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课件和粉笔的公开课

时间:2017-11-19 小学教师 我要投稿
本学期听了近百节课,其中最亮的课肯定是“现代与经典”,这些课一如标题——“现代”的,又是“经典”的。本次活动,我全部都作了现场电脑记录,共计3万多字,其中包括13节课、4个报告,另加每节课后的感言。

此次的“现代与经典”与往届相比,有几处让我觉得很新鲜,使我对大师的课堂又多了一份景仰。

1.没有试上的公开课。“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贲友林老师上的《乘法分配律》,因为是按进度且用了生本的形式,根本无法预料具体班级的实际情况,所以他大胆地上了一节有史以来第一次没有试上的公开课。课上,多的是南师附小孩子的声音,那种学习的状态是让我羡慕的;贲老师上这样一节课的勇气是让我敬佩的。无独有偶,夏青峰老师的课,据说是在前一天晚上乘车路上构思好的,课后他觉得课虽然是有粗糙的一面,但自己是满意的。因为一方面,作为一个教育管理者,他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做到“用最少的时间来准备”一节课,以此减少工作的负担;另一方面,他想努力体现自己长期以来对于“小数的意义”的一种全新的构想。

“没有试上的公开课”,而且是在这样大的场子里,本身需要多少的功力?只有那种把每节课都当成公开课的大师才能hold住啊。

2.没有课件和粉笔的公开课。张齐华老师是我熟悉的一位老师,每次听他的课都能感觉到他那过人的教学技艺、滴水不漏的教学设计,充分的预设,规避了孩子可能出现的所有问题,上得美轮美奂,不得不让人折服。他这次上的是《24时计时法》,在上之前,他发我信息说试上上得相当惨,想要的效果出不来。当时我觉得他是过于的谦虚。到了现场之后,才知道他的这节课一改以往的“豪华阵容”:既没有课件、也没有粉笔,真的是够有创意的了!整一节课,他就用了一把“时间尺”,几个“小气泡”,上得孩子欲罢不能,又是一次美美的享受!

没有课件和粉笔的公开课,真的第一次听到。

3.把课堂当做表演的公开课。徐长青老师的课和讲座都把教学当成了一种表演艺术。从成人的视角来看,“表演” 可能是贬义的,但从孩子的表情来看,孩子们实在是太喜欢、太需要这样的表演艺术了。在他的课堂里,孩子们是快乐的,他们更像是在和一个爷爷一起玩游戏,而且爷爷比他们还贪玩,其乐融融。刘松的课堂亦是如此,他上的乘法分配律,孩子们笑得前仰后翻,因为他们把学习的难点化为了动作,一边读一边做,既加深了印象,又非常的滑稽好笑。

“师道尊严”,但不是一定要用板着的脸面对孩子,多一点笑容、多一点表演艺术,孩子们学得会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