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不宜单纯学习加减计算

时间:2017-03-08 活动教案 我要投稿
不少家长让幼儿三四岁起,就进行大量的加减计算,为上学打基础。我有个学生,入小学前他爸爸手把手地教1+1=2,2+2=4,5-1=4……甚至将四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不退位减法的竖式都教过了。到底这个孩子掌握了多少数学知识呢?入小学模底测试中,发 现该生10以内的加减计算还可以,但是当问到,"10是由几和几合成的"时,他只能答出" 5和5"、"1和9"两组答案。叫他从51倒数到1时,他困难地数着,通过老师的启发才算完成了倒数。当问到:"小华站在一行队伍中,从前往后数是第四个,从后往前数是第二个, 问这一行人有多少个?"时,他哑口无言。证明这个孩子对10以内的数概念还不够清晰。入小学以后,他的数学成绩并不理想,五六年级时还经常不及格。

  计算只是数学教学的一部分。如果家长急于只教10以内的加减计算,并不利于幼儿数概念的建立,也不利于儿童能力的培养。有的孩子会算,是因为家长让孩子机械让住计算结果 ,而对数的认识并不深刻。比如对"10"的概念孩子很清楚的话,"10是由几和几合起来的 "问题就不难解答,可以说出5组答案并且完整地答出。

  小孩子入小学后,老师要有步骤有系统地进行数学教学,从"1"开始认数,数数,计算。如果入学前小孩会计算加减式题,孩子就容易满足,对认识数"1,2……10"就不感兴 趣,至于数表示什么意思,加号、减号、等于号的实际意义更不过问,上课不专心听讲等不 早期对幼儿进行有关数的知识教育应该结合儿童生活实际进行10以内数的认识。首先建立数与物一一对应的观念。比如认识"1",使孩子知道"1"表示1个物体。"1"个物体才 能用数字"1"表示,从顺逆方向去"1"的概念。为了让幼儿摸得着,看得见,应用直观, 才去认识1。比如,在路上指着一部汽车教孩子说:前面来了一部卡车。洗脸时,指脸盆教 孩子说:我家有几个漂亮的洗脸盆……有经验的家长还将认数编成演示给孩子看,并带领孩 子念儿歌。曾经有这样一首歌:"一只小狗见小鸭,汪!汪!汪汪耍威风;小鸭呱呷!呷!呷! 跑着跑着摔一跤。"尤其是三岁小孩子,用数数"等操作活动,实际上经历了"操作→感 知→印象→记忆"的思维过程,不但培养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强化了他们对数的认识。如在 一堆糖中,请孩子拿一块糖给妈妈吃,这样不但进行认数"1"的教学,还进行了算,老人 、爱父母的教育。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进入大可以扩展"1"的概念,即1个国家,1个班 ,一群岛,一条江整体""1"的概念。幼儿对一个数的认识是艰难的,从数质、数音 、数形、数意来认识很容易。认识了"1"接着可以认数"2"、"3"直至数"10,得花两三年功夫。

  认数与数数结合。一一对应的数物体。拿一个就"1",增多一个才数"2",渗透自然数的最小单位是""邻近自然的前一个总比后一个少1,后一个比前一个多1等概念。数数可 以按顺序数,还要求幼儿减少1,少1个地倒数。渗透增多、减少的概念。

  认数与口头计算结合。比如认数"3",知道3是3个1合成的,2和1组成3,3里面拿去1 还有2,经过实物进行数的组合与分解,通过灵敏的组合、分解,进行10以内的加减计算。 但只是口头算,直观实物引导不要出现算式,不要

@_@我是分割线@_@

写算式。因为五六岁小孩子,小手肌肉不 发达,握笔能力差,加上算式涉及到加、减等事的概念,书写格式,所以不宜教幼儿写式。 如果写得不规范,马虎了事,还不如不写。到小学去,老师要系统地写算式,还要纠正幼儿原来不规范的书写,无形中给小学教学增加了负担。

  认数应与发展幼儿口头表达相结合。纠正幼儿有正确的单位名称。如,2支树,2个羊,一个河……边数边学会口头表达。如:袋子里有7个苹果;小华剪了3朵花;我的左边有2个 人;我的右边有3个人;小华比小红高两公分;小红和我有同样多的桔子……

  认数与口头应用题相结合(不出现应用的名词),如:澉塘边站了2只鸭(可以演示2只鸭) ,水中还有只鸭在游泳(演示),这里一共有多少只鸭?让幼儿回答问题。渗透应用题结构形 式,对问题加以回答的练习以利于幼儿今后理解应用题。

  认数中,还要渗透序数概念。通过排队,让孩子了解"前"、"后"、"左"、"右" 的名词。区别序数与其数的概念。如:小花排第三,"第三"是小花一个人,不是有3个小 花。小花和小红,小明一共有3个人,用数字"3"来表示。

  10以内的数的概念清楚了,再让他们演算加减试题,也未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