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时间:2022-03-07 14:40:22 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怎么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精选6篇)

  阅读对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有重要的影响。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学生终生受益。所以,教师要注重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

怎么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精选6篇)

  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篇1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从培养兴趣入手。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会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兴趣是阅读教学的源头活水。教师要善于引导,平时多创设一些阅读、交流的空间,可在学生、班级中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如:口语竞赛、模仿对话,朗读竞赛、背诵比赛等。或充分利用教室的“图书角”,让学生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谈自己的读书感受让学生乐于读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教育学生读书、读好书。教师要经常讲述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

  2、利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想去阅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成才之人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因为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作为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

  3、发挥故事的魅力让学生主动去阅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跳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养成阅读的乐趣。故事人人都爱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渲讲,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

  二、重视对学生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

  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1、选读法。

  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比如,我们学习了《我和企鹅》之类的课文后,指导学生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科学小论文,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精读法。

  所谓精读法,就是对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速读法。

  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三、教师要将读书方法渗透在阅读教学中

  指导学生掌握读书方法,主要靠教师有意识地把方法渗透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使学生经过一次次的阅读实践,一点一滴地逐渐领悟方法,并且反复地练习运用,这样才能慢慢地形成阅读能力。为了培养学生自觉地运用科学方法去阅读,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

  (1)读前提出要求。

  教师在备课时应将读书方法的指导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写进教案,并设计出实施步骤和方法等;

  (2)读中进行指导。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不懂的地方或文中的重点、难点给予适当的点拨、启发等,指导学生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困难,从而读懂课文。

  (3)读后归纳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读完某段或某篇后,应引导学生回想刚刚经历的学习过程,小结读书方法。如引导学生说出一句话、一段话是如何读懂的,段落是怎样划分的,段意是如何概括的,中心思想是如何归纳的等等,并鼓励学生把学到的这些方法不断地运用于阅读实践,逐渐形成独立阅读能力。

  四、增强服务意识,为学生的自学创造条件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学生自己要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读不懂的提出来,师生共同讨论;读懂了的讲出来,大家互相讨论、交流;全班经过讨论还理解不深不透的,教师再引导学生深入读书、思考、讨论,教师也可以给以必要的讲解。

  优秀的教师在讲授新课时都是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读后谈自己印象深的地方或感受等,再引入新课的讲读。学生谈的不一定符合教师的心意,但确是自己印象深、受感动的地方,是学生真实的感受。经常这样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而且能体现和落实学生的自主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信。

  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能让小学生去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同时也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知识来源于实践,阅读能力也是在实践中形成的。阅读能力的掌握与否,是检验阅读教学成功与否的试金石。

  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篇2

  现实意义:

  一方面可以剖析是什么导致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不足,又是什么原因让学生题目都没有看懂。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没有那种占据学生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学生就没有了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然而,谈到阅读,我们常常误认为那是语文老师的事,数学教学只要让学生会思考、会解题就足够了,课外阅读可有可无。然而有多少语文阅读能力很强的学生遇到数学题就犯糊涂,这样的例子我们并不鲜见。

  另一方面由于是在小学阶段,老师总感觉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弱,自主学习能力差,不敢放手让学生通过阅读来获得新知,该阅读的时候不是被教师代替就是电脑课件代替,学生读的机会少,甚至一节课,学生没有机会读书,课堂上往往是学生听的多,而读的少。这种 包办 的形式,完全限制住了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理论意义:

  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数学课标指出, 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 ,而 数学阅读 则是读者通过数学语言符号获得意义的一种心理过程,因而专家强调: 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 ,所以,若要切实加强数学自主学习的思维训练,最为重要的一个基点就是强化 数学阅读 。

  教师教学观念、教学行为转变的需要。随着新课改实施的不断深入,强烈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也随之改变。作为教师应充分吃透新课标理念,充分挖掘教科书的阅读资源,充分发挥教科书的教育功能。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当学生遇见不会的时候,教师可适当点拨让学生带着问题继续阅读、思考、讨论。教师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者,是学生学会阅读的促进者。

  创新意义:

  虽对数学阅读能力的探讨有很多,也对其重要性达到了共识。但大多数的研究都是概念化的描述和理性化的概括,缺乏可操作性的方法和案例。本课题重在通过对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做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为主,充分利用教科书的资源,交给学生数学阅读的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住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从而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

