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课怎样上之我见

时间:2017-06-24 专题幼教 我要投稿
【摘要】科学课是孩子们科学探究的乐园。结合自己教学实践积累,从理念、实践、成效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如何面向每一位孩子,为孩子们构建一个科学探究的乐园。系统地、全方位地为孩子们创造享受科学教育平台的氛围。通过观察发现、兴趣、接触大自然、创设情景、做试验,实现科学教育的立体化,使教学效果、学生思维、玩中学、做、手脑并用得以提高。

关键词:兴趣:兴趣是指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幼儿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手脑并用:联系科学的新资料、新发现、新理论、新问题,如南北极考察、神舟五号、嫦娥奔月、外星人等,使幼儿耳目一新,使他们乐学、玩中学、学中玩,幼儿可以用橡皮泥涅外星人,科学探究活动中动脑的同时,又要动手,手脑并用。

幼儿园科学领域的《大纲》要求:在成人的引导下能发现周围环境有趣的事物和现象,喜欢提问,有好奇心;感知物体和现象,喜欢摆弄材料;乐于探究,并表达探索过程中的所见所闻;知道常见物品的数量、形状、方位等主要特征,会比较、分类;喜欢大自然,喜欢动植物,并自觉爱护动植物。科学领域是幼儿园课程五大领域之一,所以学好科学课,意义重大,关键就是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探究意识,这对孩子以后的学习大有益处。怎样上好科学呢?在此谈一下自己的疏浅看法。

一、带孩子们走进科学发展室。

设置迷人的科学课堂。在常规科学课堂中,通过对教材的大胆创新和精心的材料准备,引领孩子们以课堂为主渠道进行科学探究。上好科学课,让孩子们喜欢科学,那就走进科学发展室。我们幼儿园有专门的科学发展室,这间教室是老师们的作品,使孩子们置身于浓浓的科学学习环境之中,孩子们和老师们的作品近距离的接触,科学对孩子们而言,那是触手可及。例如:通电的教师作品,接通电源后,幼儿园远距离地观看,让幼儿明白科学知识如此的神奇。通过老师的手,做出了一件件具有操作性的科学实验教具,孩子便明白了科学;离我们很近。我们老师作出了科学课的教具,可以让幼儿摸一摸,看一看,听一听,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具,让孩子们可随处感受到科学教育的魅力。

@_@我是分割线@_@

二、兴趣调控。

兴趣是指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幼儿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当幼儿对学习发生兴趣时,总是主动学习,乐此不疲。教师能激起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以趣激疑,以趣激思,那科学课堂教学的主动权将牢牢地掌握在教师的调控范围内。

@_@我是分割线@_@

好奇心是幼儿学习兴趣的内因之一。揭示科学知识中的新奇之处,要让幼儿知道科学知识内容丰富多彩,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近及家乡,远及全球。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在的吸引力,或以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幼儿描述绚丽多姿的科学事物、科学事物的主要特征、科学的主要现象;或采用直观手段,在幼儿面前展示无奇不有的大千世界,或应用多媒体教学创造科学意境,把幼儿带入“想象”的王国中探索,以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学中也可适当采用科学的新资料、新发现、新理论、新问题。如让幼儿观看南北极考察、神舟五号、嫦娥奔月、外星人的影视资料等,使幼儿在观看时明白国家科技的发展,使幼儿们耳目一新,明白这些新事物的诞生得益于科学的进步,所以小朋友从小要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使他们乐学、玩中学、学中玩,幼儿可以用橡皮泥涅外星人,神舟五号的模型等,不管像不像,都要保护他们探索科学的童心,科学探究活动中动脑的同时,又要动手,手脑并用,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在大自然中学习,领悟道理。

