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师幼互动中如何调整教师角色,体现幼儿主体性位置

时间:2017-08-22 经验论文 我要投稿
峨眉实验幼儿园 任琼芳  幼儿与教师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称之为“师幼互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就是通过师幼互动来表现与完成的。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师幼互动是指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教师和幼儿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心理交互作用或行为的相互影响,它是教师、幼儿各自人际互动系统中的一种特殊和主要的形式。观摩许多幼儿园教育活动,发现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在师幼互动中,教师总是占据着绝对“高度”,绝对优势,老师处于一种强势地位,幼儿在互动中总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顺着老师的思想思考问题,甚而至于老师说了算,幼儿只能这样接受,也就是说,在师幼互动中,缺失了幼儿应有的主体位置,使师幼活动成了明显的教师“说教”或展示教师技能的表演。那么,如何真正体现幼儿的主体位置呢?我认为,教师应该明确自己在师幼互动中所扮演的角色。那么,教师在师幼互动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

1、教师是师幼互动的支持者

教师是师幼互动的支持者,这种支持包括两个方面的支持。一是对幼儿的学习活动提供物质上的支持。物质上的支持包括创造丰富的物质环境,为幼儿与物质环境互动提供前提和基础;在幼儿缺乏或需要某些学习资源时及时地提供给他们。一是心理上的支持,也就是精神方面的支持。心理上的支持首先是指教师对幼儿的关怀、尊重和接纳的态度;对幼儿自发的探究活动、新异的想法和发现的支持、肯定和鼓励;还有对幼儿的问题、困难和需要的敏锐的把握,对幼儿想法和感受的倾听与接纳等。比如:在中班主体教学《认识汽车标志》中,首先师生收集了各种汽车的图片,张贴在主题墙上,通过观察图片,教幼儿识别各种汽车标志,并提供绘画工具,给幼儿充分的时间,让幼儿自己动手或与同伴合作绘画这些汽车标志(自主设计的也行)。在提供物质支持的同时,注重对幼儿心理上的关注,当幼儿对汽车标志的形象认识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时,我都点头表示尊重,绝不武断抹杀幼儿的想象;对幼儿画的汽车标志不完美或变形时,依然表示肯定,给以鼓励,并把每个幼儿的作品都展示在主题墙上,提高幼儿学习与参与兴趣,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另外,我们在区角里投放了许多玩具汽车,让幼儿给每个玩具汽车贴上标志,尊重幼儿意见,提供幼儿所需材料,为幼儿的进一步学习、实践、探究提供基础条件。正是这样的支持,我们班的孩子现在能认识街上行驶的各种标志的汽车,说实在的,他们比我还能识别。一但发现新的标志还会画到学校来和老师、同学分享,并且有的孩子还调查起了哪种标志的汽车贵,哪种标志的汽车便宜,区角活动中,还有孩子开始对玩具车进行拆装了,想学着造汽车了。以此让我认识到教师对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有利于为幼儿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和宽松的心理环境。就是这样,教师作为活动的支持者,通过为幼儿提供自由的时间、空间以及材料,让幼儿自由探索,间接地帮助幼儿进一步探索有兴趣的问题,使主题顺利发展,极大地保护了幼儿在探索活动中的主动性。

