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塘小学五年级晨诵课的现状分析

时间:2017-03-19 小学教师 我要投稿
一、晨诵的现状:通过观察,我发现我们班在晨读课上有一个很普遍的怪现象: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大声朗读课文,但过不了几分钟,读书的声音就渐渐小了下来。有的同学开始默读课文,有的同学则毫无目的的翻书,这里看一看,那里瞧一瞧,有的同学甚至讲话,做小动作,更有甚者利用晨读时间抄袭作业,晨读效果甚差。这样的现状真是堪忧。
二、原因分析:
我认为我们目前的晨读课存在的弊端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晨读课存在这样一种相对较好的情况就是老师会在晨读课上检查个别学生的背诵情况,但这个具有局限性,因为很难做到人人过关(这个我试过)。
二是晨读课上,老师简单提示一下该读什么,大多是课后要求背诵的课文、成语或名言警句,关于如何去读、背等问题老师没能指导。晨读课于是就变成了为背而背的课。这种单一的学习形式一定会使学生滋生厌烦心理。
三是在晨读时,师生都是围绕课本而进行晨读,反复读,反复背,手中诵读材料极度缺乏,以致晨读重复无用功,学生阅读兴趣不高,效率低下。
如何使晨读具有有效性,使课堂充满生气,学生乐于朗读,提升五年级学生语文素养是我们五年级语文老师一直以来想要解决的问题。
三、谈谈我对晨诵目的的认识。
新教育实验开发的晨诵,是一个结合了古典诗词、儿歌与儿童诗、现代诗歌的复合课程。
晨诵的目的主要不在于记忆未来可能用到的知识,不是为了进行记忆力的强化训练,而在于丰富儿童当下的生命。是让诗歌与孩子建立起关系,丰富学生的心灵,强调在晨诵提倡的“与黎明共舞”晨诵项目是以适合孩子当下的儿歌、优美的儿童诗及古典诗词为主的复合课程。目的是让诗歌与孩子建立起关系,丰富学生的心灵,强调在晨诵过程中孩子与诗歌交融相汇,沉浸其中,玩味其间,充分体验诗歌的丰富性。晨诵是一种仪式,是一种师生共同穿越诗歌,享受生命,开启新的一天的洗礼仪式。晨诵时,需要教师与学生一起朗诵、一起感受、一起陶醉,一起激励,让教师、学生、诗歌三者交织在一起。希望通过晨诵课程,让我们的学生能有一个博爱而敏感的心灵,能有诗的情绪,感动于花开花落,落泪于天边一丝流云,像沈从文说的那样:于清晨极静之时,听到鸟鸣,令人不敢堕落。
“晨诵的目的主要不在于记忆未来可能用到的知识,不是为了进行记忆力的强化训练,而在于丰富儿童当下的生命。”正如我们的体会,无论是我国的诗歌还是优秀的外国诗歌,都具有语言优美、内容丰富、的共性,同时优秀的诗歌中蕴含着丰富的精神食粮。正如狄金森的一首诗中所说: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跃着的诗行那样――\把人带往远方。\这条路最穷的人也能走不必为通行税伤神\这是何等节俭的车――\承载着人的灵魂。是啊,还有什么东西能够比高尚的精神更能丰富人的生命呢?又有诗云: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这是多么朴实的哲学呀!如果我们的孩子都能在小学阶段接触到这样的思想,不正是对他们生命的进一步丰富吗?还有这样一首现代诗:……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无论是在多么悲惨的情况下,我们都不能放弃,都要相信未来!这不正是我们现在的孩子们最欠缺的一种精神吗?看,只要你为孩子们选对了诵读的内容,你就会发现,诗歌真丰富这孩子的生命!
“晨诵,既养成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随着科技的进步,电脑等先进的科技产品确实提高了我们的效率,改善了我们的生活品质,但同时,他也腐蚀了我们的生活质量,使我们一部分精神薄弱的人丢失健康的生活环境。我们的孩子学习之外的生活就是把自己禁锢在电脑桌旁,歇斯底里的玩着血腥或无聊的网络游戏。我曾经就有几个学生,在网吧里迷失了自己,失去了生活的正确方向。晨颂就是提倡孩子们从早晨起就开始进入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在诵读过程中进行一个潜移默化的品质的提升。 “晨诵,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感恩”。 众多专家通过多年的观察得出结论:独生子女最大的缺点是:以自我为中心。是啊,看看我们的孩子,看看我们的学生,不正是这样吗?只求索取,不问付出。晨诵恰能将关心和感恩悄悄地送进他们的内心。读读这首诗:《老师的眼睛》:老师的眼睛,像夜晚的月亮我们是一颗颗星星在老师的微笑里闪烁闪烁。\老师的眼睛,像一望无际的海洋,我们是一条条小鱼在老师的怀抱里快乐地游来游去。\老师的眼睛,像蓝色的天空,我们是一朵朵白云在她的注视下自由地飘来飘去。\老师的眼睛像一面镜子照亮我们的心灵。这些诗歌正是用优美的语言轻言细语的将感恩和关心之情埋进孩子的心底。我相信,长久以往,这些美好的情愫一会在孩子们的心灵深处生根发芽。这样看来,晨诵课确实一堂必不可少的心灵导航课。 (南宁市西乡塘区大塘小学 宋少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