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培养孩子的自信

时间:2017-06-15 家庭教育 我要投稿
拥有充分自信心的孩子往往不屈不挠、奋发向上,因而比一般孩子更易获得各方面的成功。加拿大有句谚语也说:自信意味着已成功了一半。

  然而遗憾的是,在今日加拿大,缺乏自信的孩子仍随处可见。据加拿大《枫叶》杂志报道,加拿大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研究所对全国各地1000余名6岁至12岁孩子所作的专题调查表明,4成人自称对自己“至少一两个方面完全丧失信心”。他们有的对自己的外貌、身高、体重等生理条件没有信心,还有的则对自己的学习能力、运动水平和交友本领感到悲观。而进一步的调查却证实,实际这些孩子往往不论在外貌还是能力上,比一般孩子并不逊色。

  研究还显示,这些孩子之所以缺乏自信,有的甚至自卑,原因“错综复杂”,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完全是后天形成的,与遗传无关。

  7岁的小杰米已对作画完全丧失了兴趣,认定自己不是作画的“料”。原来这源自3年前幼儿园老师对其所画一幅习作的随意评价,没料到这个随口而出的否定却在孩子心中生了根,使其对自己的作画能力产生了怀疑,最后作出了放弃的决定。但在此之前,他已作了几百幅画,而且其中有5幅还得过奖!

  还有的孩子则是由于盲目地对自己要求过高或过于完美而陷入了自卑的泥潭难以自拔。6岁的苏珊一心想夺取学校钢琴大赛的冠军,但未能如愿以偿,由此她断定自己缺乏弹琴的天赋而放弃了练琴。之后,当母亲逼着她练琴时,缺乏自信的她竟手指哆嗦,连最简单的练习曲也弹不好了。

  专家们还发现,不少孩子在改变环境时,也容易否定自己的能力,从而丧失自信。这需要家长和教师在孩子随家迁徙或换学校、升学时,对他们的情绪和心态多加关心,并予以科学的引导。

  值得一提的是,出身于单亲家庭或缺乏亲情家庭里的孩子,比其他孩子更容易产生自卑。原因很简单:他们往往在心理上缺乏有力的支持。

  至于那些在生理或智力上确实有缺陷的孩子,缺乏自信就更为常见了,而这对他们日后的事业来说,打击可能是致命的。

  此外,一些生活在以东方文化为背景的家庭里的孩子,还可能错误地理解家长所要求的“谦虚为本”,于是往往高估他人的能力,低估自己的能力,由此渐渐自信全失。对这样的孩子,大人应教会他们区分骄傲与自信的区别,带领他们走出误区。

  专家们强调,孩子一旦对自己的某方面的能力丧失自信,还

@_@我是分割线@_@

可能会跟着连带对自己的其他方面的能力也丧失自信,最后造成多方面,甚至全面地落伍。此外,如果发展到严重的自信心丧失,那么还可能会出现更多的生理上或心理上的异常,其中包括:对他人或社会明显表现出抗拒心理(如拒绝上学、自暴自弃、厌恶集体活动等),或有时又表现得对家长和教师过于顺从以致完全丧失自我,跟家长或过度冷淡或过度依恋,经常肚子疼或有其他身体不适,经常无端发脾气,或莫名其妙地故意在他人面前表现得十分自负等等。

  那么,该如何科学、有效地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呢?加拿大专家提出了如下合理化建议:

  一、真诚地赞扬。对于那些缺乏自信的孩子,真诚地赞扬他们取得的每一件成功十分重要。同时要记住:赞扬必须发自你内心。若孩子发现你在故意夸大其辞,或言不由衷,那么这份赞扬的“含金量”就会大打折扣,敏感的孩子就会有“你在做戏给我看”的感觉,或至少认为你对他的期望不像对其他孩子那么高。要避免孩子对你的赞扬“不领情”,你的赞扬应该既具体又准确,如:呀,你的画确实很美,尤其是那金鱼的尾巴,画得真是逼真、漂亮极啦!

  二、中肯地分析。通过你耐心细致又合情理的分析,让孩子明白这么一个道理:兴许别人在某些方面比你行,但你完全可能在另一些方面比他行。当孩子在学习外语上确实缺乏天赋时,你可明确地向他指明,他在数学或歌唱方面可以超过别人。

  三、多提供尝试的机会。提供尝试的机会也意味着为孩子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使孩子感觉到自己的潜能。如,可以鼓励一个因不善发言而羞于上台的男孩为全班小朋友讲故事,当然事前应帮助他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果孩子果真顺利地完成了任务,那么他的自信心势必大增。

  四、设计的要求不必过高。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即增大成功的几率,从而更好地帮助其克服自卑。

  五、让孩子有成就感。除了经常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建议外,家长还可引导孩子做一些对家庭或社区有用或有益的事,诸如种棵小树、买点食品等。要知道,正是由于完成了这些“ji毛蒜皮”的小事,孩子会觉得自己并非无用之人,成就感会油然而生。

  六、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在参加集体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不仅能有机会为集体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而且还能体味到友谊和合作的美妙,而会冲淡其心中深藏的自卑。

  七、随时巩固孩子的自信心。当看到孩子不断因成功而取得了宝贵的自信心时,还要不断地巩固其自信心。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就会每天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巩固这种宝贵的感觉,长此下去,会自然而然地远离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