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梯建桥——让教师成为学习共同体的一员

时间:2017-12-17 管理制度 我要投稿
在我们农村教师中还有不少人存有“一朝学成而受用终身”的错误观点,以为工作尽职尽责就够了,该完成的教育教学任务只要不打折扣完成就行了,因此对于学习提升搞研究却鲜有热情,这不正确的思想严重影响着这部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然而,教师职业决定了教师教育的性质,知识的衰变期越来越短,知识的更新却越来越快,稍有懈怠会被时代所抛弃。因此这些教师越来越觉得当好一名教师不容易。有位中年教师说,当年选择小学教师这一职业,自认为肚里的墨水教小学生足够矣,现在教了近二十年,反而越教越心虚,常觉得心里底气不足。事实证明,一个教师,一旦停止了学习,那样的后果是不可想象的。如何让这些教师参与到学习的行列中来?笔者认为学校极有必要为教师搭梯建桥,创造提升教师的条件——让教师成为学习共同体的一员。

构建学习团体。现行的农村学校教师专业成长培训上存在的一些弊端,如重形式、轻实质;少主动学习、多被动参与等。这些弊端不消除,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必将是一句空话。当前我们农村小学要积极探索教师专业成长有效策略,如优化、整合学校教研与培训资源,构建教师专业成长的机制,沟通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等等。其中一项极为重要的措施是搭梯建桥,构建起一个个学习团体——让教师成为学习共同体的一员。这些学习共同体可以是以教师办公室为单位,也可以以村完小为组织,还可以以教师兴趣相同、工作任务相同等为载体,这样体现学习的方便性、灵活性、实效性。为此我们建立了一个个形式多样的团体即学习共同体,如中心理论组、师徒学习小组、教师沙龙、博友之家、读书会、教育论坛等,要求教师根据自身喜欢选择参加一个及以上的学习共同体,成为其中的一员。让教师在学习活动中真真切切得到尊重、得到帮助、得到关心,从而激活教师自己成长的需要,成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

@_@我是分割线@_@

丰富团体内涵。现代学校应该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学习型组织,研究发生在学校教育教学现实场景的真实问题,以及提升常规教学水平的一切方面。培训和学习是最大的福利,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各个学习共同体积极展开开放型的学习活动,保证有充分的信息流入本组织,保证让信息进行自由传播和创新,使每个学习共同体富有生命力。比如在教育论坛的方式上我们实施了三阶段:主讲式论坛、团队式论坛、头脑风暴式论坛,使每个学习共同体的成员在其中受到感染、启发、震撼。我们提倡互动的学习制度,就是在开放的基础上实现组织内部以及同外部在学习上充分互相促进,同时把学习纳入工作和生活程序之中,使之互相促进。为此我们学校建立教师周前业务学习会议制度、中心理论组学习会制度、课题组定期研讨会议制度、教师校本研训制度、课题组成员挂钩联系一个教研组或科室的制度、学习收获定期汇报制度等。活动时有记录,定内容、定主讲人,学习后实行反馈,从而较大的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保证了学习的质量。

革新活动方式。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考虑农村学校网点分散、集中学习困难的特点,变过去教师“走上来”为现在领导和骨干教师“走下去”的方式,深入完小和教师对学习共同体进行指导和引领;变过去的领导“一人讲”为现在的参与教师“大家讲”方式;变过去活动的“散漫型”为现在的“重点突出型”。活动方式的革新,为共同体的学习带来了全新的面貌。在活动中教师们积极讲述自己执教中的一些成功案例,从中的所采取的教学策略;教师们也乐意摆一摆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疑难。大家学习研讨的氛围十分浓厚,共同来研究解决的办法。这样使学有方向,学能致用,在学习中偿到甜头,增强了后续学习的动力。我们发现有很多教师已经开始把学习当作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不少教师把写教育教学反思看作生命历程中的一种体验,他们不断探究,不断进取,刻苦执着的学习和思考,成为自主成长型教师,很多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不长的时间内走进了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甚至名师的行列,其中不乏中老年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