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牢>磨课分析

时间:2017-02-10 小学教师 我要投稿
今天是第二次试讲,邀请了王老师和沈老师来指导,他们非常辛苦,在百忙中挤出时间。问题1:课前孩子们在欣赏完歌曲和图片的时候,不断地发出惊叹声,可让他们说感受时,孩子们的兴趣点始终是吃。
分析:这也难怪,毕竟是孩子,看到诱人的冰糖葫芦,吃是他们最直接的感受,其他的想法都已抛之脑后。再说,这与课文的内在联系也不是很紧密,对理解课文没有什么帮助。措施:经过讨论,我们就用冯晓泉的《冰糖葫芦》MTV,然后让孩子说说自己的感受。孩子一边欣赏一边跟唱,特别轻松,特别惬意,很自然地就进入文本。
问题2:有一个环节“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中有几处写到“万年牢”,把这几个句子划出来。”既然书上的泡泡已经提示我们“文中的三处万年牢有什么联系?”就不要再问有几处了,没必要让孩子逗圈子。
措施:直接就告诉孩子,“文中有三处写“万年牢”的句子,默读课文,把这几个句子划出来。”孩子们有了一个非常清晰的目标,就很容易完成。
问题3:板书是 
       选料严 
       工具好 
       工艺精 
    这个板书太狭隘,它所显示的只有第一个“万年牢”的内容,还有第二第三个“万年牢”没有体现出来。
措施:板书是整篇课文的缩影。可以这样设计:
       做糖葫芦
       做 生 意
       做    人
    第一个万年牢是指父亲做的糖葫芦质量好,第二个糖葫芦指好的产品带来生意上的万年牢,使生意经久不衰,第三个万年牢指做人要做万年牢,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有了这个板书,孩子对课文的内容一目了然。对第一部分的内容也不用这么精细。
问题4:孩子的练习纸上出示这么一大段话,孩子写之前还要读完它,需要很长时间。而且这个环节的出现还是太突然。
措施:先用一个问题缓和一下,“父亲说,凭着良心做买卖才是正路,不做亏心买卖。父亲这么说的,是不是这么做的呢?请你读读课文的五六自然段。”孩子们自然会说到“父亲对老板定价太高心里不满意,对老板的行为也看不下去……老板让他少扔点,掺点假,他不听。”这时候,师过渡导入写话,“为了这个事,父亲和老板之间,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论,孩子们,让我们用自己的智慧把他们的这场争论再现出来。
问题5:父亲“提篮叫卖”意味着什么?与店里做相比,父亲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这两个问题有重复。再说,很多点都可以做得很大,但要舍得放弃。
分析:设想的时候,假如孩子说不出来“意味着什么”再放第二个问题。但是试讲的时候,孩子们说父亲提篮叫卖意味着他失去了工作,意味着他没有固定的收入……我又问了第二个问题,结果内容讲得都差不多。这也是一个教育机智问题。
措施:舍去这个环节,把我们需要渗透给孩子的内容通过教师的语言来过渡提升。
问题6:第三处万年牢,让孩子读两遍就好了,处理得太简单。孩子真的就已经领悟了三个万年牢之间的联系吗?
分析:我以为我们要告诉孩子的做人做事的道理,到第三处“万年牢”已水到渠成,无须再多言,我只让孩子们尽情地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我想,一切尽在不言中。事实上,我们太理想化了。孩子,毕竟才四年级的孩子,他们还没有完全具备这种整合的能力,他们对这三个万年牢的理解还是一块一块的,需要我们引导把分散的珠子串联起来。
措施:我们对三个万年牢进行综合,“三个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