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物体排序的教学

时间:2017-01-12 活动教案 我要投稿
一、排序的意义 排序是将两个以上物体根据某种特征上的差异,按有一定的规则排列程序。排序是建立在对事物比较的基础上,它需要有一定的判断推理能力。然而排序对幼儿学习数学知识和发展智力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一)排序有助于形成数的序列数的序列,一是指数序(自然数的顺序),即每个数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以及相邻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二是指序数。幼儿在排序活动中获得了根据物体的某种差异,按一定规则排列顺序的经验,在排序活动中获得了每一个物体按一定规则在空间所占位置关系的经验,都将有助于他们理解数的顺序,理解序数意义,形成数的序列。

(二)排序有助于幼儿对数学知识的认识 在排序中,如果按物体的大小顺序排列的话,幼儿必须知道物体的大小差异,可以加深幼儿对物体大小的认识;如果按物体数量多少排序的话,可以加深幼儿基数的认识;如果按物体形状规则排序的话,可以加深幼儿对几何形体的认识。

(三)排序有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幼儿在排序时,往往是先对几个物体认真的观察,发现物体在某一特征上的差异及一定规律之后再进行排序。它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幼儿在按物体次序规则排列时,把物体从小到大、从少到多或从大到小、从多到少反复排列,这种顺向、逆向序列的练习有助于幼儿逆向思维能力的发展。

幼儿把物体按红、黄;红、黄……等特定规则排序时,实际上是一种排列推理的练习,将有助于幼儿判断推理能力的发展。

@_@我是分割线@_@

(四)排序能帮助幼儿理解抽象的数概念 排序能帮助幼儿理解抽象的数概念,主要是因为排序活动能促进幼儿可逆性、传递性和双重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这些思维能力正是形成抽象数概念必须具备的。

排序中的可逆性,指从两个方向排序的能力,也就是将物体按一定量的差异排列成递增或递减的顺序;

排序中的传递性,可理解为如果B比A长,C比B长,那么C就比A长,(B大于A,C大于B,所以C大于A),所以序列中个对象之间均可用传递的方法,判断它们量的关系。

排序中的双重性,指按等差关系排列的物体序列中,任何一个元素的量都比前面一个元素大,不后面一个元素小。物体序列中的这三种关系,也存在于数的关系中,理解物体序列中这三种关系,也就能理解数之间的逻辑关系。这些均需幼儿在思维上具有相应的可逆性、传递性和双重性才能做到。这三种能力实际上就是思维的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排序的形式

(一)按次序规则排序

按物体量的差异的次序排序。例如将物体从大到小、从长到短、从高到低、从厚到薄的次序排序,反之同样也可以排序。

按物体数量多少的次序排序,如将动物卡片,按从多到少或从少到多的次序排序。

(二)按特定规则排序1.按物体的外部特征,按一定规则排序。

2.根据物体量的差异,按特定规律排序。

3.根据物体数量的多少,按特定规律排序。

4.根据物体摆放位置的不同,按特定规律排序。

@_@我是分割线@_@

三、排序的教学目标 (一)小班 能对大小差别较明显的3——4个物体,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能对长短差别较明显的3——4个物体,按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的顺序排列。

(二)中班 能对6个以内物体按大小、长短、粗细、高矮等顺序进行排列。

能对6个以内的物体按数量逐一增加或逐一减少的顺序排列。

能按数字所表示的多少顺序从1排到6或从6排到1。

(三)大班 能对10个同类物体,按其量的差异的次序排列。如从大到小,从高到矮,从粗到细等等。

能将10个以内物体按数量逐一增加或逐一减少的顺序排列。

能将10以内的数字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初步教会幼儿按简单的特定规则进行排序。

四、排序教学方法

(一)按次序规则排序的教法 1. 3样以内物体的排序 第一,启发幼儿从3样物体中根据一定要求找出来那个段物体。例如,在红、黄、篮3个不同的皮球中,根据大小要求找出最大的和最小的皮球。在3根不同长短的小棒中,找出最长的和最短的小棒。

第二,插入并讲解中间的一个物体。如上例中的3的皮球,找出最大和最小的皮球之后,就拿着第三个皮球进行讲解:“这个黄皮球比红皮球小,比蓝皮球大,所以把它放在中间。”边讲边放好。

第三,总结这样排的优点,即皮球从大到小有次序的排列,看上去整整齐齐的。

@_@我是分割线@_@

2.10样以内物体的排序 10样以内物体的排序方法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根据要求,从一对物体中逐一找出某一端的物体,逐一进行排序。例如10根小棒按长短排序,先在10根小棒中找出最长的,抽出来放在第一,再在剩下的9根小棒中找出最长的放在第二,这样逐一找,逐一排,最后就排出从长到短的顺序来。

第二种,根据要求,从一对物体中逐一 找出两端物体,有两端向中间排好。例如,在10根小棒中按长短先找出最长的和最短的,放于两端(见下图中数字1所表示),再在剩下的小棒中继续找最长的和最短的,分别放于前面小棒的内测两端(见图中数字2所表示),从两端向中间直至放完为止。

第三种,根据要求,逐一相互比较后,将物品放在适当的位置。例如10个瓶盖按从大到小的次序排。先随机取一个放好,再取一个与这个比,比它大的放在左边,比它小的放在右边,再取一个分别与它们比,在适当的位置放入。就这样一个一个地比比放放,进行排序。

(二)按特定规则排序的教法 1.按范例和口头指示排序幼儿开始学习按特定规则排序时,教师应示范,做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老师排的过程和结果,找出规律,然后让幼儿照老师的样子进行排序。

在幼儿学会按范例排序的基础上,可逐步要求幼儿按成人的口头指示完成排序任务。

@_@我是分割线@_@

2.教学前儿童独立排序

当幼儿获得按特定规则排序的初步感受后,教幼儿按特定规则独立进行排序。在排序的过程中,首先启发幼儿找出所排物体的各种差异;其次,要求幼儿按某一差异特征进行分类;再次,根据这一特征按一定规则排列;最后,教师对幼儿的排序情况进行总结评价。

例如:给每个幼儿红、黄、蓝三种颜色的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积木若干块,要求幼儿按一定的规律排序。老师先启发幼儿:“这些积木哪些不一样?”让幼儿知道有红、黄、蓝颜色上的不同,也有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等形状上的不同。其次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某种特征进行分类,按一定的规则排序。有的幼儿根据颜色排成红、黄、蓝;红、黄、蓝﹍﹍有的幼儿根据形状排成圆方角;圆方角......最后教师请幼儿介绍各种不同的排列规则,使幼儿获得多种排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