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家长看孩子——读《和孩子一起跳舞》随感

时间:2017-11-14 家庭教育 我要投稿
说起中美两国的教育,人们普遍的看法是,中国的基础教育是打基础的教育,“学多悟少”,而美国的教育是培养创造力的教育,“学少悟多”。 确实,中美两国的教育有着极为不同的传统,差异之处颇多。但最根本的差异还是体现在儿童观、教育观、知识观上的文化背景的差异。

在《和孩子一起跳舞》中,吴放老师就谈到在美国呆了二十多年的她,也逐渐改变了自己的儿童观,除了由于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中接纳了很多新信息外,与许多美国家长的接触也对她有很大的影响。她还通过面对面地对美国家长进行访谈,来说明国外和国内家长的教子观念有很大的不同。

面对自己的孩子,美国家长最关心的是:1、自己的孩子是否正常,如果不是,该如何为孩子寻求帮助。2、自己的孩子是否快乐。3、关心自己的孩子今天比昨天是否又有了新的进步,而不是总把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比较。美国家长是为了孩子的成长而不是为了自己的面子而关心孩子。

美国家长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而不是单方面的技能。在第一封信中,我们认识了乔嘉的妈妈——丽莎。她总能根据乔嘉的兴趣,和他一起扮演不同的动物,并在这个游戏过程中,以游戏性的对话引导乔嘉了解有关的知识和专用词汇,这样乔嘉的创造力也得到了发展。假如丽莎不能随时随地为乔嘉提供一种自由创造和想象的活动空间;如果她不参与孩子的创造过程,而是去要求孩子按照一定的模式发展;或者像国内有些家长那样让孩子死记硬背一些他自己都不理解的知识,乔嘉就不是现在的乔嘉了。

美国家长注重帮助孩子战胜困难。美国的家长不担心孩子失败,因为他们认为失败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所以从孩子很小的时候起,美国的家长就给孩子各种各样的机会来接受锻炼,承受痛苦。

@_@我是分割线@_@

我们经常看到,当孩子摔倒在地时,国内的家长一般都会赶紧跑过去,一边扶起孩子,一边嘴里念叨着:乖宝,疼不疼?不哭不哭,给你买好吃的。。。。。。而美国家长不会马上跑过去扶孩子,就算孩子哭得再厉害,他们也只会在一旁鼓励:好孩子,自己摔倒自己爬起来,爬起来继续走,好样的!别看这简单的几句话,其实包含了家长对孩子能力的信心,给孩子即时的指导以及对孩子作出努力的鼓励和表扬。而国内的家长则习惯为孩子代劳,舍不得孩子吃苦。在第四封信中,盖儿的妈妈柔珊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面对自己身有残疾的孩子,她并没有放弃她,而是从小为她创造条件,让她成为一个自强、自信、积极、乐观的人。

美国家长把孩子视为独立的人。他们认为爱不是强迫性的,不能以父母的意志为转移。要尊重孩子,要懂得他们需要的是什么。美国儿童教育学到的一个核心目标就是培养孩子独立思维的能力。

我们不能说美国的教育都好,都成功,比如“把任何东西都变成物质来对孩子进行鼓励”这是美国这个商业化社会对孩子教育的一个缺陷。但他们教育孩子的一些理念和方法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关于如何对待儿童更是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所需要时时关心和重温的话题。毕竟,我们的职业是因孩子们而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