,感受到科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活动目标:

  1、对生活中“缩”的现象感兴趣,知道科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2、大胆尝试用不同方法缩小各种物品,并能完整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3、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发现通过缩小物品能给生活带来便利。

  4、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创新,进一步加深对“缩”的认知。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接触过生活中一些可以缩小的物品。

  2、物质材料准备:扇子、梳子、衣架、水杯、牙刷、吸管、勺子所有物品同时提供可缩小和不可缩小两种类型);若干规格相同的空奶盒,两个一样大小的透明收纳盒

  活动过程:

  一、幼儿玩“过城门”游戏,激发兴趣,引出主题

  教师:来,孩子们,我们一起来玩一个“过城门”的游戏,希望大家能顺利通过哟!

  通过城门的逐渐缩小,让幼儿体会蜷缩身体才能通过。

  二、每人准备两个用途一样的物品,通过对比发现可以缩的物品

  1、通过对比,发现可以“缩”的物品。

  教师:请小朋友看一看、比一比,同样名称的物品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

  幼儿通过观察、比较,说出两者之间的差别(让幼儿自己发现其中有一样物品是可以“缩”的)。

  小结:物品由长变短、由大变小就叫作“缩”。

  2、按能“缩”和不能“缩”对物品进行分类。

  教师:请小朋友们看看自己手中的物品是能“缩”的还是不能“缩”的,将能“缩”留在自己的小方篮里,不能缩的放在另一边。

  三、幼儿探索物品“缩”的方法,并进行记录总结

  1、幼儿操作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教师:小朋友试一试,你是用什么方法将它缩小的,待会儿告诉大家。

  2、幼儿表述“缩”的方法。

  请个别幼儿到集体面前表述并演示缩小物品的方法(尽量选择能代表不同“缩”的方法的物品:折叠、按压、插入,教师出事相应的示意图、

  3、每组物品按照缩地方法分类放到大篮子里。

  四、节省空间大比拼,进一步感知“缩”的应用。

  将幼儿分两组比赛,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把同样大小的'空箱子放入更多的空牛奶盒。

  教师统计装入纸箱的空奶盒赛出冠军组!

  小结:“缩”能够节省空间,让我们在有限的空间放更多的东西!

  四、生活拓展拓展,让幼儿让幼儿感受“缩”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日常生活中,小朋友们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可以“缩”的东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引导幼儿回忆、关注生活中“缩”这一现象,进行交流分享。

  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和现场观察、比较,体会到通过“缩”的方式发明的很多物品,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便利。(伞的折叠、折叠凳、折叠餐桌等)

  五、游戏“逃生演练”,创新对“缩”的认知。

  教师将桌椅快速拼成逃生通道,幼儿缩小身体快速钻爬到指定的安全地带(较小),抱成一团。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4

  教育目标:

  1、认真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知道要学会任何一种本领都是不容易,只有认真学习才能学好本领。

  3、尝试复述故事中的重要情节。学习词:认真、清脆、动听、低哑。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5、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

  难点:尝试复述并大胆进行角色表演。

  活动准备:

  挂图:小公鸡学吹喇叭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发幼儿倾听故事的兴趣。

  二、让幼儿带着问题看木偶表演。

  1、小公鸡去学什么本领?

  2、它是和谁学本领的?

  3、最终它学会本领吗?

  三、听完故事提问刚才的问题。

  1、故事的名称叫什么?

  2、小公鸡学了几遍,才学会本领?

  教师小结:小公鸡刚开始不认真学习本领,最后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它后来很认真学习,好好地学,所以它学会了本领。小朋友有时也和小公鸡一样不认真,老师希望小朋友有错就改。

  反思:公鸡是幼儿很熟悉的动物,幼儿能较好的说出公鸡的特征,因而发言很活跃,为以下环节打好基础。通过观看木偶表演幼儿很好的理解了故事内容及故事中所发生的事情,很大激发了幼儿学习复述故事的欲望,为情景表演环节打好了基础。

  四、观看图片,回忆重要情节。

  1、引导幼儿观看图片,讲述图片中故事的内容。

  2、尝试表演角色对话,学习词:认真、清脆、动听、低哑。

  反思:有了木偶表演环节,在此看图讲述环节,幼儿的参与性较高,基本能根据图片较好的进行讲述活动。

  五、角色表演。

  1、请个别幼儿复述出故事中人物的对话。

  2、教师注意引导幼儿说出故事中人物的对话。

  反思:此环节给幼儿很大的空间,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角色进行表演,培养了幼儿的表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六、延伸活动:

  在语言区中投放图片,供幼儿学习、复述故事。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5

  活动目标:

  1、幼儿知道水是生命之源,萌发保护水资源的情感。

  2、能准确用语言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3、了解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知道节约用水的主要方法。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重点:

  懂得节约用水的道理

  活动准备:

  课件(关于我国缺水现象)、《小水滴旅行记》、水、节水标志牌、日常用水图片、枯萎的花、手绢。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导幼儿发现问题。

  1、花儿要枯萎了,怎么样做才能将它救活?

