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管理班级的策略

时间:2022-12-05 09:17:36 方宇 管理 我要投稿

幼儿园管理班级的策略

  幼儿园是培养幼儿的重要场所,幼儿园的管理关系到幼儿的健康以及教学质量。幼儿园常规管理作为幼儿园生活中必不可缺的行为准备,是保证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管理班级的策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管理班级的策略

  一、丰富管理途径,积极开展自我管理与相互管理

  在传统的幼儿班级管理中,往往是教师一个人面对几十个孩子,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哪位小朋友不遵守幼儿园规则、哪位小朋友经常欺负其他孩子……都是教师一个人在跑来跑去、引导协调、全面负责,一天下来累的喉咙冒烟,第二天还要重复前一天的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教师的教学负担,也很难实现教学的有效进行。

  其实在我看来,幼儿时期的孩子大多都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也都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只是情绪状态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影响。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就要能够有效的运用当前阶段幼儿的身心特点,善于创新教学模式,丰富管理途径,鼓励幼儿积极开展自我管理与相互管理,将“权力下放”,做到“无为而治”,在减轻教师工作压力的同时也能够锻炼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协调组织能力。

  例如教师就要让幼儿自身养成一定的生活习惯、行为准则,有效进行自我管理与自我约束,比如大家都在午睡的时候就不能大声喧哗,以免影响到其他小朋友;在大家玩游戏的时候要积极参与,以便能够玩的更开心;要尊重其他小朋友,不能进行人身攻击、语言攻击等等。

  然而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当自我约束不起作用的时候,就可以让幼儿之间开展“相互管理”,例如教师可以将幼儿分为若干小组,每组成员轮流做小组长来负责本组成员的学习生活,这样以来大家就可以有效的进行“角色换位”,轮流作为“管理者”来体会管理工作的不容易,作为“管理者”尝到“苦头”的他们自然会慢慢的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逐渐的养成良好的行为准则,在大家相互管理、相互协调的过程中,幼儿对于幼儿园的规定、对于行为准则也会有一个更为科学、全面的认识,也就会更好的提升幼儿的综合认知能力。这对于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

  二、灵活运用方法,有效培养幼儿的良好学习认知

  在传统的幼儿教育管理中,教师“全凭一张口”,基本上事事都要亲力亲为,在增大自身工作压力的同时也让幼儿感觉老师就像一个“老妈子”,什么都要管,自然产生逆反心理,这不利于教学的有效开展。小班幼儿年龄小、自制力差、经验贫乏、正处于获得感知印象的阶段中,在幼儿的常规培养过程,需要教师们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方法,以便能够丰富幼儿的学习途径,加深幼儿的感知,循序渐进的进行管理内容的渗透与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认知。

  例如教师要能够善于借助儿歌的妙用来引导幼儿进行规则的教育。在对儿童进行常规教育时,要把一些常规要求编成短小的儿歌教给孩子,孩子在学会儿歌的同时也记住了相应的规则要求。

  如在幼儿叠衣服时候,要运用儿歌:“衣服平平摆,关好两扇门,左手抱一抱,右手抱一抱,鞠躬弯下腰。”使幼儿一下子掌握了叠衣服的步骤。又例如在教学红绿灯认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红灯停、绿灯行、黄灯眨眼等一等”来加深幼儿对于交通规则的认识,提升他们的学习认知。总之,对于幼儿园小班的管理,要运用这种琅琅上口的儿歌,不用刻板地说教,这些规则能够印在每一位孩子的脑海里,在孩子的心里扎根,潜移默化地教育着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准则。

  另外在教学中教师也要善于运用标记的暗示来提升幼儿的认知能力。因为小班幼儿年龄小,自制力差,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创设形象化的情境来引导幼儿进行直观学习,例如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规则绘制成形象有趣、色彩鲜艳的标记图,设置在相应的环境中,以提示孩子作出相应的行为反应,促进良好行为的产生和发展。

