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单位(厘米)说课

时间:2017-09-07 小学教师 我要投稿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初步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在实际动手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以及估测意识,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第一部分:让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这节课的内容,新课程与老教材的明显差异,注意呈现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教材中安排的意图还是十分明显:两个操作层次,1是虽然测量的是同一长度,但由于所用的标准不同,所以量得的数量不同。2是虽然测量的是不同长度,但由于所用的标准不同,量得的数量可能相同。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使学生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并且这两个操作层次最终指向的目的一致,但各自的思维角度不同,特别是第2层次对学生来说还是会感到抽象困难。尤其这次的上课对象是一年级学生。所以,在磨课中,对这一部分如何处理,如何呈现,效果的达成度等,一直以来是我们在反复斟酌的。最后我们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本节课的落点也适当调低,让学生能体会到由于工具不一样,得到的结果不一样。同样的工具长度不一样,结果还是不一样。使学生体会到长度单位不统一会给日常生活、交流带来不便,能初步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本堂课从学生身边事物出发创设情景,课桌有多长?先让学生感受到测量方法的多样性,接着通过学生操作用多种方法量出了课桌的长,最后通过议一议,我们采用打电话的形式,通过学生的交流、其实就是要让学生在这里能够互相斗起来,在争斗中体会如果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单位不统一,结果不一致,给日常生活带来了许多麻烦,很不方便,进一步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然后引出尺。其实最出彩的应该就在这里,但由于自己的课堂调控能力、课堂应变能力还远远不够,使得效果达不到预期设想。所以,恳请在座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各位老师,能给予批评指正,提出宝贵意见。


第二部分: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在认识尺子的基础上,先认识1厘米,再认识几厘米;接着重点让学生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通过在尺上找一找1厘米、跟老师尺上的1厘米比一比、用小手比划1厘米、寻找生活中的1厘米、撕1厘米等活动,进一步加深对1厘米的认识,逐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为后续学习其它的长度单位奠定基础。

建立1厘米的实际长度的表象是本节课的重点,对一年级学生,这一环节的操作指导必须细致、严密、到位才能正确建立起1厘米的长度观念。

如:让学生用小手比划1厘米。我先提出一个问题,你能用自己的小手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吗?然后拿出1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来验证自己比划的是长了还是短了。接着再把正方体轻轻抽出,然后再让学生观察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空隙大约就是1厘米,同学之间看一看比一比。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操作活动,相信对于孩子来说,一定记忆深刻,在以后的生活中,相信他们一定不会把这么长的东西看作是1厘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