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品德课《不说话的朋友》的反思

时间:2017-01-09 小学教师 我要投稿
究竟什么是一堂好课?叶澜教授说过,“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

今天,在上海宝带实验小学听了吴中区学科带头人苏州名师沈玲芳的一堂课《不说话的朋友》就真正体现了叶澜教授的“5个实”。

首先,这是一堂“扎实”的课。沈老师是个基本功扎实的教师。从课堂的节奏的掌控、衔接语等等可以看出教师有深厚的功底。

其次,课堂内容充实。课一开始的活动是“认识朋友”,接着是“说说我的朋友”,“夸夸我的朋友”,“关心我的朋友”,“帮助朋友说出心里话”等活动。学生在一个个活动中学到知识,动的道理,要“爱护公共设施”,就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

第三,这堂课“丰实”,上课不能完全预先设计。这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的、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我觉得精彩就精彩在学生的发言,他是灵动的,自主的,这就是“丰实”。

第四,这是一堂“平实”的课。沈老师的课,很实在。我听了许多的课,有的课听的时候觉得非常好,可实际自己操作起来却非常困难,这是怎么回事呢?其中固然有教师本身的因素,可我认为最大的因素是这堂课的可操作性不强,有很多花哨的东西,别人就容易去学,很难推广。沈老师的课真可谓“平平常常”“实实在在”,值得广大教师借鉴和学习。

第五,这堂课“真实”。何谓“真实”,有缺憾就是真实。如果一堂课让你找不到一点改进的地方,完美到极点,那这会是一堂好课吗?我说不是,这其中很多一部分是在做戏,是演给听课的教师看的。就有失真实了。沈老师的课生成的东西多,正因为生成的东西多了,产生的问题也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