  课题的定义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注重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数学阅读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新课程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数学阅读过程同一般阅读过程一样,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包含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

  数学阅读理解能力常常是解决数学问题,特别是数学文本问题的必要前提。如应用题、文字题、图表题等,这些数学文本由数字、抽象符号以及语言词汇等构成。

  数学阅读不是机械地认知数学语言,按照数学教育心理学的说法,数学中的阅读是指选择那些对于产生有效的猜测或指向问题解决来说是最必要、而且是最少的、最有效的线索的技能,只有这样的阅读才是有效的。

  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从而使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符合现代化的先进教育思想。

  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篇3

  一、培养阅读能力,首先要加强词句训练。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

  二、教给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1.指导预习,教方法。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我把预习纳入课堂,集中上好预习指导课,教给学生预习方法:①读熟课文,要求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②边读边想,读后能比较准确地回答出课文的主要内容;③要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随着阅读训练项目的进行,预习要求也相应提高,在上述训练的基础上,再给学生布置方向性预习提纲,让学生有所遵循,使预习由扶向放过渡。学生课前做了充分预习,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为大量阅读创造了条件,而且学生通过预习,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提高了自学能力,使阅读起步训练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2.上好精读课,教学法。集中识字后的阅读教材是按单元分组的形式编写的。教学时,要抓住本单元本组的训练重点,以精读带略读,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有重点地、有计划地训练学生,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因此,要用主要精力上好精读课,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培养阅读能力要善于启发学生质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阅读教学中,只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局面。我们要通过一篇一篇课文教学使学生学到阅读知识的方法,形成阅读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学得比较主动了。教师可以让学生预习课文,有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词义不懂的,查查字典。真正不能解决的,老师帮助解决。

  四、培养阅读能力要注意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

  要提高阅读能力,光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看的兴趣。平时,教师要注意适当地介绍符合学生接受水平的读物让他们阅读。教师还要启发学生运用教学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学生广泛阅读,必能丰富知识,开拓思路。无疑是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好方法。

  总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的训练,去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得到逐步提高.

  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篇4

  一、学会观察生活,发掘素材,蓄积写作的泉源

  常听有些学生说:“我就怕作文,一提笔就头疼,总觉得没东西可写。”有的干脆说:“我真不知道该写什么,从何写起。”有的学生作文虽然也交上来了,但仔细一看,刚开个头,敷衍几句,就草草收场。内容空泛笼统,不知所云。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学生平时没有注意观察生活,没有注意去发现生活中的写作素材。所以,一到要完成写作任务的时候,就只好生搬硬造,所写的文章空洞虚假,缺乏真情实感。其实文章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作文要有内容,必须留心观察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事物。这里“留心”是关键。不留心,对周围丰富多彩的生活就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会有意地去观察,在脑海里留下的各种事物的形象比较模糊,甚至根本没有印象。等到作文时,头脑空空,没有可写的内容,自然要“咬断笔杆”了。所以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一)激发观察兴趣。小学生年龄小,对事物敏感,好奇心强,但是他们的观察意识却比较薄弱,我针对这些特点,常常组织他们玩一些锻炼观察能力的游戏。如拿出一幅挂图,让他们观察,要求他们按老师的要求在画中找出比较隐蔽的事物,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老师也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主题图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我们有的老师只注重课文内容的讲解,常常忽略了书中的插图,教材的设计都有它的意图,老师们一定要利用好,也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如,让他们用一段话描写班上任意一个同学的外貌,但不能写出该同学的姓名,再读给同学们听,让同学们猜猜所描写的是哪位同学。我还组织他们开展“我的新发现”主题活动,目的是让他们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积极发现身边的好人好事或坏人坏事,然后再利用一节主题班会,让他们畅所欲言地把自己的发现与大家分享。小孩子最喜欢玩这些游戏了,慢慢地他们便会在玩中体味到观察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自觉观察的意识和习惯。

  (二)教给观察方法。在学生有了一定的观察兴趣后,我就逐步把随机观察改为定点观察,在观察实践中渗透方法指导,学生不仅乐于接受,而且乐于在实践中应用。

  教给他们一些观察的方法,如我告诉他们,观察不仅可以用眼睛看一看,还可以用耳朵听一听,用鼻子闻一闻,用手摸一摸,用舌头尝一尝,当然不能什么都尝,能吃的才能尝,还可以用心灵去感受。教会他们调动多种感官去感受这个美丽的世界。教给他们方法后,我还给他们定一些观察任务,要求他们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写下来,再在班上互相点评,彼此分享。我发现通过指导观察后,他们所写出来的东西既真实又具体,而且很有感染力。

