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论文:课堂教学要给学生机会

时间:2017-01-31 小学教师 我要投稿
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的教师,必须为学生创造各种机会,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实现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

1、要给学生思考的机会

思考可以使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还可以使学生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把零散的知识融会贯通,在繁杂的知识中找到不同知识间的共性和联结点,加强知识间的横向与纵向联系。因此课堂教学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创造思考的机会。

思考需要民主而守纪课堂秩序。民主,使每位学生心情舒畅,是进行有效思考的前提;守纪,是进行思考的保障,形成一个创造一个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料,使学生有思考的对象;提供足够的时间,使学生有思考的机会;提供难度适中的问题,使多数学生能够思有所得、劳有所获。

2、 要给学生质疑的机会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直观的语言或利用信息技术展现各种文字、图表、动画、视频资料等,创造一个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和思考,进行质疑。学生的质疑是对认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探究过程中产生的困惑。教师要给学生时间,使学生有机会质疑;要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思维方式的训练,使学生有鲜明的个性、有独到的见解,能够质疑;要营造民主、宽松、愉悦、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乐于质疑;要培养学生不唯书、不唯上、实事求是的科学品质,使学生有根据而无顾忌地敢于质疑;要培养学生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对细枝末节也不放过,使学生善于质疑。

要学生质疑,就不能求全责备,认为学生是钻牛角尖儿;就不能挫伤学生积极性,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说三道四。学生的质疑,可能问题过于简单,需要教师的耐心;可能内容过于偏颇,需要教师的包容;可能中心不够明确,需要教师的善解人意;可能偏离主题,需要教师的因势利导。

对质疑的处理,形式可多种。点拔、引导、组织讨论、指导查阅等都不失为上策。一般说来,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胜于老师回答。当然一切都应当实事求是,具体问题要做具体的分析。

3、 要给学生实践的机会

学生实践包括阅读实践,写作实践等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够验证、巩固已学过的知识;会有新发现、新思路,获取新知识;会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促进操作能力发展;对学生的科学态度、爱护公护、勤俭节约、遵守纪律、集体主义等非智力因素培养也有重要作用。实践要有明确目的性,事先做好阅读内容的选择,写作对象技巧的安排。要有指导性,要有发散性,尽量允许学生来点“鬼点子”、耍点“小把戏”、搞点“小淘气”,也许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就在这个过程中孕育产生。

4、 要给学生讨论的机会。

讨论是相互补充、共同提高的合作学习过程;实验表明,把知道

的告诉给别人,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并且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如果不是有意安排,要尽量避免主题漫天飞、随着学生的话题而随意变更。

5、 要给学生放松的机会

放松,使人的思维活动在休息中得到调整,在调整后做进一步

的学习。引起学生放松的可以是一个短小的故事、一句幽默的话语、一个转瞬的停顿和偶尔的开怀一笑。时间宜短不宜长,宜少不宜多。放松目的是舒缓一下那高度紧张的神经,消除高度紧张带来的疲劳。放松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要避免庸俗化。

6、要给学生阅读的机会

课堂教学中的阅读包括对教科书、课外读物、电子出版物、网上内容等的阅读。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为了节省时间、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效率,教师应该围绕每一个节课的中心内容,利用包括网络在内的报刊和影视资料等各种信息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搭建一个能提供相关资料的信息平台,通过课堂上投影、课后在网络上阅读等途径提供给学生。提供资料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同时,扩展学生视野。

7、 要给学生表现的机会

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对学生来说,成功更是成功之母。一次成功的表现,赢得的一句赞扬,一个小的奖励,有时会对一个人产生终生的影响。好表现是青少年学生的天性,也是他们的权力。教师要在课堂上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带来的愉乐。

对缺乏自信心的学生,表现要发挥他们的长处,多展示他们的优点;对于过于浮躁的学生,有时也需要表现他的短处,让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克服自身的缺点。

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创造机会,他们在未来就可能赢得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