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感情朗读策略的探讨——情景创设可以服务于感情朗

时间:2017-12-17 小学教师 我要投稿
青川县孔溪小学:赵翠荣   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模式”已经彻底的向我们说再见了,现在的阅读教学特别重视感情朗读。在《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每个阶段目标中也都明确提出“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情朗读说起来简单,要想做好的确很难,如果老师只是一味的要求学生读的有感情,那未免就太牵强附会了。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做到有感而发呢?感情朗读前如果能创设各种情景,让学生真正融入到文本内容之中,就能使学生不由自主的有感而发,有情可抒。
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动画等资料创设情境,从而感情朗读。
我听过一位姓于的老师在上《浅水洼里的小鱼》一课时,为了让同学们读好:“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她是这样进行教学设计的:
师:(大屏幕出示句子)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
(生朗读效果一般)
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蒸”字的演变过程)边放边讲解:“蒸”字的下面原来就是一团熊熊燃烧的大火,假如你就是“蒸”字的中间部分,上面用盖子盖得严严实实的,下面再用大火来烧,你的感受是什么呢?
生1:我一定难受得要命。
生2:我一定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
生3:过不了一会儿,我就会死的。
……
师:哦!浅水洼里的小鱼的感受和你们一样,它们这时既着急又难受啊!有谁能来读出小鱼们的感受吗?(顺势把句子中的“吸干”“蒸干”“干死”标上红色。)
(教室里的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读了起来。)
师:(等同学读完以后)谁能来给全班同学分享一下你的感受呢?
(同学们争先恐后的举起了自己的小手)
于老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蒸”字的演变过程来创设情境,让同学们充分体会到浅水洼了小鱼的焦急、难受,以及它们在浅水洼里即将面临的悲惨命运,从而让同学们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真正做到了有感而发,这样的朗读才可谓“有感情”。
二、灵活运用文本中的某个语段,反复朗读来创设情景,从而感情朗读。
巧妙利用文本中的个别词语、句子、标点符号,甚至有时为了创设情景的需要,老师还可以在文本中添加词语,从而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当时主人公的感受,达到感情朗读的目的。
比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有这样一段: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我敬仰我的父亲。他是一家影片公司的重要人物,写过好多剧本。他一定会比母亲更加赞赏这首精彩的诗。
一位姓胡的老师为了让同学们读出当时小巴迪等待父亲的焦急心情,他是这样设计的:
(利用大屏幕出示)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
父亲还没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我敬仰我的父亲。他是一家影片公司的重要人物,写过好多剧本。他一定会比母亲更加赞赏我这首精彩的诗。
师:(引导学生观察每个时间段后面都是用的是句号,说明停顿时间要比逗号长很多。)顺势引导读出:七点。
生:(接读)父亲还没回来……他一定会比母亲更加赞赏我这首精彩的诗。
(老师用大屏幕出示:在“七点”后面添加“七点十分”。在“七点一刻”后面添加“七点二十”)
师:(读)七点十分。
生:(接读)父亲还没回来……他一定会比母亲更加赞赏我这首精彩的诗。
师:(读)七点一刻。
生:(接读)父亲还没回来……他一定会比母亲更加赞赏我这首精彩的诗。
师:(读)七点二十。
生:(接读)父亲还没回来……他一定会比母亲更加赞赏我这首精彩的诗。
师:(读)七点半。
生:(接读)父亲还没回来……他一定会比母亲更加赞赏我这首精彩的诗。
读到“七点一刻”的时候同学们已经把巴迪的焦急心情用朗读充分表达出来了,而胡老师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耐着性子继续往下读,同学们心情的焦急程度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深,课堂上的感情朗读一下子到了高潮,这使我们不得不承认胡老师的利用添加词语的方法创设情景相当成功。
三、模仿文本中人物的动作来创设情景,从而感情朗读。
文本中有些人物的动作描写,对于学生把握文章的脉络,体会人物的处境,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只要善于抓住这些动作描写的词语或句子,让学生们大胆模仿,他们一定能体会到当时文本中人物的感受,从而创设情景,有利于学生该段的感情朗读。
例如:《从现在开始》这篇文章中,有这样一个语段:第二个星期,轮到袋鼠上任了。他激动说:“从现在开始,你们都要跳着走路!”听了袋鼠的话,大家直摇头。可是又不得不服从命令,只好苦练跳的本领。
老师为了让同学们读出其他动物的无可奈何,她是这样设计的:
师:袋鼠是怎样走路的?
生:跳着走路的。(边说边跳了起来。)
师:好!你们就这样学袋鼠跳一分钟吧!
生:(同学们开始跳得很高兴,越跳越没有劲了,还没有坚持到一分钟大部分同学都先后停了下来。)
师:对于那些不擅长跳着走路的动物来说,它们的感受和你们现在的感受一样,你们来读读动物们的感受吧!
生:(自由朗读)
师:谁来与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感受呢?(指名朗读)
生:(很有感情的朗读了这段,很多同学对“跳着走路”、“直摇头”“不得不服从命令”“只好苦练跳的本领”等处读得非常好。)
这位老师如果前面没有前面“跳一分钟”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我想:同学们是不会体会到跳着走路的苦衷的,也就更不能对这段语句进行感情朗读了。
四、朗读文本中的有些人物对话时,老师可以根据需要在对话前加上相关的提示语创设情境,从而感情朗读。
在我们的语文文本中,有很多的人物对话,让学生读好人物对话,不但有利于学生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更有利于学生积累语言,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在《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中,有很多李丽和林园园的对话,为了让同学们读好李丽和林园园的第一次对话,从朗读中体会出李丽的焦急、羡慕而又无奈的心情。我是这样进行教学设计的:
(出示第一次对话内容)
李丽小声对林园园说:“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
林园园吞吞吐吐的说:“我还没画完呢。”
(在同学们的朗读效果不理想时,我是这样提示的:)
师:(提示语)李丽看到林园园画了绿绿的树叶,她也想画一些树叶。于是,她鼓起勇气对林园园说:
生:(接读)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
师:是啊!这时的李丽多么着急啊!看到别人都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而她的树叶还没有画呢!于是,她焦急地对林园园说:
生:(接读)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
师:这时的李丽不但焦急,而她又是那么的无可奈何,她多么希望林园园能答应她的请求啊!于是,她对林园园央求道:
生:(接读)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
通过我三次不同的提示语,同学们读得越来越有感情,把李丽的感受在朗读中充分的表现了出来,达到了感情朗读的目的。
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把文本读得有感情,教师的做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无论我们采用什么方法,只要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切实可行,有利于学生的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最终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以上四种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情朗读的方法,只是我对平时教学工作的一点回顾和简单总结。总之,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只有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让学生“入情入境”,只有真正融入到文本之中,才能将文本读得有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