  学生若能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学会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就等于交给他们一把认识世界的钥匙,各种事物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具体、生动的表象,写作时的“材料库”变得十分充实,作文时就会有“源头活水”,不怕写不好作文。

  二、培养写作兴趣,多写多练,磨利写作的笔尖

  (一)布置“合口味”的作业,培养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除了要广泛阅读和观察生活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促其多写多练,才能不断提高写作水平。就像游泳一样,尽管你看得再多,观察得再仔细,如果不下水去练习,是绝对学不会游泳的。写作也一样,阅读和观察都是为了模仿和积累材料,只有真正动笔去练习才能掌握技巧。所以我们平时要多让孩子们动笔写作,我在三四年级的时候就要求一周至少写三个文,日记也好。五六年级的时候基本是每天一个文,而且坚持批改,这样会给学生极大的鼓励,有的老师会说一天一个作业太多,其实不会的,别的作业少留或者不留,基础知识在学校学习是效果最好的,留的太多就是浪费时间了,他不写你还生气,还不如在学校让学生考考他,你就留一个作文他肯定写,还好检查,课间的时候当着孩子的面检查,有两个课间就检查完了谁在教室就给谁检查,一般的作文看看开头结尾就知道个大概,当面表扬一下或者提点建议,写个好字就行了,只要写就鼓励,其实就是夸,特别不好的学生给写几句鼓励的话,你只要坚持就没有不写作文的了,一定要多给孩子鼓励的语言,这对他很重要,千万不要贬低孩子,你常常表扬他和常常批评他,他的眼神都不一样,表扬他的眼神就会充满自信,我们常说的眼睛发亮,批评他都不敢正眼看你,他知道你不喜欢他。你想想效果能一样吗?要让鼓励贯彻每一个教学环节。表扬他你也高兴他也开心,和乐而不为呢。

  但给同学们布置写作任务的时候不宜有太多的约束,如有的老师喜欢命题,规定字数和文章结构等,我认为这样的写作不但不适于刚入写作之门的小学生,还会使其产生恐惧,变得讨厌写作。对于小学生来说,应尽量少出命题作文,我们要让他们自由地去发挥,他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写多少就写多少,爱怎么写就怎么写,让他们自由自在地飞翔。所以,我常常布置学生写日记,写随感,或者是写人的,写事的,写景的,写物的,写童话或者写话题作文,让他们自己选择感兴趣的话题,这样他们才能放开胸怀去写,才会乐于去写。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和习惯。在开家长会的之前特意写篇给家长的,增进学生和家长的沟通,抓住一切机会让他找话题去写。每个学期我要求我的学生把自己认为好的作文每一类的选择至少一篇装订成册作为自己的作文集收藏。孩子们很感兴趣,家长也很支持。哪个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进步能不高兴呢?其实和家长的沟通也是一点一滴积累的你夸他的`孩子他决不会不高兴吧。

  (二)开展丰富的写作活动,激发兴趣。教师应该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作文素材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我就是利用开展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的。有一次上作文课,我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上课,一起来玩一个游戏。”听说可以玩,同学们当然高兴。于是,我把话题一转:“不过在玩游戏前要先听好游戏规则。”我让他们玩一个“给三毛添眼睛”的游戏。我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少了一只眼睛的三毛头像,缺少的那只眼睛就是让他们来添的。游戏规则是:1、每人都要上来玩;2、在玩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其他同学的表现;3、当自己玩的时候要留心自己的心理活动。4、要把今天玩游戏的过程写下来。游戏开始了,他们嘻嘻哈哈地笑了半个多小时,我则从旁加“油”添“醋”,引导他们展开联想。

