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感触

时间:2017-06-16 常用资料 我要投稿
这个暑假的关键词无疑是“指南”二字了,从学期末准备参加幼儿教师把握学科能力考试,到教研员王老师的专题讲座,使我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有了一个从“自学”到“有引领地学习”的学习过程。下面我就来简单说说我与《纲要》碰撞出的火花。

首先,《指南》关注教师的操作性。相比较《纲要》来讲,《指南》更加具体、细化,更有指向作用。《指南》不仅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横向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展开。而且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以及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这样细致地纵向深入,让我们一线的老师在实施各领域教学时,有了比较系统的理论依据,《指南》的教育建议部分列举了一些教育幼儿的具体办法,对成年人提出了明确要求。读指南,指导我们该做什么,该怎么做。还有,由于我参加幼教工作至今,幼儿园实施的都是分科教学,这样的问题就是,对于自己不教的领域了解就不那么深入。在学习了《指南》之后,对于自己原先了解不多的科学社会等领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其次,《指南》关注幼儿学习的可发展性。我对《指南》中新增 “学习品质领域”有些感触,《指南》中是这样表述的“学习品质的好坏决定了儿童现在和今后的学习和发展的质量”。我们一线的老师,每天的教学目的很大程度上是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实现的。而在这一个个教学活动中,我们更多关注的是教学目标的落实,孩子的参与度等等,再看名师组织的教学活动,在行云流水的环节之余,总感觉,她们给孩子们的,不仅仅是教学内容本身,还有很多“升华”在活动中,这就是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培养。有人说过“幼儿园教的知识都没用的,到了一定的年纪,孩子自然而然也就知道了,那里还要教?”听来不服气之余,也觉得有那么几分道理。可是如果我们只注重知识目标,而忽略了孩子的自控力、关爱他人、乐群于人、积极乐观、独立自理、兴趣好奇心、积极认知风格、积极学习态度和谨慎行为风格等持续发展品格的培养。那么这种幼儿教育就好有缺陷的。现在有了《指南》的指引,我明确了幼儿教师不仅“教书”更要“育人”的角色定位。

另外我还有一个感触就是,最近两年一直有这样一句话在耳畔“幼教的春天就要来到了”,以往的我,总是盼望着……,但是随着一系列新的幼教规章和理论依据的出台,我渐渐意识到,是的,幼教的春天是要来了,不过,不是我们盼出来的,而是沿着例如《指南》这类文件指明的道路走出来的。有了这样的坐标,接下来就踏踏实实地走进幼教明媚的春光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