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家庭 走进学生——家访总结

时间:2017-04-06 小学教师 我要投稿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走进一个家庭,就是走近了学生生活的空间,拉近学校与家长的距离。这次家访,事先,我就根据孩子平时的表现,以及比较特殊家庭的孩子,确定了14个孩子作为家访的对象,如:固执、我行我素的龚方权;经常偷东西,自控力特别差的赵艳;回家作业经常不完成、成绩很不理想的李晓雪、蒙威;这次期中考试进步较快的方坤、徐海川;期中考试中成绩下降快的辛熙旺、龙远杰;最近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业完成较差的陈平;父母回老家刚回来的苑佳琦等。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和他们生活的家庭,和家长进行比较充分的交流,因此我先后分了5天去进行,每去一家,确保有半个小时的时间。因为这个学期孩子们出现问题比较大的还是学习态度问题,包括回家作业完成以及作业的书写。所以家访中我重点进行了了解。通过家访,我体会最深有两个方面:

1.我们的学生都有极强的生活能力。走访14个家庭,我发现大部分孩子的居住条件都很差,吃饭睡觉,好点的有两小间,差点的只有一小间。因为附近的村子都已经拆迁,所以孩子们的家长费了很多心思去找房子,找到的地方大都离学校很远。但是有近一半的孩子是自己上学、放学。而因为父母的工作大都是三班倒的,所以孩子回家时家里没人,有近一半的孩子会自己做饭吃。大部分孩子回家是自己做作业,没有父母的监督的。从这点来看,我觉得跟我在学校看到的回家作业完成是相符的,因为没人监督,他们或边看电视边做作业,或边吃东西边做作业,这样的作业,可能很难要求做得认真,又错误少。由此我想到,在学校里,我可能要特别加强训练孩子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尤其是培养孩子独立、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让孩子们在家也能独立认真完成回家作业。同时结合孩子们作业完成的情况,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善于发现每位孩子作业完成中的优点,对于极小的进步也要表扬,因为他们是自己独立完成的,激发积极性。

2.孩子们没有课余生活。这样一圈走下来,我感觉非常心酸的是,孩子们竟然没有课余生活。由于孩子的家长都在服装厂、建筑工地、饭店等,那些地方的工作时间长,时间也不准,有的半夜出去半夜回,有的一早出去晚上8点下班。尤其是这些单位都没有节假日,而且大部分孩子租住的地方都是独家独户,因此,孩子们在家基本上都是一个人,没有小伙伴,没有家人,只有一台电视机。平时放学还好,做完作业,吃了晚饭也差不多睡觉了,而周六周日,孩子们也只能一个人在家,对着电视打发一整天的时间。所以,每次周末,孩子们的作业也是最差的。而孩子们来到学校上学,就特别地贪玩,特别地坐不定,特别爱说话但是又只会疯跑,不会做些有意思的事情,我想这也是其中一个原因。由此,我在想,也许在学校里,班主任可以有意识地利用体育课、品德课、综合实践课等,带孩子们做一些简单的可以独立在家也能做的游戏、事情,如做手工、画画、看课外书等,并举行相应的活动,如讲故事比赛、做纸工比赛等,教给他们在自己的业余时间里,可以做哪些事。同时也要联系家长,要求家长尽量安排时间陪孩子出去,开阔视野。

总之,家访也给我自己上了一课。一个孩子在班上不过是四十分之一,很不起眼;而在家里,却是家长的百分之百,寄托了厚厚的期望。在家访时的交谈中,深深体会到民工子女家庭生活的艰辛,家长因为自身的能力以及工作的辛苦,带来的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作为班主任,为了教育孩子更好地成长,我们应该通过家访等途径,了解学生、了解家长,也在家访中能通过交流影响、教育家长,让自己的教学工作更具有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