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课堂教学调控的认识与实践

时间:2017-04-29 小学教师 我要投稿
低年龄孩子学习的好坏取决于他的学习兴趣。怎样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由始至终都跟随你老师的脚步,这就要看一个老师课堂调控的水平。

以前我教的孩子也多是低龄段孩子,也有高年级的。会发现明显的不同年级的孩子上课你需要的调控手段那可以说是截然不同。

高年级的孩子,已经比较懂事,用比较传统的调控手段,例如规定,上课的规矩已经定下来,他们在学校里也有类似的规定,所以他们自觉不自觉的都会照着规定来。还有讲道理,他来学习的重要性,他坐到教室的目的,你在课前讲一通大道理,也能激励孩子上课认真学习,因为他们已经比较懂事。这些调控手段基本每个老师都在用,它需要你在课堂内容以外话费一些时间来完成,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纪律整顿,我们以前的单位称之为“硬调控”。

硬调控每节课都会有,但是它因为与所学内容基本没有关系,所以是越少越好。例如:上课铃声响了,老师说上课了,这个时候通常都会先稳定一下纪律,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达到每个学生都进入上课状态,就可以开始上课了。一堂课中间有某个孩子特别顽皮,老师停止讲课,把他叫起来,整顿一下,这也属于中断教学,也属于硬调控。

与硬调控相对的就是软调控。软调控就是再不耽误课堂教学内容的进行下,老师通过一些手段,从而使得没有专心的孩子集中精神重新回到课堂内容的学习中。一个老师如果软调控做的好的话,是不知不觉中就把孩子的注意力紧紧抓在手中,一堂课才叫高效。

我一直很注意软调控的运用与实践。虽然有的时候不知不觉就变成了硬调控。有时上课的时候,你讲着讲着,就会有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有人说话,这个时候虽然我知道软调控比硬调控好,但是有时会不自觉的停下来,说一下那个孩子,如果孩子不听,就会停止讲课,把他批评一顿。。。课下还归结为这个是课堂突发状况,那个孩子太皮了,只有批评才可以。其实这种想法后来想想是不对的。老师备课,不光是备教材,其实更多的是备学生。在这个环节,肯定是你设置的有问题,才会导致孩子不认真开小差。学生不好,老师吃药。你在讲题的过程中,如果一直是你老师在前面讲啊讲啊讲啊,讲个5分钟,不要说孩子开小差,大人坐在下面也有可能开小差。

这个时候就可以设置一些软调控。举个例子,在讲题的过程中,这道题怎么讲解,老师可能是成竹在胸,但是你要想到,如果你讲的时候有的孩子不认真,或者开小差,你以什么办法把他的注意力拉回来呢?我自己总结了一些软调控方法:1、最简单的,声音法。你讲题的时候可能是一个比较稳定的音量和语速,如果你发现有人开小差,你可以突然改变一下你的音量,如果你声音大,你可以突然小一会,或者突然慢一点,这个时候有可能就会吸引那个开小差的同学的注意力。2、需要提前想到的,幽默法。很多题目其实都可以穿插些幽默的内容的。我记得我有一节课是那个等量代换,一道题目,就是简单的一只熊可以换几只猫,一只狗可以换几只猪,孩子一看就晕了,为了吸引孩子注意力,我就说这是古代还没有钱的时候,你家只养猪,你家只养猫,你是猎人打了头熊等等,这下子每个孩子都来劲了,其实题目还是那个题目,稍微换了下说法,就会变得比较吸引人。3、直接的,点名法。发现一个孩子不专心,可以直接点名,让他读题,或者给他个简单的问题让他回答,把他注意力拉回来。这个时候不能给他个难题,他没有在注意听讲,你还问他难题,他当然答不上来,你的目的不是刁难他,这样他坐下后会更不认真。你的目的是拉回他的注意力。

目前我想到的就是这三种,其实还有很多种,希望可以和同事们多交流一下,我自己也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加总结,希望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