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响的小路》课后反思

时间:2017-11-11 幼儿园小班教案 我要投稿
我们的主题活动都在顺利的开展中推进:从“好吃的水果”走入了“落叶飘飘”。孩子们快乐的拾捡着树叶;模仿着树叶的舞动;畅想着树叶飘落、飞舞的模样……忽然“咔喳”一声,将宝宝的脚步留在了枯叶上,一脚、两脚、三脚,随着 “咔喳”声不断,宝宝笑的更欢了。追随孩子们的兴趣,活动《会响的小路》开始了。

语言的教育意义指出:“语言是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它能促进幼儿认识能力的发展,提高审美观。”故事《会响的小路》把孩子们带到了另一个精彩的童话世界,不仅活泼、童趣,并含有丰富的知识性,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秋天的美好,是幼儿认识秋天的好教材。小班幼儿生活经验贫乏,他们也想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只有理解了作品的内容,才能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本次活动我采用的活动流程:游戏体验 —— 欣赏理解 —— 联想迁移 —— 活动延伸。

1、情景导入,亲身体验。

《纲要》中指出:“3岁儿童的认识活动基本上是在行动过程中进行的……不会有意识地识记某些事物,只有那些形象鲜明、具体生动、能引起强烈情绪地事物才易记住。”因此我在故事欣赏之前先让孩子们充分的活动,积极的调用自己的感知觉,去体验走在树叶所铺成的小路上的情景。这样的生动形象的感知经验让孩子们能更快的融入接下来的故事欣赏中,于是在欣赏故事的过程中有了“已有经验”与“现学知识”的互动的可能,小班孩子对故事的理解能更为容易、更为生动形象了。

2、欣赏故事,理解内容

图片和布偶的运用,架起知觉行动思维与抽象逻辑思维的桥梁:故事中所表现的三只小动物与不同声音的关系是抽象的,但有了布偶的介入,使较为抽象的故事情景具体化、形象化,通过教师的演示让幼儿初步理解走路姿势与声音的内在联系,对这一对抽象的逻辑概念有初步的感知。

@_@我是分割线@_@

同时,随着提问的深入,幼儿进一步体验小动物走过秋叶铺成的小路上的情景。同时,引导幼儿学做故事中小动物走路的情景,引导幼儿大胆表现、表达,为下一个联想迁移环节奠定基础。

3、联想迁移,发展语言

“会响的小路上走过了乌龟“窸窣窸窣”、走过了小兔“踢踏踢踏”、走过了蜗牛“吱嘎吱嘎”,猜猜,小路上还会有谁走过呢?会发出什么声音呢?”引导幼儿边模仿小动物的走路方式,边学说好听的话。如:引导能力一般的幼儿说出“╳╳走过小路,╳╳╳╳。”引导能力较强的幼儿学说“╳╳走过小路,╳╳╳╳,像在╳╳”的句式。由于小班幼儿的能力有限,我们要对宝宝的回答进行提炼,如“小鸭走过小路,踢踏踢踏”“小羊走过小路,的笃的笃”等。

尊重幼儿的意愿,注重个别差异,让他们自己选择角色进行表演,并鼓励幼儿对角色语言进行再创造。

四、活动延伸,快乐无限

孩子们在和树叶宝宝成了好朋友以后,对树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户外活动时,时不时地看到他们呆呆地看着树叶飘落下来,听他们嘴里喊着:树叶飘落下来了,树叶飘落下来了……所以在上故事《会响的小路》时,当我问到:“为什么小路会有响声呢?”有一个孩子马上说:“因为路上都是落叶。”在故事中孩子们知道了,小树叶还会发出声音——像在跳舞、像在散步、像躺在床上做着美梦。在一条树叶小路的创设中,在现场情景的诱导下,孩子们亲身感受到了走在小路上所发出的声响,所以在最后自己模仿小动物走小路时,孩子们都很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