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是落实《纲要》的基础

时间:2017-09-30 管理制度 我要投稿
新《纲要》的颁布对幼儿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对幼儿教师的理念和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新时代的幼儿教师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不断的更新知识体系,走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道路。因此,自《纲要》颁布以来,我园始终注重将《纲要》的理念不断的向实际行为转化,与日常的保教工作相结合,以教师发展和幼儿发展为目标,优化教育过程,提高教研质量,拓展教研的多种形式,注重教研的有效性,力争让每次的教研都能让老师们有所思、有所获。经过几年的实践和反思,我园深刻的体验到了落实《纲要》的重要性。

一、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是落实《纲要》的基础。

教师是幼儿园教育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力量,是高质量幼儿教育中最主要、最直接的创造者。因此,落实《纲要》精神的关键在于教师从观念和实践层面都要有所转变。观念是行为的先导者,只有更新原有的观念才能真正的去落实《纲要》。为此,我们通过各级培训和园本培训促使教师在原有观念上的转变,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园本培训中,我园始终坚持把学习《纲要》作为每学期开学必须进行的工作,组织了以园为单位的集体学习,内容以深入学习领会《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组织教师学习了有关《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陈鹤琴教育理论、体育教育理论及背景及基本思想、教育内容、实施、教育评价方面的相关纲要解读文章。并通过思考、讨论、联系实际谈体会等形式,使教师更新了儿童观、知识观、教育观、方法观,用《纲要》精神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指导教育实践,提高了教师在实践中更好的贯彻落实纲要的能力。其次,鼓楼区举行的各项培训也为我们提供了多途径的学习机会,有园长培训、片本培训、骨干教师培训、菜单式培训、新教师岗位培训以及各个领域的培训班等等,形式多样的分层培训满足了不同能力水平教师的需要。在学历培训方面,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江苏省教师自学考试、函授、进修等形式的学习,逐步提高学历层次。

二、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将《纲要》精神落在实处。

我园是大专院校的附属幼儿园,教科研的开展一直处于比较滞后的状态,与其他幼儿园的交流也相对较少。结合我园的实际情况,我们意识到一方面要将《纲要》的理念贯彻到日常保教工作中去,另一方面还需加强与外界的接触,扎实有效的开展教科研工作以促进教师队伍的成长,才能真正的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促进幼儿园的发展。

针对我园年轻教师较多的情况,开展了不同领域的教研组,以理论学习和观摩课例为载体,进行听课、交流、再听课、再交流的不间断的研讨。同时,还采用了不定期抽查随机听课的方式对教师的实际工作进行考核,以此增强了教师对日常教学工作的重视。每学期要在园内的教研组开放1—2次教学活动,通过切身的体验和同伴的帮助切实的提高了自身的各项能力。

自从参加《纲要》试点园活动后,大大的促进了我园与外界的接触。数年来,我园参加了区组的各项活动,每一次活动我们都认真对待,让园内的骨干教师参加,并及时在园内反馈交流,在行为上进行延续和跟进。同时,我园还承担了数次对区组的开放活动任务,接待其它幼儿园来园观摩研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每一次的来园指导对我们来说都是极好的提高机会,教师在一次次的交流和思想碰撞中获得了提升。

近几年来,我们以园内市级立项课题《幼儿园体育器械一物多玩的研究》为依托,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逐步开展教育活动的实践,组织了一系列课题研究型的教研活动。在一次次的教研活动中,教师们围绕这一主题设计出小、中、大班的各个年龄阶段的体育器械的不同玩法,在体育活动中,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设置不同的游戏,将幼儿平时十分熟悉的器材运用到游戏之中,和幼儿共同探讨器材的玩法,并将这些活动贯穿到幼儿的日常体育锻炼当中,促进幼儿之间互相模仿、交流、合作等社会性行为的发展。通过对体育活动中“一物多玩”的研究,探讨体育器械及其他材料的多种玩法、分析教师在活动中的指导策略以及“一物多玩”对幼儿与教师的发展意义,为教师提供可操作性的建议与指导,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本园体育教学质量。

三、强化管理绩效,注重园本教研的实效性。

在幼儿园管理的诸大要素中,人是管理的核心。每个教师的世界观、价值观、知识水平、业务能力、生活状况不同,要善于根据每个教师的特点启发、疏导她们,以领导的谦虚,诚心得到大家的信赖,以感情为纽带,使每一位教师都有成就感、主人翁意识。《纲要》中“以人为本”的先进理论不仅要在幼儿工作中有所体现,还应在幼儿园工作的方方面面都有所渗透。我园每年都召开1—2次全体教职工大会,大会民主平等,各位教师集思广益,共同制定园内各项工作制度,总结过去的工作成果,分析现在的情况,规划将来的发展道路。人性化的管理为我园创设了一个平等、积极、团结的工作环境。

根据区《纲要》组的学期计划,我们针对本园实际情况及教研课题制定了本园的工作计划,组织教师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根据计划,我们每学期的教研活动首先必须做到按时开展,保证活动的及时性;其次,在每次教研活动前,布置相关的任务,使每位教师心中有数,充分做好下次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同时把检查组员教研活动前的准备工作、教研活动后的实践反思也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来操作。为了肯定教师的工作实绩,调动组员的积极性,我们在期末时又运用考核制度通过教师自评、互评、组长对组员的考评等考核形式考评教师,并公开组长对组员的考评名次,使考评具有真实性、公正性,增加考评透明度。要求每学期人人有一份专题研究总结,公开两次专题研究的教育活动,参加六次观摩评析活动,写十篇有质量的专题随笔,通过这些细化和量化后的制度的建立,增强了可操作性,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组织与实施能力、评析能力、专题研究能力、研讨能力及撰写能力。通过这些从而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及实践中应用的能力,真正发挥教研的实效性。

四、专家引领,加强对话与交流。

自《纲要》成立以来,我园一直在张辉娟老师的这组参加各项观摩学习活动,先后有6名教师参加。每次的观摩与研讨,我们在张辉娟老师等专家的引领下,都有很多的思考和收获。我们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运用从《纲要》组学来的方法,不断的改进我们园内的教研模式,特别是对教研活动的组织形式以及主持人的策略有了全新的认识。活动前,让老师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等方式收集资料,有针对性的充实理论修养;活动中,老师们交流看法,形成畅所欲言的碰撞式的研讨氛围,大家分工合作,从不同的方面梳理活动过程。老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也正是靠这样一点一滴的积累来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