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安排,巧妙过渡 ——学习《浙江省幼儿园保教指南》后感

时间:2017-06-07 幼儿保育 我要投稿
平时在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活动时,各个活动之间的过渡环节最让我头疼。午餐后那段较长的时间还可以系统地安排一些活动,而每个教学活动后的过渡环节时常会用生活活动来代替,有的孩子喝水、解小便,而有的孩子则在教室里追逐、打闹或无所事事,短时间的“放羊式”让教室乱哄哄的,并且存在很大安全隐患。在新颁布的《浙江省幼儿园保教指南》第七条中也指出:合理安排幼儿在园时间,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避免消极等待和时间的隐性浪费。于是我想到,过渡环节可以让幼儿自主地游戏和学习,这样给幼儿提供一个释放心理能量的空间,有利于幼儿自主自律能力的形成,同时也能让过渡环节变得自然有序。

晨间活动自主游戏,让幼儿成为真正的主人。

每天,伴随着幼儿亲切的“老师早上好”,晨间活动开始了,有的幼儿来得很早,有的幼儿来得很晚,时间上很难做到统一。幼儿进活动室后,可以自主地去选择自己可以干的事情。

案例:一天早上,幼儿陆续的来到班级,活动室热闹非凡却井然有序。有的幼儿在专心的画画,有的在看书,有的在捏橡皮泥,有的在玩建构玩具,有的在用废纸看图示学习折纸……都忙的不亦乐乎。老师呢,接待来园的小朋友,时刻关注着玩耍的孩子们。等到幼儿来得差不多了,我们收拾好活动室里的材料,每个孩子自己选一件自制的体育器材,一起来到操场上,进行户外锻炼。

从案例中看出,幼儿没有等待的现象,都在干自己高兴的事情,老师只是引导幼儿可以这样做,不可以那样做,没有强加干涉他们的自由,这样的晨间活动多么的温馨,幸福!

@_@我是分割线@_@

课间活动丰富多彩,培养幼儿的规则秩序。

每一次集体活动结束后,到了幼儿盥洗,入厕吃餐点的时间了,一部分幼儿的动作比较快,但也有一部分幼儿喜欢拖拖拉拉,如何让幼儿形成秩序呢?

案例:当上午集体教学活动之后,幼儿陆续进入盥洗室小便、洗手,然后回活动室喝水。我班上的杨峥等三四个小朋友一直是动作很慢的。我在和孩子们在讲故事,保育老师和几个女孩子玩挑皮筋的游戏,也不去催促他们,大约又过了两三分钟,他们终于喝完水了,像是才想起来似的,赶紧放好杯子,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

这种自主调节,一方面给了不同个性的幼儿以相应的空间,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午餐和入睡,由安静的游戏伴随。

午餐和午睡时间,是容易混乱和吵闹的时间。每天这个时候,洗手间是孩子们最喜欢去的地方,而且一进去就是很长时间,有的喜欢在水池边玩水;有的喜欢蹲在便池上津津有味地聊天;还有的乘机在洗手间捣乱。

案例:幼儿小便洗手,保育员老师跟随幼儿进盥洗室,老师则在活动室里等待幼儿出来,陆陆续续有幼儿出来了,老师请个别幼儿带领他们做一些手指游戏或说反游戏。这时候幼儿是小主人,可以轮流去做小老师来带领大家,每个孩子都想争做小老师,就不会在盥洗室里拖拉了。

吃过午饭,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光,他们可以拿出自己心爱的玩具和同伴一起游戏。以前发现孩子都喜欢带变形金刚之类的玩具,幼儿喜欢模仿动化形象和同伴打斗,因此在家长会上我让家长配合,为幼儿准备一些有利于幼儿成长的玩具,如拼图、图书、棋类玩具等。

以前,我们也经常出现人声鼎沸的现象,但自从让安静的游戏伴随幼儿的进餐和入睡之后,活动室里时常传出笑声,音乐声。午餐、午睡与看书、玩结构玩具、听故事、拼图游戏、语言游戏、剪纸、捏泥等安静的游戏,

@_@我是分割线@_@

让幼儿在游戏中等待进餐,吃饭后再在自主游戏中等待午睡,午睡室营造舒缓,轻柔,优美的轻音乐,让幼儿在音乐的殿堂里平静下骚动的情绪,温馨的进入甜美的梦乡。

离园前自主民间游戏,动静结合,放手放权。

民间游戏通常是幼儿两两以上进行游戏的,有朗朗上口的童谣,简单的游戏规则。民间游戏有的活动量很大,如编花篮、跳格子、拔纸牌、炒黄豆等;也有安静的益智游戏,如木头人、石头剪刀布、鸟妈妈、挑小棒等;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游戏。

案例:下午第二个活动结束后,老师提醒幼儿做离园准备,他们三五一群地聚在一起,小郭和一凡在玩炒黄豆的游戏;蹦蹦和丁竹、艺玲等在玩鸟妈妈的游戏;平时比较好动的浩然和文乐在玩木头人的游戏……游戏时,老师尽量少干预,让幼儿轻松、自由地去游戏,让幼儿自由结伴、自由选择,不要束缚孩子的思维。

民间游戏适合在过渡等零散的时间来玩耍,替代了幼儿的被动等待,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