  2、自己的小手绢脏了,怎么能让它变得干净?

  3、幼儿可以分小组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知道用水可以解决以上的问题。

  二、幼儿观看课件(我国缺水现象)

  1、师提问:小朋友们都看到了些什么?这些图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幼儿:没有水了,土地干旱了、植物和庄稼不长了、人类不能洗澡洗衣服、不能做饭、没水喝危及生命......

  教师小结:水是生命之源,庄稼需要水,花草树木也需要水,动物要喝水,我们人类要用水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更离不开水。那么水是从哪里来的呢?

  2、播放课件《小水滴旅行记》

  提问:小水滴的家在哪里?太阳一晒,它就变成了什么?(水蒸汽),水蒸汽飘到哪里去了?遇到了什么?又变成了什么?落下来,庄稼、花草树木就喝到了水,人们喝的水则是通过各种办法把水从江河中引过来,经过多次处理,才能饮用,所以呀我们大家都要节药用水。

  三、幼儿讨论如何做一个节约用水的好孩子

  洗手时开小水,冲厕完厕所后立即关紧水龙头,水管坏了赶紧修好,洗菜水、洗手水可以用来冲厕所或拖地板......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很适合我班的孩子,活动中大部分幼儿能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并始终保持高涨的活动情绪。但个别幼儿对课件的内容不是很感兴趣,可能是幼儿没有经历过缺水的.体验,不能真正的体会水的重要。一节科学活动课,要让幼儿观察,然后有机会说,能说,大胆说。

  在本次活动中我通过“设疑”抓住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巧妙运用课件的观看与问题及时的提出,使节约用水要求变成孩子们的自身需要,而非被动的说教。尤其是孩子们在解决日常问题需要动手去做,从而了解了水的重要性,注重了幼儿自身情感体验,从而萌发保护水资源的情感。此活动通过层层深入地提问,使幼儿了解水与人类的关系,继而萌发节约用水的意识。在以后日常生活中,孩子们能够做到及时关紧水龙头,并能提醒家长用洗脸水冲洗便盆等,节约用水的意识与行为的形成与坚持才是让我最欣慰的事。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6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认识纸的种类和特性。

  2、通过分组讨论活动培养幼儿大胆表述的能力。

  3、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探索的兴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重点:

  通过自我探究发现纸的特性

  活动难点:

  在自主空间内总结出纸的特性

  活动准备:

  (1)教具:游戏模板:天空板,老爷爷板。表格板块,复写纸,纸杯,锡纸,打火机,燃烧照片,CD。

  (2)学具:各种各样的纸:白纸,宣纸,报纸,透明纸,信纸,手工纸,皱纹纸,牛皮纸,腊光纸,包装纸等。五彩染料,胶棒。

  活动流程:猜纸——谈纸——玩纸——论纸(总结纸的特性与特殊纸)

  活动过程:导入:谜语——四四方方,又白又薄,又能写字,又能画画。(纸)

  一谈纸

  环节重点:引导幼儿运用原有经验讲述纸的种类及用途。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纸,请小朋友看一看,有那些纸是你认识的,请你介绍给旁边的小伙伴听。

  (1)幼儿自由观察讨论。

  (2)幼儿逐个发言。你认识哪种纸,曾经在什么地方看见过的,谁愿意大声地来说一说?

  师:这些纸都一样吗?请小朋友再去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感觉一下它们到底有什么不同?

  (1)幼儿自由玩纸(有的幼儿拿起纸对着阳光照一照)

  (2)集中交流。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

  (3)教师小结:小朋友真聪明。纸是各种各样的,有不同的颜色,有大有小,有厚有薄,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有光泽,有的暗淡一些。

  二玩纸

  环节重点:通过游戏操作,认识纸的特性

  1、教师为幼儿提供材料,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探索,轻声交流实验结果。

  (1)游戏一:天空中少了谁

  师:蓝天,白云,可是我总觉的天空中少了谁,你们来说说!

