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匆匆》说课稿

时间:2017-09-13 小学教师 我要投稿
首先感谢大家在这么暖洋洋的下午,坚持这听完了我这堂课。如果说还有那么几位老师觉得这几十分钟过得比较“匆匆”,一晃而过的话,那我这堂课就算是成功了。

至于课的目标和流程,已经呈现给大家了,我不啰嗦。我想讲的是我选择这个内容并打算这样上的过程。接到任务的时候,具体的活动时间并不确定,而现在已经是五月下旬了,六年级的课文呢也没剩什么了,于是决定从新课程中选择。《匆匆》这是人教版课标本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我想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于是就确定《匆匆》。当地震发生之后,看到那么多鲜活的生命在瞬间陨落,更坚定了我的选择。因为我不仅想让学生懂得珍惜时间,更想让他们懂得珍惜脆弱的生命。

我本想只上其中的一部分,比如就二三或者就一四五自然段,但试下来之后,我更觉得应该给学生一个整体的印象。因为这是外面选的课文,假如只上其中一部分,我估计学生是没机会学完整这篇课文的,所以我最终还是选择全部上下来。这样的决定必将使我对一些精彩的文字进行取舍。

另外一点要说明的是关于本课的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22年,那时正是“五四”落潮期,现实不断给作者以失望。全诗在淡淡的哀愁中透出诗人心灵不平的低诉,这也反映了“五四”落潮期知识青年的普遍情绪。在课堂上是否要让学生了解到当时的背景,特别作者当时的彷徨情绪呢?我考虑了很久,觉得主要还是让学生感受作者的积极情绪,因为通过全文,特别是作者一生,我们更多感受到的是诗人在彷徨中并不甘心沉沦的那种执着的追求。所以,在课堂上,时代背景我没有做过多的渗透。我想的是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领悟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焦灼和惋惜,以及他不甘碌碌无为的心声。

这次活动的主题是“提高语言训练的有效性”,我试图通过让学生反复地读,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习得写作的方法,在语言的运用中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读的方式可能比较单一,但我觉得高年级了,形式是其次的,让最多的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训练的方法就是最有效,最实在的方法。

课堂总是遗憾的艺术,更何况我的课还称不上“艺术”,所以肯定存在这很多很多的问题,恳请老师们多提宝贵意见,我将不断努力,并寻求不断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