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角活动材料的投放,探索材料的多种玩法

时间:2017-06-24 专题幼教 我要投稿
读了这本书以后让我看到作者那未泯的童心,对工作的责任心以及在对待孩子时的耐心与爱心。作者将自己的教育生活以简洁朴素的语言,用故事的形式娓娓到来,读起来非常亲切,也身受启发。

在第二十四封中,吴放老师提到区角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并给出了自己的三条建议。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发现我们在区角活动材料的投放上存在很多问题。如材料过于陈旧、单一;教师的预设玩法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教师缺乏自主性游戏的指导策略等等。作为教师,我们要认真思考:

(一)提升教育观念,充分认识材料

首先,教师应该明确材料的概念,分清材料与玩具的区别。其次,教师应该明确材料在活动中所起的激发幼儿游戏动机、支撑游戏开展、促进游戏水平提高等作用。

(二)投放经济实惠的材料

价格昂贵、制作复杂的材料不一定是好的材料。越是简单的材料越有价值,因为它没有固定的功能和形状,可以让幼儿自己在操作中探索、发现,可以一物多用,使材料千变万化。由于经济方面的因素,教师可以投放自然物、废旧物品等材料以及利用这些制作的材料,可以充分发挥材料的可玩性,弥补因经济因素造成的购买力的不足。

@_@我是分割线@_@

1.重视自制品的投放

自制材料的功能是不可忽视的,为了节约成本,可以以废旧物品为主,例如瓶罐类、包装盒类、袋类、泡沫类等。除了教师、幼儿制作,可以号召家长参与制作。

2.重视半成品材料的投放

半成品材料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多功能性、经久耐用性、成本低等特点,为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活跃其思维,形成思维的概括性提供了条件,因此教师应为幼儿提供适量的半成品材料。在投放半成品材料时,成品与半成品材料的数量比例要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相适应。小班,成品的数量要比较多,半成品相对较少;而年龄渐大的幼儿,成品的数量要逐渐减少,但成品种类可逐步增多,半成品数量加大。但要注意的是即使到了大班,角色游戏中的成品材料数量也不要少于三分之一。当然,这个比例并不是不变的,可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和想法的改变,教师做适当的调整。

(三)选择多样化的投放方式,注重材料投放的动态性

适宜的投放方式可以使材料发挥更大的作用,教师应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以及活动区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投放方式,可以采用单一的投放方式,也可以多种投放方式相结合。活动区材料应处于不断的变化中,不要一开始就把所有的材料都提供出来, 应该在游戏发展过程中,给幼儿一定的时间去寻找、发现和获取新的自主性游戏材料,以保持他们对游戏的兴趣。为了使材料的投放更具有动态性,可以对材料进行添加和组合。教师可定期在游戏区投放新的材料,形成新的刺激点,吸引幼儿参与到游戏中去,同时,教师投放材料时不能只投不取,未拿走的破旧材料,会导致材料变化不明显,难以引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操作动机。材料的组合包括同一自主性游戏材料的组合或重组,也包括自主性游戏与自主性游戏之间的材料组合,以拓展丰富游戏的内容,延长材料的生命力。

@_@我是分割线@_@

(四)加强材料与幼儿的互动

1.注重材料投放的层次性

教师在投放活动区材料时,要有一定的层次性。材料内容的深浅程度既要符合幼儿的原有水平和基础,又能促进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这种层次性包括纵向纬度、横向纬度。所谓纵向纬度指材料投放既要符合不同年龄段的层次差异,同时又要考虑到同一年龄段的层次差异,即不仅要清晰地体现小、中、大班之间的差异,还要关注在同一年龄班幼儿的性别差异,比如,男孩子喜欢抽象性的材料,女孩子喜欢指向性的材料。横向纬度指材料不仅要注意幼儿的普遍兴趣需要和结合生活经验,还要兼顾到个体儿童心理发展的特殊要求和愿望。

2.明确材料的投放功能,探索材料的多种玩法

材料的投放功能关系到材料投放的自主性游戏中会起什么作用以及幼儿对此会产生什么反应,因此,每投放一种材料,教师应分析其特点,明确材料的投放功能,探索材料的多种玩法,从而在观察幼儿对材料操作的基础上,及时指导幼儿游戏,引发幼儿对自主性游戏材料的持续兴趣。比如圈类材料,它可以增强幼儿对圆形概念的认识,发展幼儿控制手腕运动的能力,发展幼儿走、跑、跳等能力,发展幼儿身体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等,据此,教师可以设计多种玩法,比如做呼啦圈,把圈连在一起,把圈当靶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