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幼儿入园焦虑的几点做法

时间:2017-06-24 专题幼教 我要投稿
新入园的宝宝年龄一般在3周岁左右,一直是在父母、祖辈的关心照料下长大,他们年龄小,自理能力差,需要成人的关心和呵护,在家里他们习惯于一对一或几对一的悉心呵护照顾,想吃就吃,想睡就睡,生活中的规律约束很少,从而养成了孩子的自我意识强烈,没有集体活动的意识。宝宝进入幼儿园标志着宝宝将有大段时间离开家庭进入到陌生的幼儿园,是宝宝进入社会,开始集体生活的第一步。入园是孩子一生最重要的一次转折,是人生的第一个社会化过程,所有的孩子都必须面对,我们作为教师和家长应该从各方面对孩子进行积极引导,让孩子快乐、积极的融入到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之中,使孩子的第一次人生转折顺利而又快乐。经五路幼儿园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适应性入园,引导家长与孩子体验幼儿园生活

我们的适应性入园即让家长陪伴幼儿进行两周的幼儿园半日活动。第一周是适应性入园,时间安排在7月初,亲子共同参与老师设计组织的各种活动,让家长孩子了解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有针对性的在暑期做些准备工作;第二周是托幼衔接入园,时间安排在8月底,幼儿开始独立参与老师设计组织的各种活动,为9月1日独立进行幼儿园生活奠定基础。

二、新生家长会,指导家长帮助孩子做入园的积极准备

1.孩子入园时,首先家长要保持良好的情绪。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之后,要立即离开,不要恋恋不舍的,总是想再看看,再抱抱孩子,或者悄悄的躲在不远处偷看,这样只会让孩子的情绪更难稳定。还有的家长看到孩子哭,自己也跟着哭。其实,只要大人一离开,孩子很快就会和别的小朋友玩在一起,可大人的情绪却没那么容易改变,会影响一天的工作情绪。送下孩子,放心的离开是最好的办法。

2.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大部分家长总是担心孩子在幼儿园里吃不好、喝不好,会不会自己大小便等等。孩子的情绪不好就会自理能力变差,比如有的孩子在家里自己会上小便,也知道上大便,但在幼儿园里却常常尿裤或拉裤。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家长在假期里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让孩子有一定的自理能力,比如:要让孩子自己坐在桌子旁吃饭,吃饭时不能随意走动;自己大小便;自己会脱、提裤子;自己洗手、自己睡觉等。

3.坚持送孩子入园,保持出勤。孩子入园前,全家人要达成共识,意见统一,在孩子身体正常的情况下,坚持每天送孩子入园。

4.家长要讲信用。孩子刚入园时,不愿来幼儿园,就会向家长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家长为了能让他上幼儿园,就会连哄加骗的

@_@我是分割线@_@

答应孩子的要求,既然答应了,就要说到做到,说话不算数,就会失去孩子对你的信任。

5.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准备入园物品。孩子上幼儿园一定要准备一些物品,家长要让孩子一起准备,让孩子知道:这是我在幼儿园用的东西,让孩子对上幼儿园产生向往。

三、逐个进行家访,教师与家长对孩子教育达成共识

每年新生入园前,我们会对所有的孩子进行一次家访。这一次家访,对于帮助孩子较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我们多年的家访工作和从事教育工作的经验,我们了解新生家长也十分欢迎新生入园前教师的这一次家访。因为孩子在家里是几个大人围着一个转,却还是常常被孩子闹得头痛,而孩子一入园却成为了班级的几十分之一,班里只有两个老师,孩子能被照顾好吗?孩子受了委屈怎么办?孩子哭闹不止怎么办?也有很多家长十分关心自己所选择的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和教育理念,以及希望能和教师熟悉沟通。家访正是一个深入了解新生个人的具体资料,了解新生的家庭教育状况,与家长沟通教育观念,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家访前,我们要认真分析制定家访的内容,深入研究是什么导致孩子刚入园时情绪不稳定,了解家长的需要,才能更好的“对症下药”。

1. 分析新生难以适应环境的原因

2. 家访具体交流沟通的问题:新生的个人身体健康状况,新生的性格特征,新生自理能力发展情况

3. 教师根据家访了解到的情况给家长提出建议: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孩子的作息规律逐渐向幼儿园靠拢;宣传幼儿园的办学理念,让家长对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有初步的了解,取得今后工作中的配合和支持;在家也创造机会,在成人的监督下,让孩子多与其他孩子交往,并对孩子交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过多干涉,不偏袒,让孩子们自己在与同伴的相处中学会与人交往,发展孩子的社会性;不要用上幼儿园来吓唬孩子。

4.增进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亲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