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的理由——读余华的《活着》有感

时间:2017-05-01 小学教师 我要投稿
知道余华是在好几年前,听说他的作品也在很久之前,但真正去读他的作品却在几天前。那天本是陪孩子去“冰心书屋”借书,在等待的时候偶然间看到了书架上有许多余华的书:《兄弟》、《活着》、《在细雨中呼喊》、《世事如烟》、《许三观卖血记》……出于一种好奇,我随手拿起一本《活着》翻阅着,在他中文版的自序中有这么一句话一下子便打动了我,“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虽然这句话读来有点拗口,但细细品味却很是耐人寻味。于是,我就买下了《活着》,打算回家好好去读读他为什么要这么阐述活着的理由。
《活着》的主人公福贵是一个随遇而安的人,对苦难有着超强的承受能力,对生活抱着乐观的态度。福贵经历了人生中的大起大落,从原先的富家少爷沦落为一个一文不值的穷光蛋(因赌博而输光了所有的家产),家庭也因此飘摇凋零,亲人们一个个离他而去,父亲、母亲、儿子、妻子、女儿、女婿,以及外孙,其中有疾病的困扰,有心情的郁闷,有医疗条件的限制,还有生活的艰难等等原因,而只有他,一直到文章的最后依然活着,甚至于被抓去当兵的那几年,他也是想尽办法活了下来。掩卷而思:福贵活着的理由是什么呢?按理说,家中的亲人一个个先自己而去,特别是自己的孩子,甚至是外孙也先自己而去,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但他还是活着,而且活得自在,活得自得其乐。我想这时候的福贵可能就是因为活着本身就是活着而已吧。就如余华在韩文版的自序中说:“‘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所以,当外孙苦根因吃了太多的豆子而撑死时,福贵虽对自己的行为有所自责,但还是接受了这样的一个事实。他对这一切的死亡的说法是“有时候想想很伤心,有时候想想又很蹋实,家里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亲手埋的,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担心谁了。”这样的话读着让人心酸,也觉得这是种阿Q精神,那种精神胜利法。可是,面对这些死亡,他又有什么办法呢?没有,他根本没有一点点的办法去挽回,而他还活着,就是活着而已。福贵的无奈,活着的无奈。
一个人活着有时候不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想法,有时候也觉得自己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呢?曾与同事聊天,说到“活着”这个话题,觉得小时侯是为父母而活,因为小,所以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于是一直听着父母的话长大,没有自我,没有自由可言(当然这么说有些绝对);长大了,工作了,终于可以独立了,可是要结婚生子,接着便是围绕着孩子生活,同样失去了自我;一旦等到孩子长大可以独立时,我们也应该老了,这时就算有那个心也没那个力了。那么,活着又有多少时间是属于自己的呢?有时候想想还真郁闷,觉得活着也没多大意思,特别是经历了与父母的两次死别之后,对活着我已失去了原本的热情和期待,现在想来我活着原来是因为活着本身就是活着啊。
当然,就是因为我还活着,所以我对生活还有着一份责任,我对生命还有着一份责任,我还是要对自己负责,对我的生命负责,做我该做的事,为活着本身而好好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