  例如,为了帮助孩子掌握“上下楼梯向右行”的规则,在楼梯口贴上箭头标识,幼儿只要看到标识就能够自觉的约束自己的行为,久而久之,孩子们在看看做做中主动、自觉地学习到了靠右行的习惯。

  此外教师也要善于借助榜样的力量来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学习的过程中运用身边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不仅能够提升教学的直观性,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成就感,培养他们养成相互监督、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良好氛围。

  就算是对于调皮捣蛋的孩子,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教师就要要善于捕捉孩子的闪光点,进行现场的常规教育,例如对于比较活跃的幼儿教师就可以表扬他们积极参与活动,以便能够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注,提升他们对于自身的要求,实现他们的良性发展。

  三、注重家园共育,携手一起做好幼儿的有效管理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重要环境,也是进行幼儿教育、管理的重要平台。在教学、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发现:很多幼儿在幼儿园表现很好,很多事情都能自理,但一回家,家长的溺爱、呵护会让他们顿时又恢复了原来的状态,家长在家里不能严格要求就会导致幼儿园的常规教育功亏一篑。

  因此,要把教育延伸到幼儿的家庭,让家长参与教育,配合幼儿园培养幼儿在家在园的一致意识,以便能够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意识与行为意识,做到“知行合一”,不断提升幼儿教育管理的有效性。

  总之,在幼儿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尊重幼儿的独立性,善于引导他们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与相互管理;也要不断丰富教学手段,提升幼儿的综合学习感知;通过有效的家园共育来进行教学内容的巩固与延伸,不断提升教育管理的有效性。

  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在实施常规教育时存在着以下问题,主要表现为四种类型:

  一是——自由型常规教育

  教师强调让幼儿自由地发展,认为常规教育是对幼儿主体性的限制。所以,教师较多地考虑如何让幼儿“活”起来,注重体现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自由活动,却忽视了对幼儿行为习惯的要求,结果滋长了幼儿自由散漫的习性。

  二是——管制型常规教育

  此类常规教育中,教师将“常规教育”和“如何管理幼儿”等同看待。常规教育成了对幼儿行为进行控制的过程,以督促、提醒和提要求为主,对违反常规的幼儿进行惩罚,其结果不利于幼儿的个性发展,使幼儿成为了“木头人”,甚至使有些幼儿从心理上抵触教师,不喜欢幼儿园。

  三是——教条型常规教育

  此类常规教育中,教师把教育的规则“教条化”,认为常规教育是不可改变的。他们在实践中死板地看待问题,坚持已有的规定。如吃饭一定要都吃完才能走,不考虑幼儿的身体和食欲等问题。这种方式势必会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四是——说教型常规教育

  此类常规教育中,教师通常采用说教的方式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规范和指导,并且这类教育方式以限制性的常规居多,如“不许大声说话”“不能乱丢玩具”等,却没有引导幼儿去理解行为被禁止的真正原因,忽视了幼儿通过体验学得常规的特点。

  因此,常规管理中,教师不能一味地依靠权威,借助批评和惩罚来达到管理的目的,不能总以“不许这样,不能那样”来规范幼儿,而要使幼儿体会到常规给自己带来的乐趣和益处,这样幼儿才能将常规视为自身的需要,从而真正地由他律转变成自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中明确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了解幼儿园工作的人都知道,幼儿园的工作是复杂而具体的。光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就包括:专门的教育教学活动、游戏活动还有生活常规活动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其中的生活常规活动又包括:用餐、就寝、入厕等很多小的细节和工作。这些活动虽然微不足道,也不被大家所重视,但却是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幼儿园一日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认真做好班级的常规管理工作,让班级工作井然有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幼儿园管理班级的策略】相关文章:

幼儿园班级管理策略12-08

小学班级管理的意义及策略03-04

小学班级管理的问题及策略09-07

班级管理策略和方法08-28

高中班级管理的策略08-06

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的策略(精选10篇)11-22

幼儿园教学管理的有效策略11-19

小学班级管理存在问题及策略论文(通用13篇)08-18

幼儿园教学管理的策略有哪些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