  游戏结束后,开始写作了。他们也很乐意去写,而且半个多小时便写完了。结果我惊奇地发现,他们写得出奇的好,就连那些平时最怕写作文的后进生,也写得很好。

  (三)优化评价的手段,点燃创作欲望。常常我们点评作文,总是先由老师批改完作文,再选出一两篇好的文章朗读给同学们听。这样的点评往往需要花费老师许多的时间,而且效果也不是很好。我尝试把点评作文的机会还给学生,专门腾出一节作文点评课,让学生当小老师,互相评改作文,再由他们向大家推荐出好的作文,让作者读给大家听。通过这样的角色交换,学生会从读别人的文章中领会到如何去修改自己的作文,同时又可以互相学习彼此的优点,真是一举两得。还节省时间,越是到复习的时候科任课都停了学生也累,我就一天上一节阅读课,共同做一个阅读短文,让学生说做每题时候是从哪里着手的,怎么分析的,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比老师对答案的效果要好上千倍。上一节作文欣赏课,让学生读前一天的作文,互相学习效果很好。当然平时不能一天上一节你可以一周一样上一节啊,利用自习课。

  另外,我们评价小学生的作文时,要注意多表扬少批评。对于初入写作之门的小学生来说,老师对其习作的评价和引导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在他们眼中老师是神圣的,他们认为老师对他们的评价是绝对正确的,所以在批改小学生的习作时,老师一定要谨慎而且讲究方法,要多表扬鼓励,千万不要以成人的角度去评价小学生的作品。我们应该站在小孩子的角度去欣赏他们的作品。我批改学生作文的时候,从不用批评的字句,我总是用鼓励或建议的口吻去评价他们的习作。而且尽量去挖掘他们习作中的闪光点。其实如果你用心去阅读他们的作品,你会发现他们的作品都有各自的闪光点,哪怕只是某个词某个句写得好,你都要大肆表扬他一番。如果发现某个词句用得好,我会在其下加上着重号,再加上一句评语:这个词(或者这个句子)用得真好!对那些文章写得好的同学,我会由衷地赞扬他们:老师觉得你是个写作小天才!你的作文充满了灵气!读了你的文章,老师为你感到自豪!慢慢地,你会发现,这些充满鼓励的评语就像催化剂一样,点燃了他们的创作欲望。他们会在你的肯定和表扬中树立自信,放下枷锁,在他们的小天地里自由地驰骋。

  阅读和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老师一定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写作发展的规律,悉心地加以启蒙和引导。以培养阅读兴趣入手,以培养写作兴趣为主,千万不要急于求成,因为写作能力的形成不可能是立竿见影的,它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我们要耐心地引导和等待孩子们成长。只要我们耐心地去栽培他们,我相信每一棵幼苗都能结出甘甜的果实。这只是我在以往教学工作中的一点体会和做法,希望能给老师们一点启发,我还有许多需要和大家学习的地方,我会虚心向你们学习,也希望大家互相学习,把我们学校的阅读和写作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篇5

  小学语文作为小学教育中的必须科目,对学生未来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小学语文教育中,阅读能力是学生发展必备的技能之一,也是衡量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标准。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通常所占时间比较少,教师更多的关注语文基础知识,使得阅读教学变得过于形式化,无法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要贯彻新课改理念,重视学生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现状

  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小学语文教育普遍不注重阅读能力培养,主要表现在:

  ①教师不重视。很多教师一味强调基础知识或考试内容,让学生背诵、抄写课文,忽略了阅读能力培养,进而影响到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②开展范围局限。想要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不能将阅读材料仅限制到教材中,要引导学生从诸多层面获取知识。但是受诸多因素影响,教师通常只能在书本中展开阅读教学,进而使学生的知识面受限。

  二、小学语文教育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措施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驱动力。以小学生自然发展特点分析,小学生的心智发展并未成熟,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才能够保证学生长时间参加阅读训练。一旦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就会让学生逐渐的形成自主阅读意识,加强学生的自主性与积极性,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也能间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笔者认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需要从以下几点出发:

  ①故事引导。由于小学生所接受的语文知识较少,并未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正式教学之前,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引导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阅读内容产生兴趣,进而引入正式教学内容;

  ②课堂情境。小学生理性思维较差,主要是通过感性思维看待问题。所以,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模式来吸引学生,或者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声音、动画、图片、文字来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③课外活动。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展开课外活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实现课后知识延伸。

  例如在《彩色的非洲》阅读中,教师可以组织展开讨论活动,让学生比较我们的生活与非洲有何差异,之后让学生进行表达,并撰写一篇读后感,在班级里进行对比,通过竞争的形式提高学生积极性。

