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了有效教研活动的开展,使教师在“磨”课的过程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时间:2017-09-30 管理制度 我要投稿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中,《纲要》组伴随着我们走过了五个春秋。在和《纲要》组共同成长的日子里,我园教师队伍的成长是非常显著的。在专家的指导和引领下,我们在实践中研磨,在反思中成长。渐渐地将《纲要》的理念渗透到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中,使《纲要》精神在教育实践中得到充分地体现。同时,让我们的孩子在教育过程中受益非浅。

一、促进了教师在工作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转变教育观念。

我园年轻教师占大多数,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特别是思想观念转变与实践、行动的脱节,时常会给学习和研究带来许多困惑。因此,参加《纲要》组以来,我们根据幼儿园实际存在的问题,加强了教师的理论学习,逐渐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教师积极参加区《纲要》组活动,并将每次活动都视作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认真做好记录、积极反思教学。在周二的业务学习会议上,还需要向其他的教师介绍学习、观摩活动的内容,分析活动中的指导策略、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以及自己对教学活动所持有的观点等。在反思中将自己的心得与全园教师交流、分享,从中获得启示,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此外,我园组织教师积极申报区教师进修学校的社会、语言 、体育、数学、游戏、现代技术教育等研培班的学习。在活动中,教师们的学习态度端正,活动中能认真做好记录,在幼儿园工作繁忙的情况下,也能按时完成教研组长布置的各项作业任务。在幼儿园的业务会议上,她们还将在研培班学到的新理念、新做法毫无保留地传达给其他教师,边学习边研讨,从中领会《纲要》的精神实质,使全园教师从中获益。

二、促进了年级组的有效备课,使教师在研究教材的过程中提高活动设计能力。

我园在参加《纲要》组的活动中,得到很多启示,特别在备课形式上,我们有了一些新的尝试和做法:采取年级组集中备课的形式,充分发挥教师在备课中的主动性。通过分析和讨论,让每位教师有自己重点备课的领域,同时帮助和提高新教师对活动的理解,以便更好地开展课程教学。 教师在熟悉教材教法的基础上对二次备课需要做精心地准备,力求课程和孩子的发展水平相适宜。首先是看目标:是否适合本园本班的孩子,是降低目标,还是提升目标;其次是看重点:通过活动孩子能否掌握重点,教师预计的难点是什么?通过什么策略帮助孩子有效地学习?第三是重过程:过程是否适合本班幼儿,每一步还有什么需要变动的;第四是课前准备: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包括挖掘家长可利用的资源。我们还采用参与式学习方法,共同解读教材,使教师了解教材的不同设计,通过不同的案例进行分析,解剖案例中不同的设计方法,以问题的形式进行展现,然后,大家一起讨论解决,使方案活动设计更完整,案例剖析更直观、更形象,也更适合我园的园情和班情。通过这样的备课活动,教师在实施过程中有了新的认识,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乐意提出各种问题和建议,使大家在学习中以问题为线索,解决当前的困惑。教师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一种从反思中寻找问题答案,从同伴互动中解决问题疑点,不断提升新理念,更好地实践新教材的教育行为。

三、促进了有效教研活动的开展,使教师在“磨”课的过程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2006年,我园在省特级教师陈国强老师和区教研员张辉娟老师的帮助与指导下申报了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科学与技术教育研究中心的“十一五”规划课题的子课题:“幼儿科技小制作活动的实践研究”。在教研活动中,我们结合对《纲要》的学习和领悟,通过课题研究加深对幼儿科学启蒙教育重要性的理解,感受到了教科研工作的实效,体验了思考的乐趣,促进了教师队伍专业化成长。

(一)开展课题研讨活动

认真学习幼儿科技教育书籍以及课题组网上传过来的学习材料。通过理论学习、日常科学区的小制作活动、教学观摩、课题研讨等一系列活动,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科技教育的理念和特点,认识幼儿科技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

我们深深感到: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在我们的身边,科技无处不在。这使我们有了强烈的使命感:要培养孩子从小学科学、爱科学,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学习一些粗浅的科学技能。我们还积极地对鼓楼区纲要园和龙江片的幼儿园上公开课,让大家都来了解幼儿园开展的科技教学活动,在专家和区教研员的指导下,在姊妹园的观摩与评析中使全体教师获益匪浅。