  幼:少飞机,少星星,少……

  师:那我就请小朋友来帮老师想想办法,只用这些纸,怎样做小飞机呢?

  (2)游戏二:给老爷爷贴胡子

  师:看,老爷爷这是怎么了,他的什么不见了?

  师:那你们帮我想想办法吧,我只有这些纸,怎样帮助老爷爷呢?

  (3)游戏三:花手绢

  师:看,这有好多白手帕呀,可是,我想把他们变得更漂亮,这有一些带颜料的水,就请你来帮我想想办法吧!

  师:这里每一个小游戏都包含着一个纸的小秘密,老师希望你们一边玩一边想:你发现了纸能怎么样?

  2、幼儿分组进行游戏,并思考问题

  幼儿表现:幼儿在游戏时,都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进行操作,三个小女生显然想好了天空中的飞机如何做,一下子就冲到了天空板的前面,开始折起来,而给老爷爷做胡子小组的幼儿想了很多种借助工具的方法,我努力地启发他们,终于有一个幼儿想到可以用手撕得方法,一时,大家恍然大悟,一起快乐的撕起纸来。而第三小组的游戏显然有些难,可丰富多彩的教具还是吸引了很多幼儿前去想办法,他们在一起讨论这样可不可以,那样可不可以,不亦悦乎,最后一名幼儿无意中说出:“算了,还是扔到水里吧!”办法想出来了。

  3、教师小结:纸具有折,撕,吸水,燃烧的特点。

  师:现在请小朋友来说说看,你是用什么办法来做小飞机的?

  师:小朋友真聪明,我们知道了纸的第一个秘密:纸能折!

  {翻开表格板,插入“折”字,并把幼儿折的小飞机展示其中}

  师:那你又是用什么方法来帮助老爷爷的呢?

  师:从而,我们发现了纸的.第二个秘密:纸能撕!

  {翻开表格板,插入“撕”字,并把幼儿撕的胡子展示其中}

  师:再请你来讲一讲,你是怎样变出这么美丽的画手绢的呢?

  师:啊,我们又知道了纸的第三个秘密:纸能吸水!

  {翻开表格板,插入“吸水”,并把幼儿作品花手绢展示其中}

  师:纸碰到火又会怎样呢?

  幼儿你一言我一语的猜测着。

  {教师演示:点燃白纸,让幼儿观察,幼儿得出结论}

  师:纸遇到火会燃烧,所以我们小朋友看书,玩纸的时候都不能靠近火,要注意安全。我们知道了纸的第四个秘密,纸能(幼儿)燃烧。

  {翻开表格板,插入“燃烧”,并把燃烧照片展示其中}

  4、总结

  三特殊的纸

  环节重点:认识了解生活中特殊的纸及其用途。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纸的四个小秘密,我又有一个问题了,所有的纸都怕水吗?

  (出示纸杯)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你在哪里看见过?它是用来干什么的?

  师:纸杯是用经过特殊加工的纸做成的,它是一种纸制品。它既硬又不容易吸水,用它喝水,喝茶都很方便。

  师:那是不是所有的纸都会燃烧呢?(出示锡纸)

  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这种纸,你们见过吗?在哪里看见过?那么这种纸遇到火会不会燃烧呢?让我们来看实验。(教师用打火机点燃纸)

  师:燃起来了吗?因为这种锡纸不易燃烧,所以用它包着食物烧烤,不仅可以将食物烧熟,而且可以不让汤汁漏出来,使食物的味道更鲜美。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种纸,(出示复写纸)可是我不知道它有什么秘密,请小朋友下课之后自己去玩一玩,看一看,摸一摸,然后来告诉我,它有什么秘密,好吗?

  四结束,延伸活动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纸最早是谁发明的吗?纸是我们中国人最早发明

  我们中国人是很聪明的。

  {出示图书、扇子、包装盒等纸制品,告诉幼儿纸可以做成许许多多的物品。}

  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那我想请小朋友到你的生活中去找一找,还有哪些物品是用纸做的?纸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呢?你还想发明出什么样的纸有利于我们的生活呢?相信聪明的你们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7

  活动目标:

  1、基本了解故事,初步感受故事中神奇的想像所带来的乐趣。

  2、学习根据故事的情节线索大胆地想象和创遍故事。

  3、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故事磁带、录音机、故事中的小动物图片、蔬菜图片

  活动过程:

  1、由讨论引出故事。

  提问:牛奶是什么颜色的?那你们见过彩色的牛奶吗?今天张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彩色牛奶》的故事。

  2、欣赏故事,感受故事中神奇的想像。

  (1)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彩色牛奶》。

  (2)提问: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什么?牛大叔带来了谁?那头奶牛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小动物喝了有颜色的牛奶发生了什么奇怪的事?