  (二)营造轻松的阅读环境

  良好的教学环境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因此,首先要建立一个师生平等的关系,构建和谐的教学环境,让教师成为学生中的一部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收集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报纸让学生阅读,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认识,之后进行引导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在《景阳冈》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朗读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积极性,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角色扮演阅读,分为武松、店小二、旁白等。要求学生能够进入角色世界中带有感情去阅读,让学生感受到当时的情境。同时,教师在教学完毕之后,可以融入一些《水浒传》内容扩展故事,加深学生理解的同时,让学生对《水浒传》产生兴趣。

  (三)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要局限于书本知识,同时也要延伸到课外内容,开拓学生的视野,这就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方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要在课上不断引导、推荐,激发学生对课外知识的兴趣,才能够让学生注重阅读方法,对课外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草船借箭》的教学中,当学生认识到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之后,势必会对《三国演义》产生一定的兴趣,这时教师就要深入《草船借箭》课文中,教给学生课文的阅读方法,之后可以借助学生的兴趣,再向学生推荐一些“空城计”、“连环计”等典故,并设下悬念来激发学生兴趣,要求学生在课下自己阅读《三国演义》,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文中的谚语、优美句子、格言记下来。一是能够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吸收值得借鉴的句子;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进而间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

  语文课堂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育主体,教师是课堂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待到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了阅读方法之后,要鼓励学生选一些儿童歌集进行阅读,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在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也在享受阅读快乐。只有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意识,才能够让学生主动的投身到阅读中,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教师可以在班级角落设置一个“阅读墙”,如果学生阅读完一部作品之后,要在课上将作品内容表述出来,之后在阅读墙上写上自己的名字与读物名字,象征着一种荣耀。通过此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竞争意识,推动学生课下阅读。

  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不可忽视的内容。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对学生未来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要重视阅读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掌握阅读方法、培养阅读意识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篇6

  为深化语文教学改革,实现语文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在苏教版小语教材编写工作启动之初,我们便确立了语文教学要跟生活实践相结合、实现课内外衔接这一指导思想,力求形成一种课内外结合、学用结合的语文课堂教学格局。这一指导思想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的。

  一、在阅读训练方面,力图构建一个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训练体系。

  为帮助学生课外阅读,我们从三年级开始安排了指导课外阅读的系列课文。每册一篇,一直安排到六年级。《要学会查无字词典》意在指导学生学会借助生活体验准确理解词语的方法。《煮书》意在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把书读熟读透,懂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道理。《读书做记号的学问》意在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读书莫放拦路虎》则是要求学生养成读书勤的习惯七册课本安排了七篇这样的课文,有关课外阅读的主要问题几乎全涉及到了。学了方法,为的是用于课外阅读,为此,我们请李吉林老师编写了配套的《语文补充阅读》。小学生的阅读范围扩大了,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反过来又为课内阅读提供了广阔的智力背景,从而形成了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阅读训练机制。

  我们还编写了一些多功能课文,力图使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为生活实践服务。如《磁卡电话》、《奶奶,请服药》、《第一次汇款》。学习这类课文,学生既受到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又培养了道德情操,还学到了言语交际的本领。如《第一次汇款》,讲的是我将平时节省下来的零花钱汇给了山区失学的儿童。在汇款过程中,我在邮局阿姨的耐心指导下,学会了填写汇款单。课文将汇款的手续讲得很具体,并出现了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等大写数字,还附了汇款单的样式要学生练习填写。学生读了这样的课文,不仅学到了语言文字,学会了到邮局汇款,而且培养了爱心,其收获是多方面的。

  此外,我们在设计课后作业时,也注意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力图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挂钩。此种类型的作业有两种:一种是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引进课堂,如学了《我的油布伞》,要求学生说说: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是怎样疼爱你的,并选一个印象最深刻的事例说一说,再写下来。一种是将课堂学习所得延伸到生活实践中去,如学了《百家姓》一课,要求学生:找一本《百家姓》读读,并调查全班同学有哪些姓,先写下来,再认一认。

