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和儿歌,哪个更适合幼儿?

时间:2017-06-24 专题幼教 我要投稿
儿子一岁半以后,我开始教他背诵唐诗、三字经和儿歌。

儿子两岁时,我做了个小测试。背诵唐诗:从开始时的只能接最后一个字(参阅附一:《儿子最先会背的两首唐诗》),到能完整地背《咏鹅》、《悯农》、《清明》等6首唐诗;背三字经:也是从开始时的只能接最后一个字到能熟练地背诵 24句,即从“人之初,性本善”背到“百而千,千而万。”;背儿歌:能熟练地背诵《小老鼠上灯台》等7首儿歌。

上幼儿园前,我又做了个测试,结果让我大吃一惊,甚至有些费解:让他背诵背诵唐诗和三字经,他都以“不知道”来回答,而让他背儿歌,只要给他起了个头,他则一首接一首地背,并且除了以前我教他的几首(参阅附二:《童谣学舌效果好》),还学会了唱儿歌。如《回娘家》、《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好汉歌》、《济公》等。

儿子的表现,让我有喜有忧。喜的是儿子背儿歌背的很熟,并有所发展,不知什么时候学会唱了一些歌曲;忧的是对唐诗和三字经一句也不背了,经反复引导证明,有的唐诗儿子确实忘了,确实“不知道”了。

儿子的表现引起了我的思考,为什么他不喜欢唐诗偏爱儿歌?

通过查阅资料、请教专家、不断琢磨,终于找到的答案:唐诗不太适合幼儿的心理,儿歌适合幼儿的心理。唐诗寓意深刻,就连成人也很难全面理解,何况幼儿?让幼儿背诵唐诗,说白了是把成人的意愿强加给幼儿,刚开始在成人的赞美声中幼儿还有点新鲜感,时间一久便失去了新鲜感和兴趣,再加上不知道背出的唐诗是什么意思,自然也就会厌倦。而儿歌则不同,它是专门为幼儿创作的,语言和内容都符合幼儿特点,富有童趣,朗朗上口,也容易理解,不用刻意去背诵,就能记住,从而从中获得成就感,学习自然也就有了积极性。

另外,儿歌还有4大好处:①有利于培养宝宝的良好生活习惯。如“花盆里,开红花,星期天,我在家,不撒娇,不霸道,在家也当好娃娃”,“公园里,花儿开,红的红,白的白,花儿好看我不摘,大家夸我好娃娃”,在欢快的儿歌声中养成了良好生活习惯。②有利于锻炼宝宝的计算能力。比如:“一只青蛙四条腿,两只眼睛一张嘴;两只青蛙八条腿,四只眼睛两张嘴;三只青蛙十二条腿,六只眼睛三张嘴”,久而久之,数学概念便会扎根于宝宝的脑海里。③有利于丰富宝宝的知识。如:“猫头鹰会哭不会笑,小花蛇会爬不会跳,大鸵鸟会跑不会飞,小白兔会跳不会叫”,会教会宝宝认知大千世界。④有利于丰富宝宝的语言。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宝宝通过唱儿歌人,语言表达能力会不断提高。

结论:与其让宝宝死记硬背唐诗,不如让他轻松愉快地读唱儿歌。

@_@我是分割线@_@

附一:《儿子最先学的两首唐诗》2017-09-03

晚上睡觉前,教儿看图识字。

望着窗外的一轮明月,我仿佛看到了千里之外的老父,正在独守窗外冷月,默默祝福朝思暮想的儿孙幸福平安,老父那布满苍伤的脸庞、痴呆的眼神和日渐消瘦的身躯,让我忧伤地吟起唐代诗人李白的《思乡》:床前明月光,疑上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伴着我的吟声,儿子高一声低一声地随声附和:“光”、“霜”、“月”、“乡”。

现在,只要我一吟起这首唐诗,儿子就会自然地接最后一个字。

我说:“床前明月──”

儿接:“光!”

我说:“疑上地上──”

儿接:“霜!”

我说:“举头望明──”

儿接:“月!”

我说:“低头思故──”

儿接:“乡!”

我给儿子解释说:“什么是故乡?故乡就是爷爷住的地方。等爸爸十一放假了,带你回故乡看爷爷,好不好?”

儿子用力地点点头说:“好!”

教儿子学的第二首唐诗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当然儿子还是只能接每句的最后一个字。

虽然儿子暂时只能接唐诗的最后一个字,但我想要不了多久,就能背诵完整的唐诗,并能理解其中的寓义。希望这一天早点到来(但愿十一就能实现),到时就能给爷爷背诵完整的唐诗、找到“月是故乡明”的感觉了!

