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温柔的扼杀》(一年级美术课)

时间:2017-02-11 小学教师 我要投稿
《温柔的扼杀》是薛瑞萍老师的一篇案例分析。

案例:一年级的美术课,老师让学生画“美丽的春天”。

当其他孩子都说“喜欢春天”,“春天小草发芽了,小花也开了”、“小鸟飞来了,还衔来了植物的种子”、“春天可以春游,放风筝”等等,并兴高采烈地用笔画下来时,有一个孩子却不画,他说“不喜欢春天”,而且在纸上写着几个大字:我tao yan春天。在老师的一再追问下,小孩含泪哭着说:“我就是不喜欢春天,因为……因为我的爷爷……在春天去世了,我的妈妈在春天……下岗了……”孩子的泪水打湿了脸庞。

午后放学时,男孩从老师办公室出来,手里拿着一幅画,上面画着蓝的天,白的云,青的草,绿的叶,红的花……画的一角是一行小字:“在这个美丽的春天,我的妈妈一定可以找到新工作!”他挺着胸咚咚走着,脚步是那么有力,脸上挂满了春天的阳光。

薛老师以她独特的见解,认为这样的年月,这样的故事到处都在发生。作为教师,我们无力改变太过沉重和灰色的现实,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面对孩子的“讨厌”?当苦难和不幸来临时,对苦难和不幸的敏感,其实是一切人类优秀分子的共同特点——我们应当珍惜,而不是用廉价的快乐,使那颗柔软的心,变得坚硬粗糙。正是这样的美术老师,使个性发展的土壤,成为坚硬的混凝土。她们的教育越成功,这混凝土的坚硬程度就越可怕,这是“温柔的扼杀”。还举了鲁迅、胡适、罗素等优秀文人,说明正因为他们不幸的、痛苦的、悲观的童年,造就了他们日后在事业上的辉煌。放到现在,我们负责任的“工程师”必定要施以不遗余力的教育和挽救,使他们变得阳光、童真、谦虚——幸好,他们没有遇到这样的优秀老师。最后,薛老师说,如果是她,就由着孩子画。可能他会画《春天来了,爷爷你在哪里?》——画面,是青草覆盖、小花摇曳的墓地;也许会画《妈妈的春天》,画面是春光灿烂下,母亲愁苦的脸。

“墓地”、“愁苦的脸”,好阴冷、沉重的画面啊,对于才一年级的孩子能承受吗,承受得了吗,我们旁人又忍心让他幼小的身躯去承受吗?要是我是那位美术老师,我也会象案例中的老师那么做,当孩子拿着这幅画,给他的妈妈看,并说上一句:“妈妈,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我想他的妈妈会是多么的感动,这么可爱、懂事的孩子在她身边,她还有什么不满足呢?有了生活的希望,生活的力量,生活就充满了阳光。的确,在那个黑暗的、内忧外患的年代,时势造英雄,一大批的仁人志士随之应运而生。可是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我们国家的根本任务已不是斗争,而是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需要高素质的国民。而从小就整日里悲观、消极、愤世嫉俗、自我、逃避等等这样的人能适应当今的社会吗?我们新课程培养的是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的人才。而在我们这个社会里,有善心的人比比皆是,社会上各种福利、慈善机构与日俱增,通过这些机构让财富重新分配,让处境困难的人得到帮助,学会自立。总之,阳光还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