  二、在说写训练方面,注意将学生的视线引向校园、社会和家庭,让他们在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的过程中,获取新鲜的写作材料,训练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如第八册作文2便是要求学生利用节假日,到大自然中去看看春天的风光,然后选一处景物写下来。作文7则要求学生回忆一下参加过的劳动,如大扫除、浇花、洗衣服、拔草、放羊等等,先把劳动的时间、地点交代清楚,再把劳动的经过写具体。显而易见,学生要写好这样的作文,就必须亲自到野外走一走,看一看,就必须经常参加集体劳动、家务劳动和农业辅助劳动。否则,胸中没有这样的积蓄,即使是巧妇也难做出无米之炊来。

  在说写训练中,我们还编入了大量言语交际的训练内容。从第一册到第十二册,说话训练贯穿始终。说话训练从内容到形式,不再是清一色的看图说话,而是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根据生活实践的需要来安排的。如第八册的说话训练,就安排了讨论发言、推荐或自我推荐、学习赞美与安慰、做节目主持人等内容。此外,在言语交际活动中,如讲解、演讲、辩论、导游等,事先都要搜集资料,做好准备,因此,学会搜集资料、使用资料也是言语交际训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教材安排了话说香港这一训练课题。学生要向大家介绍香港,就得事先搜集有关香港的资料,如香港的历史变迁,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时的有关情况等。当然在小学阶段,这种训练是极其初步的,要求不能太高。

  三、在习惯培养方面,强调发挥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协同作用。

  要帮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不容易的,必须常抓不懈,反复抓,抓反复;必须老师与家长配合,全方位地抓。就拿第八册学习习惯篇安排的坚持写日记的习惯来说,就远不是仅在课内便可养成的。要写好日记,教师要在课内给予指导,要教给他们方法,如要经常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观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鱼;要天天写,坚持不懈。

  不光是写日记,所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都需要教师和家长的配合,需要学校、家庭乃至社会的齐抓共管。

  总之,苏教版小语教材昭示的是一种开放式的语文教学格局,语文教学应是与社会生活息息相通的一泓活水。

  教材的编写意图必须转化为教者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才能取得具体的教学效益。那么,怎样才能准确地体现苏教版小语教材的编写思想,实现语文教学课内外的衔接呢?

  首先,要更新教学观念,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语文学习的全过程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即课内与课外。局限在小课堂里的语文学习是不完备的.,因而不可能是高效的。教师指导学生熟读了课文,理解了课文的内容,背会了其中的精彩段落,这只是经历了感知、领悟和积累阶段。在此基础上,还要利用学得的知识、方法去读课文以外的文章和书籍,将学得的范文语言运用于日常的言语交际中去,才能使之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这就是语文学习的迁移阶段。虽然我们在课堂内也进行了迁移运用的练习,如学过一篇课文之后就进行小练笔,但其分量是远远不够的。要将范文语言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还要将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课外继续学习语言,历练自己运用语言的能力。

  其次是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把课余时间还给学生,给他们一些支配课余时间的主动权。减轻课业负担,首先要从改革语文课堂教学入手。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繁琐分析依然相当普遍。一篇课文,好比是一只漂亮的花瓶。整个看上去感觉很好,如果打了一堆碎片,还有什么漂亮可言!我们果真在教学中摈弃了繁琐分析,加强了语言训练,就能够保证在课堂上完成一部分乃至大部分作业。这么一来,就可以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开展语文课外活动。

  开展语文课外活动,要让学生当主角,从策划、组织到具体安排都要由学生自己研究确定,推选主持人或负责人。教师则从旁协助,如提出整体设想,给予必要的指点,遇到困难帮助解决,等等。为班级出黑板报,出手抄小报,举行佳作朗读会,组织小记者采访,都可以这么做。

  第三,要搞好考试改革。考试题目不要出得太死,不要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不超越《大纲》、不提高难度的前提下,可以适当联系生活实践考查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如考查学生识别错别字的能力,可从大街上的商业广告中搜集一些错别字让学生改正。要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可出示一份说明书,让学生读读,看他们能不能理解上面的内容。要考查学生选择材料、组织材料的能力,可提供一段采访实录,让学生采撷实录中的材料,写成一篇板报稿。这样考,不仅能检验学生实际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而且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鼓励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运用语言文字。

【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相关文章:

小学生怎样提高阅读能力04-07

如何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03-02

怎么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03-02

小学生阅读能力有效提高的方法03-01

如何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04-11

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07-18

如何培养幼儿阅读能力03-17

如何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04-13

幼儿阅读能力如何培养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