@_@我是分割线@_@

附二:《童谣学舌效果好》2017-08-06

儿子从呀呀说语到一岁半,已能说一些简单的句子,8月6日早上还第一次作了一篇作文(见《儿子的第一篇作文》)。为了尽快地教儿子学会说话,我想了不少办法,如,用识图卡片教他学说话,用拼音教他学说话,看幼儿VCD教他学说话等等,都收到了一定效果。但最有效的方法还是用童谣教他学说话。分析原因,这种方法朗朗上口,寓教于景、寓教于乐,更能激起宝宝学习语言的兴趣。

儿子闹觉时,我一唱自编的童谣,他就安生了许多,一会就能入睡。从中我受到启发,又做了个实验,早上起床后,抱他出去到门口吃早饭时,边走边说:“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拿小碗干什么?强强说:去吃蛋蛋和豆腐脑。”说得多了,儿子就主动接话,我说“太阳当空——”,他就接:“照。”我说:“花儿对我——”,他就接:“笑。”我说:“小鸟说——”,他就接:“早早早!”

既然有效,就扩大战果。我收集了一些资料,按照儿子从早到晚的生活习惯,编了一套童谣,安排妻子进行“情景式教育”,即到什么时间、遇到什么情景,教儿子相应的童谣。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儿子有了几大进步:一是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除了能说表达自己思想的单字单词外,还能说简单的句子,能接童谣每句后面的几个字。二是懂礼节,讲礼貌。与人相见,主动打招呼,“爷爷好”、“奶奶好”、“阿姨好”;分手时,主动说“再见”;三是有孝心。教他说“三字经”时,给他讲了“孔融让梨”的故事,现在给他好东西吃,他总是先用手一推说:“爸爸(妈妈)吃。”四是有自我防护意识。过马路或者汽车来时,只要一说“过马路”或“立定”,他就会停下来,站在原地,左右张望。

从早到晚教儿子的情景式童谣选录:

1、《早饭谣》: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拿小碗干什么?强强说:去吃蛋蛋和豆腐脑。

2、《过早谣》:儿子儿子别玩了,爸爸马上要迟到;学习哥哥大口吃,争做一个好宝宝。

3、《再见谣》:爸爸要走了,快来再抱抱;摇手说再见,冲爸笑一笑。

4、《镜子谣》:穿衣镜,照一照,里面有个小宝宝;强强笑,他也笑,强强招招手,他也把手招;妈妈抱强强,咦,镜子里的小宝宝,也有一个妈妈抱!

5、《礼貌谣》:小朋友,做游戏,你追我跳真有趣;一不小心碰倒你,赶忙说声“对不起”;没事没事“没关系”,礼貌用语别忘记。

6、《电话谣》:我是妈妈,你是强强;妈妈强强,打打电话;“喂喂,妈妈,你早呀!”“喂喂,强强,你好呀!”

@_@我是分割线@_@

7、《西瓜谣》:大西瓜,圆又圆,切开变成两个碗;你吃一大碗,我吃一大碗,留下空碗当小船。

8、《坐车谣》:公交车,嘀嘀嘀,今天我学当司机;小朋友,快上车,上车请你不要挤;老爷爷,别着急,有个空座留给你;开车了,快坐好,下车也要讲秩序。

9、《煮饺谣》:烧开锅,煮水饺,煮了一锅小元宝;小元宝,胖乎乎,个个都像小肥猪;小肥猪,蘸香醋,强强吃了鼓小肚。吃饱了,拍小肚,说声“饱饱”咱停住。

10、《台阶谣》:爬台阶,咱数数;123,456;数着数,蹬高处;蹬高处,回头瞧;爸变矮,我变高。

11、《过路谣》:过马路,站一站;转转头,左右看;黄灯亮,等一等;红灯停,绿灯行;斑马线,步流星。

12、《好娃娃》:爸妈带我辛苦了,累得腰疼眼睛花;我给爸爸捶捶背,我给妈妈端杯茶;爸爸妈妈笑哈哈,都夸我是好娃娃。

13、《星星谣》:小星星,真可爱,每天晚上跑出来。我想问,为什么,早上景色好你咋不出来?

14、《月亮谣》月亮月亮是妈妈,星星星星是娃娃;月亮嘴巴笑一笑,星星眼睛眨一眨;月亮好,好妈妈,星星好,好娃娃。

15、《枕头谣》:小枕头,胖又胖,好听的故事里面藏;小枕头,圆溜溜,好听的歌儿往外流;小枕头,你真好,你听呀听呀睡着了。

16、《福娃谣》:五枝彩笔画呀画,画出五个胖娃娃。黄娃娃,白娃娃,黑娃娃,红娃娃,棕娃娃,皮肤颜色不一样,和睦人处像一家。

17、《晚安谣》:时间不早了,咱该睡觉了;睡前道晚安,一觉大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