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活动的材料该怎样投放

时间:2017-06-24 专题幼教 我要投稿
丰富性——提供多种材料给幼儿自主选择,一个区域的材料一般要多于幼儿进去游戏的人数,一般2倍以上,也就是要10种以上。如果是2人合作游戏的,相应的材料就可以减少些。
另外,材料的丰富性和体现在教师要及时更换材料,当幼儿都能熟练地操作且已慢慢失去兴趣时,教师就要整合、更换,以激发幼儿继续游戏的兴趣。
层次性——同一种材料,教师要提供不同难度的材料,供不同能力的幼儿游戏。体现出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不同层次,充分发挥活动材料的优势,使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积累各种经验。如常见的串珠游戏、拼图游戏等,教师可以提供8块的,16块,24块的,50块的等等,甚至可以去掉样图的都可以,以挑战幼儿的观察力、分析力。
材料的层次性在数学区中是尤为重要的。如排序、分类、配对、数数等等都可以设置多层次的材料,以适合不同水平的幼儿。从而教师也能发现幼儿的掌握情况,并进行有效的个别指导。教师可以让孩子进行“闯关”的游戏,过了第一关,才能玩第二关、第三关。
探究性——材料的探究性能引发幼儿动手、动脑,支持幼儿与活动环境的积极互动,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客观事物进行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也就是说,探究是孩子在动脑思考基础上的动手操作,是动脑思考和动手操作交替进行的活动,否则就不能算是探究。
自检性——材料能引发幼儿进行自我检查,看操作是否正确。例如在认字操作中,教师的目的是要求幼儿按照儿歌的文字让幼儿找出相应的字卡。但幼儿操作后怎么知道自己操作的是对的呢?于是教师可以把材料设计成双面的,正面是文字,反面是一副画,幼儿只要依次要卡片翻过来,如果看到完整的一幅画,那就是对了。又如在数学的配对材料中,目标是要求数字卡和点子卡进行配对,常见的问题是幼儿操作后又把材料放回去了,这样就不知道是否正确。如果我们教师在设计材料时,设计成类似拼图状的形式,或以曲线、折线、斜线等分割纸板,拼的吻合的,就是正确的,反之就是错的。这样能激发幼儿思考哪里出错了,教师也可以解放出来,不用一直盯着他。
总之,教师应该成为一名有心人,选择和投放适宜的区角材料,最大程度地唤醒幼儿的已有经验,激发幼儿积极主动愉快地参与活动,让材料和幼儿互动,使幼儿的能力不断得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