  (3)再次欣赏故事。(教师一边讲述故事一边出示动物和蔬菜图片)

  3、完整学习故事,幼儿想像性讲述故事。

  逐句提问故事内容。

  提问:

  (1)小白兔给奶牛吃了什么颜色的什么蔬菜?挤出了什么颜色的牛奶?小白兔变成了一只什么颜色的兔子?

  (2)谁给奶牛吃绿绿的青菜?小黑猫给奶牛吃绿绿的'青菜,奶牛挤出了什么颜色的牛奶?小黑猫变成了一只什么颜色的小猫?

  (3)小花鹿怎么会变成小紫鹿的?小花鹿给奶牛吃什么颜色的什么蔬菜?

  (4)红红的西红柿是谁给奶牛吃的?奶牛挤出了什么颜色的牛奶?灰狐狸喝了变成了什么颜色的狐狸?

  (5)小动物们有了这头奶牛心情怎么样?为什么它们会这么高兴?

  (6)小动物们变成了新的自己,可它们要是想变回原来的自己,该怎么办?

  (7)教师小结:有了这头神奇的奶牛,小动物们想变成什么样子的颜色就给奶牛吃什么颜色的蔬菜,动物世界变得五彩缤纷,更加美丽了。

  4、创编故事情节,进一步体验想象的乐趣。

  (1)幼儿自由讨论、创编故事

  (2)个别幼儿上台创编故事情节。

  5、活动延伸:幼儿自由创作画自己创编的故事情节。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8

  【活动目标】

  1、发现纸盒悬空的现象,体验探究的乐趣。

  2、探索让纸盒悬空最多的方法。(重难点)

  3、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自制纸盒娃娃、辅助材料:铁块、木块、塑料。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出示纸盒娃娃,引题:有一个很特别的杂技团要在我们班作精彩演出。纸盒娃娃要表演的节目叫《悬空》。我们看它会不会成功,(教师操作)

  师:啊,成功了。老师的纸盒娃娃成功了,你们的纸盒娃娃会不会成功呢?找个纸盒娃娃表演一下。

  二、幼儿探索,发现纸盒的悬空现象

  1、设问:你们的纸盒娃娃能悬空吗?

  2、幼儿探索

  3、交流:你是怎么让他悬空的?

  三、幼儿探索让纸盒悬空最多的方法

  1、设问:用什么方法能让纸盒悬空最多?

  2、幼儿探索

  3、交流:用什么方法能让纸盒悬空最多?

  四、幼儿比较借助不同材料后的悬空现象

  1、设问:每种材料都去试一试,你能发现什么?

  2、幼儿探索、记录

  3、交流:你用三种材料比较以后,发现了什么?

  (在第三次探索中比较借助不同材料后的悬空现象,发现悬空现象与辅助材料的轻重有关。)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层次清晰,幼儿在活动中通过说一说、猜一猜、试一试、记一记、比一比等,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活动气氛非常活跃,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在幼儿的探索过程中我充分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和发现,把主动权留给孩子,而我则只是一个观察者和引导者。活动一开始,我就以提问“为什么两个纸盒娃娃悬空的程度会不一样”充分调动幼儿的把主动权交给孩子,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想法,孩子们说出的`猜测有些出乎了我的意料,可见孩子们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在猜一猜的过程中允许孩子有不一样的意见教师及时进行记录,这样当孩子探究过后也可以有一个比较。而孩子们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动手尝试借助各种材料让纸盒娃娃悬空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都能积极尝试各种材料,并细致观察结果进行记录,对于大班下学期的幼儿来说已经有较好的观察、记录的能力了,所以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们将尽可能多为幼儿提供记录的机会,帮助幼儿养成及时记录的习惯。

  结合我的个人子课题《探究式活动中问题的提出》在活动中我以开放式问题“为什么两个纸盒娃娃会悬空的不一样多呢?”探讨式提问“你们觉得哪些谁能让纸盒娃娃悬空最多?”进展式提问“这边都记录好了,那这一格中应该怎样记录呢?”,通过这一些列的提问激发幼儿对探索活动的兴趣,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引导者和支持者,当孩子们经过自己的操作、观察发现不同材料可以让纸盒娃娃悬空到不同程度并记录下来时,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他们学习的过程,即在解决问题中获取经验的过程。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9

