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练结合,感悟发展——《用字母表示数》教后感

我们都知道,教师对教材不能简单地执行与传递,而要做整合和开发,为学生提供有意义的、富有结构性和生成性特点的学习内容,并通过合理的逻辑来安排适合的、精确的教学过程。《用字母表示数》教材中安排了4个例题和1个练习。那么怎样进行分割较合理?从整体系统的视角审视,我们不难发现,数学的每一知识点都存在着内在的有机联系,或前因后果、或互为因果,纵横交错,形成数学知识的网络结构。我也曾想:把用字母表示数、表示运算定律、计算公式和数量关系全部在这节课中拎一遍,形成一个系统性的认识。但如果把4个例题放在一节课内完成,容量过大,好像面面俱到但又蜻蜓点水,尤其是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理解的难度更大,学生肯定学得不扎实,我们的课堂追求“高效高质”,应扎实规范。经过权衡,最后,第1课时我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充分感悟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学会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的简写,体会数学的抽象概括性,发展符号感,。第2课时再学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第3课时学习“代入求值”,第4课时是综合性的练习。

在今天这节课中,我主要想体现两点:第一,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练结合,发展思维。例2、例3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都是学生已掌握的内容,运算定律的文字表述和字母公式该如何呈现?我认为运算定律的文字表述和字母公式无需学生一一用语言描述,因为学生根本就说不清,我们这节课的重点是在已了解的字母公式上进行简写,所以我采用学生自学的方式,因为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在学学、练练、比比中,在磕磕碰碰中,通过各种不同的情境中反复体验、感悟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学会简写。

@_@我是分割线@_@

《教学建议》第13条指出:课堂调节要注意动静搭配,数学学习要以学生独立思考为主,教师可适当通过师生对话,选择合适的问题和时机,安排同桌合作。所以,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要善于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每一活动开始时都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让其在独立思考中发展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学而不思则罔”,我们必须给更多的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只有这样,一方面不会使部分知识迁移能力不强的学生受到思维能力较好学生的答案的牵制,另一方面,也为课堂展示时展现学生思维的多样性提供了可能。

学生自学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时的简便写法,我安排了4道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题(a×h、F×2、y×1、b×b),让学生边学边练,在似懂非懂的时候再回过头去看看书上的内容,使学习更有针对性。虽然“用字母表示数”属于“数与代数”,但是这里的知识概括性比较强,比较抽象,所以结合具体的例子更便于学生理解。只有真正理解的知识,才能在新情境中实现迁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从后面的练习中可以看出,这个目标的达成度还是比较好的。在这4道题后,学生知道了简写的方法后,马上师生出题进行目的明确的巩固,这些现实的、有用的“数学”,拓展了数学课堂教学的空间,学生喜欢参与、容易参与。

第二,充分展露学生的错误。学生的感悟一种是通过直接体验,还有一种就是在错误辨析中感悟。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才真正是学生自己的问题,教师课堂中就是要教学生搞不懂的、模糊不清的,错误是宝贵的教学资源。为了抓住这样的资源,我努力做到:(1)开放教学,给学生出错的机会。

@_@我是分割线@_@

让学生自学用字母表示数的简便写法,设置了尝试练习,就给了学生出错的机会,学生在初次尝试练习中完全暴露出来了,2个b相乘怎么简写,这是一个难点,学生第一次接触平方,有的就读成b2,至于意义就更不明白。(2)倾听发言,捕捉错误想法。如:(3)问题情境,暴露错误。有时,教师故意出现一些错误情境,如c+d=cd,7×7=77。也有学生的错误情境,如长方形的周长字母表示,这也是预料中的错误。尤其是a2与2a的比较,到底是2个a相乘还是2个a相加,进行了拓展,a2与2a是不是永远不可能相等,都有效地帮助了学生进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数学教学的重点是发展学生的思维。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是教学中最有意义的成分,只有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的曲折情节,使思维带有悬念色彩,展露学生思维中的错误,才能增添学习的情趣,从而成为“有意义的学习和保持”,才能真正地使外部知识内化为学生的内部知识结构。

最后,有两句话想和大家分享:第一句,一位好老师必须留一份纯真,学会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经常为孩子们想想;第二句,一位好老师必须多一份责任,要从学生生命成长的高度去思考教学,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和精心设计的教学,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