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体现教师的有效引领

时间:2017-05-01 小学教师 我要投稿
这几天一直在琢磨着《七颗钻石》,也一直苦苦思索着该如何来上好这节课,几次试教下来,老师们都觉得我缺乏了教师的有效引领,小问题特多,课也显得很一般。其实,从心底里我也知道教师的有效引领可以使课堂变得灵动,可以让学生的生成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尤其是可以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课堂,而我也非常想做到这些。
但是,无论我怎样努力地把老师们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到备课中去,无论我把课设计得有多“完美”,无论我考虑得多么周全,可是一到课堂上,一遇到学生们出乎意料的回答,我就会方寸大乱,特别是当学生说不到我所预设的方面时,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抛出自己的问题,领着学生去学习。
比如在第一自然段(体会水的重要性)的学习中,我让学生自己读读,再说说知道了什么。学生们往往会泛泛而谈,基本上都能说到一些,但是不够深入,特别是对“干涸”和“干枯”的关注度不明显,为了能让学生感悟得深一些,我就会费尽心机牵引着学生来理解,虽然到最后学生也能明了它们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但花费的时间也是不少的。
其次,在了解水罐的变化,体会小姑娘的美好心灵时,学生一般都说到了她很爱自己的妈妈,很孝顺,但并不是很多元(如“她一个人出去找水”可以看出她的勇敢;“哪儿也找不到水”可以看出她的毅力等),这样就缺少了生生之间的互动,使得课堂变成了师生之间的单线教学。当然,这里可能最大的缺憾还是教师的有效引领,对于学生瞬间出现的生成资源,我没能很好地利用起来,课堂的教学机智明显不够。
最主要的就是教师的课堂语言了。何老师说老师在课堂上要“惜字如金”,教师的语言要起到提升、总结的作用,不要一味地重复学生的发言,要起到引领的作用。而这对于我来说是最难的,罗嗦是我最大的毛病,为了在课堂上尽量地做到说“有效”的话,我也是尽量地克制自己不多说,有好多次对于学生的发言,我一时竟到了哑口无言的地步,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不知道该怎么往下接)。尽管我也记下了许多教师的语言,如:“你真会读书,从一个词就能体会到这么多。谁也能像他这样来学?”“你能联系上文,难怪读懂了这么多。”“你从她的动作当中感受到了她的急切。”“对这个词谁还有补充吗?”“你还读懂了什么?”……但是,真正用时才发现不是自己的东西,使用起来总是显得那么生硬,没有一种自然而然的感觉,就像小学生背书一样,很难带上自己的情感色彩,课堂也就显得沉闷、机械,不用说听课老师的感受了,就是我自己也觉得这样的课堂太死板,没滋味。可是,教师的语言、课堂的调控不是预设就能解决的事,因为学生是一个变量,只有教师具有相当水平的教学能力,才能机智地应付课堂上可能出现的一些状况,灵活地展现教师的有效引领。
几次试教,几次研讨,让我明白了有效引领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更让我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上存在的不足。同时,我也发现了课堂上出现的一些类似的问题,比如在主要内容的概括上每次都出现冗长、复述的现象,教师该如何作有效引领;学生感悟抓不住要点,教师该如何作有效引领;如何使课堂生动起来等等。虽然几经点拨,但我依然一头雾水,不知道在自己的课堂上该如何演绎,怎样才能体现教师的有效引领?是顺应着学生的学习来加以引导?还是引领着学生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