  设计意图:

  帮助幼儿探索周围生活中常见的科学变化现象,想获取有关科学经验,是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的目标之一。《碰一碰》就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同样一块磁铁,有时一碰就能被吸住,有时怎么碰都吸不住”的现象,我在这里安排了一系列具有幼儿探索性的活动,发现并能揭示磁铁的“同性相互吸引,异性相互排斥”的特征,建立有关磁铁原理的粗浅概率。

  活动目标:

  1、对磁铁感兴趣,发现磁铁只能吸住铁制品的特征。

  2、发展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习按一定的标准(是否能吸引)进行分类。

  3、尝试用简单的图画记录观察磁性现象、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探索的结果。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重点:

  让幼儿能通过自己的操作理解磁铁的特征。

  活动难点:

  幼儿初步懂得同性相互吸引,异性相互排斥的道理。

  活动准备:

  每人一盘材料,内有磁铁和铁片、曲别针、螺丝、塑料吸管、玩具,玻璃制品、布料制品。

  活动过程:

  1、自由玩,观察发现磁铁的特性:

  (1)、给每位幼儿一块磁铁,告诉幼儿可以用磁铁和自己想碰的东西碰一碰,看看能发现什么。

  (2)、请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

  (3)、教师出示备好的盘子里面装的各种材料,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猜测哪些东西能吸起来,哪些东西吸不起来。

  (4)幼儿拿一块磁铁先去吸铁制品、再去吸塑料吸管、玩具、玻璃制品、布料制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

  (5)通过实验操作验证猜测,进一步发现磁铁只能吸引铁制品的特征。

  小结:当磁铁吸引铁制品时(曲别针、螺丝、铁片)就会产生吸引力,当磁铁吸引木制品时(塑料吸管、木制玩具、玻璃制品、布料制品)就会相互产生推力。

  2、学习用磁铁将物品分类。

  (1)、请幼儿用磁铁吸一吸盘子里的东西,把能吸住的东西放到一起,不能被吸住的东西放到一起。

  (2)、老师和幼儿共同总结实验的结果。

  3、经验迁移

  精拣铁屑,给每位幼儿分发一个纸盒,让幼儿看看盒子里面装的是什么?(每个盒子装了一部分大米,在大米里面装上各种铁制品和木制品),提醒幼儿看看米里面有些什么?自己想办法将铁屑又快又干净的剔除掉。

  提问:磁铁吸住了哪些东西?

  小结:磁铁吸住了曲别针、铁片、螺丝。

  4、出示笔、纸若干

  出示大记录笔,幼儿讲述实验结果,老师记录,获得磁铁只能吸住铁制品的感性经验。

  活动延伸:

  1、老师引导幼儿用自己手中的磁铁在室内进行玩碰一碰的游戏,看一看哪些东西是被磁铁吸引的,哪些东西不能被磁铁所吸引。

  2、在生活中引导幼儿幼儿寻找关于铁制品的物体。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20

  活动目标:

  1、知道水的颜色、了解溶解的现象,并知道有些物质能溶解与水。

  2、愿意积极的参加实验,对探索感兴趣。

  活动准备:

  盐、味精、糖、面粉、白醋少许、小石头、黄沙、黄豆若干、杯子每人一个,筷子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导入:听声音猜水

  教师:我的盒子里有个东西,请你们听一听它是谁?(教师用手摇一摇,让孩子听到水声)

  教师小结:对呀!我们的水能发出xxxx的声音(根据幼儿描述),今天童老师要带你们一起发现水的另外一个本领,它能把一些东西变得看不见。

  一、观察水的颜色

  “在杯子中舀上水,观察水的颜色,水是什么颜色的?”

  比较白纸与玻璃的颜色的区别,了解水是透明的,丰富词语:透明。

  二、演示溶解

  1、在白醋、味精、盐、糖、面粉中挑选一样放在你的杯子中,用筷子进行搅拌,看看会有什么结果?

  2、白醋、味精、盐、糖、面粉还看得见吗?

  3、教师实验:将黄豆、黄沙、小石头分别放入水中,看看他们有没有不见了?

