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研组长培训心得

时间:2017-02-19 小学教师 我要投稿
每次林老师组织的培训我都十分乐意去,只要没有什么非常特殊的原因,我都会屁颠屁颠地一早出发。这次也不例外,不为别的,因为每次去不是经历一次头脑风暴,就是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总之不会空手而回。这次去,同样也有很多收获。关于学生的,我要对学生负责,尽己所能,让孩子们少一点遗憾,少一点缺失。关于自己的,如何让自己成长。发现林老师介绍的两本书我都还没摸过书皮,其实连书都没有,《给教师的建议》和《小学科学探究法》,第一本书是要想办法弄到看看了,应该不难。至于第二本书据说已经断货,那要看造化了,什么时候能借到一本看看,最好能拥有一本这样的藏书。接下来教学的重点,还是控制自己说话的时间,尽量不拖堂。

本次的培训的另一个环节是听课。听后感:

因为我们一车人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找到了屿田小学。现在脑海里还留着一连串的画面,仿佛一部小电影。一车人,从路边的提示语进入一条小小的巷口,经过一家家简陋的厂房,接着看到屿田小学的保安及时开门,经提醒来到了三楼,楼梯上看着墙壁上张贴的弟子规,悬挂的个性脸谱,圆形的玻璃窗,同行的郑凡老师说感觉行进在阁楼中,终于来到教室,看到戴老师站在讲台上准备上课,当时的感觉:真美,那种美落落大方、秀外慧中。戴老师的课堂一如她给我的感觉,还不失简约、独到细腻。

戴老师的课设计环环相扣,细节又处理得很好。在第一次体验一分钟前,戴老师引导孩子一步步说出实验中的注意点,在PPT出示“实验要求”;第二次体验一分钟前,戴老师抛出问题,“你觉得自己的问题可能出在哪里?”当孩子们说出了要注意的事项时,师出示PPT“我们的秘诀”;在第三次体验一分钟前,戴老师又抛出一个问题,“是否进步了,哪里进步了?”孩子清楚地答出“节奏”。同一个问题,用不同的方式提出,让孩子们更深切地感受到估计时间 必须用相同的节奏,不能时快时慢。

另外三次体验一分钟后的第一个问题,从“误差在10秒内的请举手”到“误差在5秒内的”再到“误差在1到2秒内的请举手”。如果说三次体验一分钟,是为了让更多的孩子体验到一分钟有多长,那么戴老师的这三个问题,也让孩子更深刻地意识到无论多么精确地估计,还是会有误差,再适时出示现在的记时工具的精确程度,从而体会到科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因此,我觉得孩子学习状态比较好的应该是三次一分钟体验的整个过程,孩子们直观感受最深刻的是两分钟体验比较,两分钟的看电影,和“锻炼身体”。

记得以前看朱永新老师的书时,他曾经说过写博是一种习惯,我想这不但是一种习惯,更会成为监督我们的一种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