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活动目标设置的问题和对策

时间:2017-08-22 经验论文 我要投稿
教学活动目标是每一次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活动的归宿,它有助于教师把握幼儿发展和教育活动的方向,明确幼儿经验的提升点;还可以帮助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幼儿,了解目标对幼儿的适宜度。为此,教学活动目标的制定很重要。在教师制定教学活动目标时,也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活动目标的主体不统一

教学活动目标在表述时可以以教师为主,也可以以幼儿为主体。但无论采取哪种表达,主体都必须前后统一,这样才能体现对目标的整体思考。然而,在活动目标的表述中,通常存在活动目标主体不统一的现象。例如小班活动《我的家人》中原有目标是“学会用简单的句子谈论自己父母的工作,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父母对自己的爱护;培养幼儿爱家庭的情感,知道关心长辈,听大人的话“前提一条目标是从幼儿的角度表述,后面的目标是从教师的角度表述。

通常来说,从教师角度出发制定的目标为培养目标,常使用“引导”、“培养”、“鼓励”、“促进”等词汇来表达,强调的是教师做的,反映教师对自己教育手段或者教育行为有预想的期望值;从幼儿角度提出的目标是发展目标,常用“学会”、“了解”、“能”、“知道”、“感受”、“乐意”、“懂得”、“发现”等词汇,强调的似乎幼儿学习后获得的发展和变化,反映教师心中对活动推进幼儿发展的内容、方向和程度有预想的期望值。

相对而言从幼儿角度表述的目标指明幼儿通过学习应该达到的发展要求,能突出反映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主题地位,体现对幼儿个体经验及发展的关注,体现尊重幼儿的理念及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思想;同时,更可使教师转变观念,更多关注活动中幼儿的行为和表现。为此,我们主张从幼儿的角度提出活动目标。基于这样的思想,活动目标定位“学会用简单的句子谈论自己父母的工作,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父母对自己的爱护;体验爱家庭的情感,知道关心长辈,听大人的话。“

活动目标过于笼统和宽泛

教学活动目标是教学目的和任务在活动中的具体化,是最具操作性的目标,应该具体、明确、有较强的针对性,容易评估。然而在活动中大而无当的目标也长存在如“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乐于参加集体互动,并感受快乐”等这些目标过于笼统,看不出本次活动的达成度。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根据本次活动的设计意图,将活动目标具体和细化,兼顾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平衡。在认知目标上,教师可以从本主题活动的关键词出发将之分解,分解时注重指向经验的具体化、经验获得范围的具体化和经验获得手段和方法上的具体化。在情感目标上,教师可以结合活动内容,明确情感的落脚点和情感表达表现的方式。通常来说,情感的落脚点可以是“爱好、快乐、自豪感、乐趣”等。

@_@我是分割线@_@

情感表达表现的方式可以是“亲身感受和体验”“语言交流和表达”“非语言的表达和表现”。总之,活动目标的制定要抓住核心目标,合理控制拓展的木包。例如小班健康活动《神奇冒险》原有目标是“训练幼儿的平衡能力,锻炼幼儿的弹跳能力”,修改为“掌握1米内短距离间的弹跳,在用轮胎创设的各种环境中,感受运动的快乐”。

以过程代替目标

在活动设计中,部分教师制定的目标过于繁琐、细致,起不到应有的导向作用,表现为教师一些过程代替写目标,只写了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式和方法,没有分析这种方式和方法背后的目的和最后的达成结果是什么。例如小班活动《爸爸妈妈》原有目标为“分别比较爸爸妈妈的样貌、衣着;把自己装扮成爸爸妈妈,感受模仿成人的快乐。“老师未解释比较爱爸爸妈妈的样貌、衣着的背后的价值定位是什么,所以目标可以调整为“通过比较爸爸妈妈的样貌和衣着,学会按照性别将物体进行分类”。

如今课改提倡淡化结果、注重过程,但是关注过程不是关注过程本身的形式,而是关注过程对于儿童发展的作用,关注一次具体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和意义,为此,教师应该明确活动的价值定位,准确分析和表达活动背后的价值。

活动目标纬度不全面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内容是全面的,可以相对划分为五大领域,同时各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和技能的发展。因此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应从五大领域(教育内容纬度)及发展幼儿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动作和技能(心理结构纬度)这两个纬度,来涵盖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传统的教育观和儿童观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将儿童看作是被动的接受者,老师在备课时过多的关注知识、技能的达成度,对情感方面的目标关注比较少。但是也有个别的教师在设计目标时把一些情感作为唯一的价值取向。理想的活动目标设计应该整合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分析教材、分析幼儿,在活动中充分考虑挖掘其多方面的教育价值,进而促进幼儿多个方面的发展。例如小班活动《我送妈妈一个吻》(健康)“愿意和老师、同伴一起游戏。积极参与游戏,感受爱妈妈的快乐”。修改为“,学习走S形方式运送物品。积极参与游戏,感受爱妈妈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