  教师小结:有些东西能溶解在水里,有些东西则不能溶解在水里。能溶解在水里的`东西你就看不到它了,不能溶解在水里的东西,我们用眼睛还可以找到。

  丰富词语:溶解、搅拌。

  三、观察溶解后的颜色

  1、“味精、盐、糖、粉溶解在水中后,水变成了什么颜色?”

  2、请幼儿操作味精、盐、糖、白醋和面粉、抹茶粉等放进水中的颜色,进行比较。

  3、教师出示被溶解的糖水、味精水、盐水和白醋水,你能找出杯子里住的是谁吗?

  教师:味精、盐、糖河白醋放入水中溶解后水仍旧是透明的,我们眼睛是看不出来的,但是我们可以用鼻子闻一闻或者嘴巴去尝一尝,来分辨它们是什么。而有些东西像面粉、抹茶粉等放入水中,水就变成了它们的颜色。你回到家里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试试看,家里那些东西会溶解,哪些东西不能被溶解。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21

  设教案计意图:

  我们幼儿园旁边的社区有个大型的玩沙池,孩子们在平时的聊天中对于玩过沙子的事,总是津津乐道,说明孩子对沙有着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便抓住这一幼儿感兴趣的课题,生成了此次探索活动。意在让幼儿在玩沙的过程中了解沙的特性,通过幼儿自己主动探索,发现沙的许多有趣的现象和变化,同时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合作的温馨,并且获得丰富的生活经验。

  活动目标:

  1、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沙子的特性。

  2、感受玩沙的快乐,体验同伴合作、分享的快乐。

  3、正确认识沙子的作用与危害,初步树立正确的环保观。

  活动准备:

  1、一次性桌布、湿巾、玩沙大盆、筛子若干;

  2、玩沙的工具:小铲、小桶、装水的瓶子等;各种小玩具。

  3、实验用品:透明玻璃杯、污水、沙子等。不同直径的管子。

  4、制作沙画的材料:绘有环保图案的底板、胶水、彩色沙子等。

  5、摄像机、电脑、ppt课件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沙滩的图片,引出沙子,激发幼儿的兴趣。

  出示ppt中的沙滩图片,帮助孩子回忆自己对沙子的了解。

  二、分5组操作,提升孩子对沙子特性的了解:

  1、感知沙子“细小”特性:用筛子分离芝麻和细沙。

  2、感知干沙“轻”的特性:用吸管吹一吹干沙与湿沙,体验干沙轻的特点。

  3、感知沙子“不溶于水”的特性:把细沙倒入透明杯中,搅拌体验沙不溶于水的特点。

  4、感受干沙松软的特点:通过用手在干沙和湿沙中扒开沙子找玩具,用对比的方法让孩子充分感受干沙的松软。

  5、感知沙子“会流动”的特性:让孩子在管子中塞沙子。

  三、通过录像进一步提升与了解沙子的特性

  把孩子们现场的操作进行实地拍摄,孩子操作结束后根据孩子的讲述,老师把每组操作的'录像进行播放,把本组孩子没发现的变化与特性,大家进行补充讲述。教师进行补充提问,如:

  1、干沙被打入水后颜色有什么变化?

  2、在水中搅拌,水的颜色有什么变化?水中能看到什么?说明了什么?

  四、孩子们再次操作(互相流动与交换),进一步证实与感知沙子的各种特性。互相交流并用湿巾擦手。

  五、了解沙子的作用:

  讨论并讲述:你知道沙子有什么用吗?

  根据孩子们的讲述,我点出几大类的ppt。沙画、沙球、沙包、沙坑、沙漏、种花、造房子需要泥沙、螃蟹、乌龟喜欢在沙子里等。分体育类、艺术类、实用类等几大类有代表性的图片。

  六、了解沙子的危害,初步树立正确的环保观。

  出示北方被沙尘暴侵害的图片、泥石流、沙漠等图片。提问:

  1、沙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但如果过分多的话,会怎么样呢?

  通过ppt,让幼儿了解害处:沙尘暴、河流泥沙、沙漠等对环境、人类带来的危害。

  2、那我们该怎样阻止沙子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呢?通过看ppt,懂得植树造林的作用,增强环保意识。

  七、我们一起呼吁,一起保护环境:分组合作沙画,每组完成一副关于环保的沙画。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的科学活动教案02-08

科学活动大班教案10-24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07-13

大班水的科学活动教案12-13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02-23

幼儿园大班的科学活动教案15篇02-08

幼儿园大班的科学活动教案(15篇)02-09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活动教案02-14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沉浮教案12-30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雨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