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运用自然后果律纠正宝宝的不良行为

时间:2017-05-03 幼儿成长 我要投稿
场景描述:在区域活动中,宝宝小朋友跟翔翔争抢起了一块积木,老师看见了,马上走过去对们两人进行了调解,事情暂时平定了下来。可是没过一会儿,又听见小朋友在告状,说还是们两个人在争抢玩具。一了解原来是宝宝看到翔翔手里拿的红色的颜料水的瓶子很好看,也想要。于是又发生了争抢行为。

反思:

事情的起因很明显是由宝宝而起的。在第一次争抢中,老师总是认为一般事情能小化的就小化,不想扩大化,一般让它平息了就好了。而事实上这件事情没有从根本上平息。

我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件事情,必须纠正宝宝的不良行为。宝宝平常对玩具就是有一种占有欲,看见新的玩具和自己没有的玩具就想拥有。作为教师不仅要减少和消除孩子之间产生的这种争执行为,更重要的是要从根本上纠正她的不良行为,最终使她也能和小朋友友好相处,避免类似现象的频繁发生。

这时作为教师就是可以让先远离这个玩具,并让知道靠不正确的行为是不能真正得到这个玩具的。比如说先把这个玩具判给翔翔,让宝宝先得不到玩具。同时告诉正确的与人交往的方法。在碰到类似的现象时都不让他得到玩具,让他的心理产生一种强烈的对玩具的渴望感。

当孩子用期盼的眼光看着同伴开心地玩的时候,也正是的心理发生变化的时候,老师就是可以抓住这个教育的契机,来让孩子体验自己做了不好的事情所带来的不良后果。

我们不妨来运用一下美国教育家卢梭倡导的“自然后果律”,让孩子尝试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可以促使她自觉地去改正自己的行为。建议这时老师不要心软,可以让这种境况持续一段时间,让他的思想发生更激烈的斗争。然后再找他谈话,最好是他自己主动来求老师。引导他,让他认识到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告诉他应该怎么做,让他得到玩具的时候与他约法三章,如果违反了约定,只能得不到玩具。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把老师约束变成他的自律的行为,那样更能使他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错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