在科学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带孩子到大自然中,让孩子们观察。我记得教小班时,吃过早饭,我带着孩子们去操场,我们拉成“小火车”刚到左侧操场上,孩子们就跑到一块麦苗地旁边去看麦苗。彤彤问我:“老师,你看那是什么?”我和孩子们走到麦苗旁边,告诉他们:“这是小麦苗呀,春天它们刚从睡梦中醒来。我们吃的馒头、花卷就是麦苗长大以后结成麦粒,再压成面粉做成的。”孩子们都听得很认真,还很仔细的观察着。正当我为孩子们的学习科学知识如此投入,想表扬时。只见彤彤一把拔了一棵送给了我,我接过她拔出来的麦苗,表现出很伤心的样子。孩子们奇怪地看着我,我把麦苗放在耳边,听了一会说:“麦苗哭了,它对我说它很疼,它要死掉了。”有几个孩子急切的问我:“为什么呢?”我说麦苗的茎是它的“身体”,麦苗吸收了营养,才能抽穗,结出麦粒。话音刚落,晨晨说:“那我们就把它按上吧!”我听了以后,摇头告诉孩子们,再也按不上了,就连种小麦的高手——农民伯伯也没办法了。孩子们接着说:“我们再也不拔小麦,彤彤也说不拔了……”。对小班的孩子来说,给他们讲空洞的道理,他们理解不了,也不容易接受,而且可能很快就会忘记。如果使用一些“拟人”化的教育方法,让他们体会,去感知、去理解,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我想,那天虽然少了一棵麦苗,但是通过户外发生的这件事情,孩子们长大了,明白了自己要爱惜麦苗,会明白“粒粒皆辛苦”这个道理的。

@_@我是分割线@_@

四、为幼儿创设情景,知识得以延伸。

情景的创设直接影响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因此我们根据需要创设合适的情景。通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经常利用语言为幼儿设置较理想的情境。如我在大班教过的《水车》,“水车”我是用玩具代替的,让幼儿看着老师在不断地拨动水车,水车便在水里转动起来。孩子们看后,对水车产生了好感,我紧接着给幼儿讲了水车的知识。它就像妈妈骑的自行车的轮子,只要妈妈的脚不断地蹬,车子便会走。那么水车呢,只要老师不断地转动它,给它一个外力,这个外力代表的是水,它就会很快地转起来。设计这样的情景,让孩子知道了水车与水的关系,接着又学习一首《水车》的儿歌。通过前面的实验,孩子们很快就学掌握了知识。而且回家后,也找到一些类似的玩具,使它们转动。使这节课的内容得以延伸,孩子所学知识得以扩展。

@_@我是分割线@_@

五、作好演示实验,培养幼儿合作意识。

教学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更要加强对幼儿思想上的教育,所以做实验时最好先由老师单独指导完成实验操作,再由幼儿做,教师予以指导。如《水的浮力》一课,可利用班里的玩具,教师准备好一大盆水,将各种各样的玩具放入水中,让幼儿发现什么玩具在水面上漂着,什么玩具沉到了盆地,这时候告诉孩子,漂在水面的玩具轻,它是浮在水面的,孩子们便明白了。接着启发幼儿,在盆底的玩具为什么上不来?孩子们便会议论纷纷,得出答案,因为那些玩具重,所以沉底。为了把课上的更有深度,孩子记的更牢。接着可以让幼儿自己操作,让幼儿将一块团好的橡皮泥放入水中,看看橡皮泥在盆里会怎样?通过观察,孩子们很快便得出了结论。教师再将一块橡皮泥捏成小船状,将它放入水中,看看橡皮泥的小船是沉还是浮,孩子们通过观察,便会兴奋不已,成功的喜悦写在脸上。正是这种实践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使孩子们的思维越来越活跃。

科学课是在教师的引领下幼儿的思维经历了“ 做什么”?、“怎么做?”、“做出了什么?”“说明了什么?”等一系列的活动。并通过这些“动手”、“动脑”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幼儿形成学科学的精神以及态度、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推进科学活动意义上的升华。使孩子们既动脑又动手,手脑并用,使孩子们的灵感思维得以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