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内容生活化从生活中感知数学

时间:2017-03-11 活动教案 我要投稿
●内容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深深地影响了我。深奥的数学更加需要与生活相联系。实际上,数学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数学教学就要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能力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

新《纲要》中关于数学领域的目标定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可见新课程数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已不再过度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注重从生活中感受和体验数学的实际意义。

例如中班一个数学活动《给妈妈送礼物》,活动前我先让孩子们讨论说说想给妈妈送什么礼物。在活动中我为他们准备了妈妈平时接触比较多的物品(小卡片),如围巾、皮包、高跟鞋、手表、裙子等,这些物品孩子平时在妈妈身上看见的比较多,他们都知道自己妈妈最喜欢什么,去选妈妈喜欢的礼物送给她,妈妈肯定回很高兴,这样就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学习记录和统计,并不是单纯的为了解礼物的数量,而是希望幼儿通过送礼物这一活动,迁徙经验,学会用记录统计的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材料生活化

操作材料是幼儿学习数学知识的物质前提和必要条件,我们提供的材料是否适宜,直接关系着幼儿参与操作的兴趣与效果。操作材料并非越多越好,越新越好。

@_@我是分割线@_@

我觉得我们提供的操作材料也要源于幼儿的日常用品和玩具,如绳子、木珠、雪花片、吸管等,这样既避免了新材料对孩子注意力的分散,同时还从另一层面上增加了幼儿操作的兴趣,让他们觉得新奇,原来运用这些东西也能学本领。

例如中班数学活动《做礼物》,其中一个目标是:尝试能用2——3种颜色进行排序,体验排序的方法,学习设计序列。该为幼儿准备什么当操作材料呢?这时候我想到了教室里有雪花片和许多彩色的木珠。雪花片和木珠是幼儿身边的熟悉的材料,就算以前没有操作过,幼儿也一看就会,不需太多的铺垫。而且利用每个幼儿玩雪花片、穿木珠,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根据雪花片、木珠的数量和颜色的不同,挖掘它们在活动过程中的各种操作,生动地体现了“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深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