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孩子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孩子发展思维

时间:2017-03-06 活动教案 我要投稿
很多父母喜欢给孩子找些新题型,并且力求让孩子一次就搞明白。这可能会带来以下问题:一是增加了难度,最后很可能变成记忆解法,而不是启发孩子自己去摸索,二是限制了选题的范围:三是父母可能在频繁寻求新题型中疲惫不堪。

  其实一些常见的题型完全可以达到锻炼思维的目的,重要的是怎么运用。

  举个例子:“一个笼子里装了ji和兔,露出4个脑袋,10条腿,问其中有几只兔、几只ji?’这是典型的“ji兔同笼”,大约八九岁时会遇到。但它完全可以被引入学龄前。

  4—5岁 刚开始时可以把题改为1只ji,1只兔子的情况,降低难度。如果孩子已经学过了10以内的加减法,可以直接用原题。这时有两种引导方法。一种是数数:假设有1只兔子3只ji,数数会有几条腿,若不对,就再假设有2只兔2只ji,如此继续,直到数对。

  另外一种是数的分解:拿10颗棋子(腿),试着分成4堆(脑袋),每堆2颗(ji)或4颗(兔)。孩子做的过程会发现,难度并不大,主要是在理解题目意义,理解头脚数量关系的过程中,锻炼他的逻辑思维。

  5—6岁 提出新的要求:“你已经找到了一种答案,试试还有没有其他可能?”引导他说出:“不用试了,不可能的,兔子变多腿也会变多。”这时他已经开始发现规律了。

  6—7岁 “你已经知道4个脑袋10条腿是1只兔子3只ji。那么3个脑袋1 0条腿呢?你能不能不数就知道?”引导他说出:“1只兔子和2只ji的腿一样多,头少了1个,所以只 要把2只ji换成1只兔子就可以了。”这时他的归纳总结能力又进了一层。

  7—9岁 让孩子去找最简单的解法,引导他说出:“如果4只全是ji,只有8条腿,现在多了2条腿,那就是兔子多的,一只兔子比一只ji多2条腿,所以有1只兔子。”到此,他已经发现了规律性的解法。

  这一道问题跨越了4—9岁,而且整个思路是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启发的关键是要分析孩子在该年龄的思维能力,提出适合这个阶段的要求。每一步都让孩子能通过独立思考得出答案,又能层层深入,把他的逻辑思维推向清晰、更周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