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小手变变变》听课活动点评

时间:2017-06-16 常用资料 我要投稿
近日笔者参加了一节美术课的听课活动,课题名称叫《小手变变变》,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课堂上教师的角色其实就是幼儿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我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

教学一开始的猜谜活动可难倒了小朋友们,这是老师也没有料到的,直接对小朋友们说:“这个谜语太难了,老师来告诉你忙吧……。”如果老师在这里加以引导,让幼儿观察一下老师的双手,让他们想一想老师的双手像不像谜语中说的“两棵大树十个叉”。让教师真正的做到幼儿的引导者,而不是填鸭式的把知识灌输给孩子。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老师指导用手去画,添树叶,这样局限了幼儿的想象力,同时也扼杀了儿童艺术活动的灵魂——创造性。绘画活动通常是这样的四步曲:出示范例、示范、操作、讲评。活动后,我们会收到每位小朋友的作品,他们画的和教师的范例像极了,我们关注“像不像”的时候,看起来大家画得都很好,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很有成就感。新《纲要》的学习,使我们学会了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我们来分析一下整个绘画过程:示范的环节中,教师画一步,孩子画一步,教师画什么,孩子画什么,在这个过程中,儿童只是学会了照着教师的范例画画,同样也画出了树叶,一旦孩子脱离了教师的示范,儿童依旧什么都不会画、不敢画,他只是一个被动的接收器,不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者,更谈不上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美术活动课可以开门见山地引出课题,接着让幼儿欣赏作品,一边欣赏一边猜想作品是怎么用小手画出来的。比如其中的弹簧线可以利用多媒体放大出来给幼儿观察,让幼儿上来尝试一下是怎么画的,充分支持幼儿自主探究学习,由幼儿自己探究出来的学习方式要比老师教授地更容易掌握。在欣赏不同的作品中存在不同的线条和图案都可以让幼儿自己去发现,去尝试怎么画出来的。最后所有的幼儿可能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想用自己的手中的画笔去表现出来,只有在幼儿产生了兴趣之后,他们才会用心去表达自己想要画什么。

这节课的点评部分,教师也应该是幼儿的支持者和合作者,让幼儿有针对性地点评自己喜欢的那张画,说出这张画好在哪里。而我听到最后这位教师说:“老师最喜欢……”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就是说:“这幅画是最好看的,其他小朋友的都不是老师最喜欢的。”那么这样的话其他孩子听了之后,严重打击他们作画的积极性,自然也体验不到自己作画的乐趣了。教师的言行对幼儿来说是非常有权威的,我们在评价幼儿作品的时候,切忌说“老师最喜欢……”,孩子们都是用心来完成自己的作品的,哪怕他们画的他们都期望能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表扬,我们应该多一些“这一幅画也不错,老师喜欢其中的……”这类的点评会大大激发幼儿作画的积极性。

美术活动是儿童“另一种语言”的表达过程,儿童用绘画表达情感。“绘画是儿童心灵的窗口,它反映儿童内心的情感世界”。教师要善于理解、接纳和欣赏儿童美术作品所反映的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感受,要善于为儿童创设“想画、敢画、愿意画”的时间和空间,帮助他们大胆地表现对世界的看法和认识。

西岗街道中心幼儿园 教师:朱小芳 日期:2013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