2、教师是师幼互动的合作者。

我们说教师是师幼互动的合作者,就是说教师要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学习活动中去,共同促进学习活动的不断延伸。《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有利于淡化甚至消除那种“教师在上、幼儿在下”的师幼关系,变“填鸭式”的活动为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我们现在的师幼关系,很普遍的显现着“教师在上,幼儿在下”的现象,许多教师总把自己当成高高在上的成人,不肯蹲下来与孩子平起平坐,造成了师幼互动中孩子主体地位的缺失。那么,教师怎样让自己成为师幼互动的合作者呢?我觉得就是让自觉蹲下来,在师幼互动中,和幼儿一起动手动脑,直接或间接地抛给幼儿一些问题,与幼儿一起深入探讨,而不是把自己当成知识的撒播者,直接让孩子去接受你的答案,我们应多创造机会,让幼儿在互动的体验中,自觉的接受知识。在和幼儿探讨《用什么材料制作帆船最好》时,我准备了一些材料(纸片、泡沫板、玻璃板、塑料板),让幼儿选择制作一艘帆船,到底用哪种材料做船身最好呢?答案很简单,所以很多老师往往忽视了这一点,直接的就给孩子说去了该选的哪种材料。为了让孩子们心服口服,我把自己也当成了一个初次遇到问题的孩子,和孩子们一起通过实验验证。我和孩子们把四中材质放进大水盆里,看看哪个能浮起来,让孩子们在事实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并且明白了为什么要选这些材料而不选哪种材料的理由。材料选好了,我们以组为单位,(一组缺了一个小朋友,我就被分到了那组)大家齐动手、分工合作,有的剪、有的粘、有的画、有的贴。遇到困难大家商量,好的方法大家分享,虽然时间花的有点多,但孩子们兴趣很浓,每组都造了一艘自己设计的帆船。我请孩子们给自己的帆船取上名字,放在大水盆里,看到自己的帆船平稳的漂浮在水面上,孩子们开心极了,指着帆船对我说:“任老师,你看!”,我会心的笑了,因为那里也有我的功劳。我感想:教师与幼儿之间平等的“抛接”要比教师居高临下的“抛给”更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教师扮演好幼儿的“合作者”,与幼儿一起运用过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实际操作,获得新的经验,这样既能在师幼互动中体现幼儿主体位置,更能促进幼儿主体能力的发展。

3、教师是师幼互动的引导者

我们都知道,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的,引导者的角色是教师最难扮演好的角色,它需要教师对幼儿学习状况的了解,需要教师对幼儿在互动中面临问题或矛盾冲突时的正确把握,需要教师对这些状况进行价值判断,找出他们与教育目标之间的联系,从而来指引幼儿向着积极目标方向发展。教师的引导并不意味着对幼儿问题与困难的包办代替,为了促进幼儿学习的不断深入,教师的作用不仅在于“解惑”、点拨,有时可能还要“迷惑”,幼儿教师作为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引导者”的角色是不可替代的,同时这一角色的成功扮演也是教师过硬的教育教学技术和优秀的专业能力与素养的充分体现。在和幼儿共同学习了《用什么材料制作帆船最好》之后,我们接着探讨了《怎样让帆船行驶起来》这个问题。我是这样引导的:师:“孩子们,帆船行驶需要什么呀?”“风”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师:“可是我们的帆船在水盆里,怎么让它行驶呢?”幼儿:“给它点风。”师:“那我们怎样给他风呢?谁有办法?”孩子们议论了起来,一会儿,我看到几个孩子举起了小手。于是,我请孩子上来示范自己是怎样让帆船行驶起来的。有的用口吹,有的用手扇风,有的拿书扇风,有的干脆用衣服扇风等等,反正周围能派上用场的都想到了,全过程我也像个孩子一样跟他们一起实验,有时甚至装傻,让孩子们来帮我,孩子们的思维得到发散与拓展,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现。看到帆船行驶起来,孩子们的脸笑成了一朵花。我的心里也洋溢着一种喜悦感。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教育是以游戏活动为主的师幼互动,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定位面临着新的思考,教师的教育技能面临着新的挑战,教师与幼儿之间应该建立的是一种平等的师幼关系。教师身上所承载的文化、经验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倾泻”,而应是平等的对话、巧妙的引导;不应是“灌输”,而应是分享、互动。在日常的师幼互动中,教师要像父母一样在物质和心理上支持幼儿;像导师一样在困难中引导和帮助幼儿;像朋友一样在互动中与幼儿亲密合作,也就是说,教师在互动中要做好幼儿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充分调动幼儿的主体能动性,还幼儿的主体位置,为幼儿得到更好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