(二)开展区域科技小制作(探索区、制作区、展示区)

我们在小、中、大班均投放了适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的动手动脑的科学操作材料。并按探索区(科学区)、制作区(美工区)、展示区(走廊或班级展台上)加以划分,让孩子们在做中玩、在做中学,享受探索、思考、尝试的过程,体验由失败到成功的乐趣。老师们还结合班级孩子的经验水平,在制作的整个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指导,采用相应的指导策略。如:中、大班利用图标的展示形式帮助幼儿解读制作的过程,小班注重课前的引导和制作兴趣的激发等。

(三)探索有效教研模式

在课题项目组的指导下,我们探索运用了新的教研模式——研磨。研:是指一课多研,磨:是指一课多磨。 通过学习,我们懂得了一个优秀的科技教学活动不仅仅是“备”出来的,更是“磨”出来的。 “磨”课是一个过程,这比以往听讲座、听课、评课等研修要花更多的时间。例如:教师在开展活动的整个过程中,要经过选题—→材料—→实施—→反思—→再实施—→再反思等几个环节。通过磨课我园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得非常快,教师自主建构的能力逐渐提高。通过教研活动我们的体会是:一个好的教学活动设计是在反复研磨中产生的,需要教师根据多次教学后的经验积淀,加以不断调整而形成,是经验和教训的集中体现。对整个过程的研讨要求是:

1、选题——要根据孩子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和兴趣以及教师对科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2、材料——教师要对材料有透彻的理解,让孩子充分地探索材料,直到操作成功。幼儿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去观察、操作、发现、探究,因此,教师投放什么材料以及什么时候投放,孩子怎么用都需要我们研究。

3、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会发现很多的问题,孩子的反映和教师的设想会有出入,我们要关注的是孩子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学,教师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引导,大到整个活动流程,小到一个提问,都需要教师不断地琢磨。

4、反思——在实施活动后,教师要根据教学的效果以及产生的一些问题进行详细地分析。包括师幼经验的准备、材料的准备、提问的设计、幼儿的应答和表现等。从中积累经验,汲取教训。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教研活动的实质是“磨”课。教研组的“磨”,最终是为了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能有所感悟,教师们将这些点点滴滴的感悟汇在一起,通过整理和加工,并联系科技理论知识,撰写教育叙事研究,这对提高专业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杂志社、市、区举办的案例评选中,我园有多篇活动案例获奖!

(四)在课题研究中的收获与反思

在为期两年的研究过程中,在《纲要》和幼儿科技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开展了各种观摩活动,在反思的同时,我们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在选择和设计活动方案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趣味性和可接受性。二是启蒙性和科学性。 三是要选取有代表性的、幼儿能够有效学习的内容。

从上学期开始,科技教研组进入全面研究阶段,通过网上学习和实践操作,给我们最大的收获是如何将“教会”变为“学会”,老师们也经历了一个转变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边实践边研讨从“教会”到“学会”的转变过程最终形成了共识,那就是:“教”是回应的策略,“学”是探索的感悟。

四、促进了我园教研活动质量的提高,使教师不断成长

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我们以《纲要》为行动指南,结合课题研究,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在观摩了区纲要组开展的以园为本教研活动后,我们受到了许多启发,也找到了差距。针对幼儿园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进行了深入思考:例如:教研活动中心议题的设计;怎样围绕中心议题展开讨论;从中心议题里分出若干小问题的讨论;主持人应该怎样倾听和归纳总结教师们的发言;在主持的过程中,怎样帮助和引领教师承上启下,掌握正确的科研思路和方法等等。有效教研活动的开展,锻炼了课题主持人组织教研活动的技能和水平。同时也使教师在教研活动中深入地对某个问题展开讨论,在和组员的思想碰撞中阐述自己的观点,提高反思能力,获得新的经验。

我们深切感到:通过参加区纲要组活动,给了幼儿园和教师一个展示与磨练的平台,在展示与磨练的同时,也使自身的专业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同时也促进了园与园之间的交流。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有效的教研形式得到了推广和辐射,在专家和教研员的引领下,使各幼儿园的课题研究和教育教学水平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和提高。今后的研究工作将会更加充满艰辛,也会更加精彩!同时,教师也会收获得更多!我们辛苦并快乐着!借此机会,再次感谢《纲要》组的支持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