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自选商场》听后感

时间:2017-12-13 小学教师 我要投稿
《自选商场》是年轻教师陶老师上的,那天听了课后一直没有时间交流,星期五下午总算可以抽出点时间。她的课最大的特点是流畅,无论是语言还是举止,都是那么自然亲切,跟陶老师交流很愉快。今天拿出两个不是最成功的例子与大家探讨:

一是“自选商场里的东西真多。”这句话放哪个环节更合适?陶老师出示课题后,让孩子回忆平湖有哪些自选商场,然后说说到自选商场里买过哪些东西?孩子们似乎感受到了自选商场里的东西很多,在这个前提下出示“自选商场里的东西真多。”反复地读之后,陶老师又出现这样一个句式“自选商场里的东西真多,有 ,有 ,还有 。”陶老师的意图很明显既培养孩子的说话能力,又进一步理解“东西多”。可是结果并不理想,孩子们的脑海中似乎缺乏商品,尽管陶老师先前还示范了一个句子。

陶老师说在试讲时也出现这样的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用怎样的方式来改变这种现象?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文本《自选商场》是由两部分组成的,第一部分认识9种商品名称,第二部分是一篇短文,而“自选商场里的东西真多”就是短文的第一句话。

尽管孩子们都去过“自选商场”,还不止一次地去过,但是大部分孩子都是无意记忆,看到什么商品他可以知道,但要他在课堂上回忆可能就有难度,毕竟才一年级。所以,如果“自选商场里的东西真多。”这句话还是放在开头教学,一定要布置孩子上超市,让孩子看看超市里的商品,带着任务去记忆一定会收获更多,就不怕说不出来了。

还有一个方案,可以把“自选商场里的东西真多。”这句话的教学放在认识9种商品名称后。先用各种方式让孩子认识9种商品名称,然后让孩子拿出自己到超市里买的商品向大家介绍(陶老师的课堂上也有让孩子介绍自己的商品),然后再出示“自选商场里的东西真多。”,再让孩子用“自选商场里的东西真多,有 ,有 ,还有 。”这样的句式说话,孩子们可能就有话可说了。

二是让孩子介绍自己带来的商品,感觉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陶老师叫了两个孩子来介绍,他们一字一顿把包装袋上的内容都读出来了,当然说明这两个孩子认识的字多,这是可喜的事情,但也因为如此,其他孩子的手都放下了,他们不敢介绍了。

这是一个拓展的环节,应该有更多的孩子参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陶老师的语言没有组织好,陶老师只是非常笼统地让孩子们介绍商品。今天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让孩子认识商品名称,拓展环节的安排除了提升孩子的语言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开拓识字渠道,让孩子认识更多的字。我想是否可以这样,今天的课堂就让孩子介绍自己带来的商品的名称,还可以让小朋友跟着他一起认读,这样的话参与面就更广了。包装袋上其它内容可以延伸到课堂外让孩子再去认读。

任何一堂课要想寻找问题总是容易的,而我们寻找问题的目的是解决问题,完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