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索活动《快纸片和慢纸片》教学思考

时间:2017-10-22 幼教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探索活动主张幼儿在自我的探索和操作中,主动从环境中获取知识,并能大胆的与他人进行交流。在主题“快快慢慢”中,曾组织过一个科学活动《快纸片和慢纸片》,在这个活动中无论是探究发现,还是交流表达,孩子的参与兴趣始终十分浓厚,从中获得较好的发展。不过,整个教学过程,从头到尾只有两张纸片,为何会引发孩子积极地探究呢?把教学进行回放,从中寻找答案.

教学回放:

环节一:纸片落下来(教师事先在每张桌上放一个篮子,篮子里装着够每个孩子一张的蓝纸片)

(1)猜测纸片落下来时状态。

师:今天我们用纸来做游戏,让纸落下来,请你猜猜纸片会是怎么落下来的?(幼儿猜测它落下来时的样子,教师及时用笔记录)

幼1边说边动作:可能直直的落下来

幼2:可能是这样(

幼3边说边左右移动:可能是这样这样

幼4:可能是弯弯着落下来

……

师:大家想到了很多落下来的样子,可是光猜可不行,到底怎么样,大家还是去试一试。

(2)幼儿探索,并交流纸片落下来时的样子。

师:发现纸片是怎么落下来的吗?

幼:是翻着滚下来的

幼:是左右摇摇摆摆飞下来的

……



环节二:快纸片和慢纸片

(1)提出问题

师:小纸片落下来时有时会打着滚,有时会摇摇摆摆飞下来,那是不是纸片落下来会一样快呢?请你把两张纸片从一样高地地方同时落下来,看看会怎么样?(教师将红纸片投放进篮子,供幼儿自主取)

(2)幼儿探索并交流发现

师:你们发现谁落下来快?

幼1:我发现红纸片先落下来,比较快。(演示给大家看)

幼2:我发现蓝纸片快。(也演示给大家看)

师:咦,同样地两张纸怎么会有时这张快,有时那张块呀?

幼:我发现了,他(指第二个幼儿)刚才的蓝纸片有点弯(可能风吹的),所以快了。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这么细小的地方都被你看到了。看样子,什么都是不一定的,有很多变化会影响纸片落下来时的快慢。

环节三:纸片变一变

(1)提出问题

师:那如果把纸片变一变,落下来时会怎么样呢?请你等会儿把蓝纸片变一变,红纸片不变比一比,看谁落下来快好吗?

(2)幼儿探索,并交流

师:刚才,你是怎么变的?谁落下来快?

幼1:我把蓝纸片弯了一弯(弯成一个圈),蓝纸片落下来快。

幼2:我把蓝纸片卷了一卷(卷成蜗牛背,因为孩子在手工去有做蜗牛的经验),蓝纸片快。

幼3:我把蓝纸片折了(折成一个小的三角),蓝纸片快。

……

师:都是谁快?

幼:蓝纸片

师:纸变了一变以后,落下来的速度就变了。那他们三个如果一起落下来,又会谁快呢?(三位幼儿演示后发现折成小三角的最快)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幼:小的最快

师:原来,同样的一张纸变得越小落得越快。



延伸活动:

师:如果再把这张蓝纸片纸变成纸蜻蜓,它又会怎么落下来呢?

区角活动:

师:如果是不一样的纸(厚薄、纸质等)它们又会谁快谁慢呢?

思考:

虽然至始至终只有两张一样材质、一样大小,不一样颜色的纸张,但唤起的却是孩子积极地探究与深入地发现.其实原因很简单

@_@我是分割线@_@

其一:探究的问题,贴近幼儿的已有经验。中班幼儿对事物的理解能力逐步增强,但是只是逐步理解周围世界中一些表面的,简单的因果关系,其思维主要还是依靠具体事物的形象和对它们的联想。因此,活动抓住中班幼儿的思维特点,提出适合他们能力的探究问题:纸片会怎么落下来的?两张同样地纸谁快谁慢?如果改变一下又会怎样?……这些探究,让孩子们能够跳一跳够得着(如果在第一次的活动中就提供很多不一样材质的纸,对刚升中班幼儿来说是容易产生干扰,出现思维上的混淆),同时又具有一定挑战性,孩子的探究兴趣当然浓厚.

其二:把握好提问,充分发挥了材料的教育价值。科学活动中的提问关系着探究的不断深入。因此在设计问题时应把操作材料与教育目标联系起来。我们可以通过提问获得揭示有关现象和事物间关系的答案,也可以通过提问引发出更深层次的探索.在教学回放中可以发现,每一次的提问都是上一次探究的小结,同时又诱发孩子下一次的探究:“小纸片落下来时有时会打着滚,有时会摇摇摆摆飞下来,那是不是纸片落下来会一样快呢?""看样子,什么都是不一定的,有很多变化会影响纸片落下来时的快慢。那如果把纸片变一变,落下来时会怎么样呢?""纸片越小落得越快,如果再把这张蓝纸片纸变成纸蜻蜓,它又会怎么落下来呢?”……每一次的提问,逐步把教学活动的材料——纸片引入,孩子们带着教师提出的一个个问题,积极与纸片进行互动,使探究活动一步步走向深入,最终实现目标:探究纸片下落时不同状态和速度,乐意交流观察到的现象;感知纸的形状改变会使下落速度发生变化的过程。

最重要的是,活动并未结束,随着孩子发现欲望的不断增长,在延伸活动、区角活动中,他们的探究还在不断延续。

科学活动中材料的投放和设置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自主性学习。材料并不在于多少,关键是要根据科学教育目标和内容,选择恰当的、适合年龄特点的物质材料,并且适宜投放(投放时间、怎么投放都很关键,在上面的教学活动中也很关注这方面),科学合理地使用材料,才能有效支持孩子的操作活动,维持孩子的科学探索兴趣。

小纸片,大效益,这也是“用尽”材料的一种体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