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托班孩子的自理能力

时间:2017-06-24 专题幼教 我要投稿

培养托班孩子的自理能力

宁波李惠利幼儿园 杨佩娜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这不仅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理能力很重要,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感,使孩子能对自己的生活、行为负责。

在现实生活中,幼儿的实际发展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开学至今,通过对本班托儿的观察与了解,我发现我们班的孩子因为年龄小,在家自己动手的机会比较少,存在着很强的依赖心理,加上部分存有赶时间图省事的家长,造就了孩子在入厕、进餐、喝水、午睡等环节的一些问题。在家访中我们也了解到个别家长在上幼儿园之前,对幼儿进行专门的入厕训练,同时,大部分幼儿不能独立入厕。多数幼儿在家穿不系鞋带的鞋子,不会分清左右鞋。个别幼儿不能自己穿鞋和袜子,根本没有穿的意识。在玩具的整理上:多数的家长在家会提示幼儿玩后整理玩具,个别幼儿能将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孩子中有存有根本不懂什么叫整理东西,为什么要整理自己的东西以及如何整理自己的东西孩子。通过这些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2~3岁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是比较差的。

那么原因何在呢?举个例吧:现在我们要求孩子入园自己走楼梯,但总有一些家长会帮助孩子做。有一天,我们一名孩子的外婆,抱着外甥气喘吁吁地走进教室,看着她那样,真不知说什么好,于是我对其外甥说:“小凯,外婆好累,以后宝宝自己走上来好吗?”冷不经他外婆说:“小宝宝走上三楼来太累了”听完她的话,我简直哭笑不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始终在强调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由于个别家长缺乏这方面的教育意识,认为孩子还小,还不懂事,把孩子的一切事情都包办了下来。这怎么能培养起孩子的独立处理能力呢?

作为教师,我们清楚地看到孩子身上存在问题,正确把握幼儿三岁前这个黄金时段,对其进行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首先,把幼儿作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建立一种亲密,平等,和谐的关系。其次,放开手脚,为幼儿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机会。机会是学习的前提,有了机会,幼儿才有可能去动手实践。

一、 为孩子营造宽松、安全、温馨的学习氛围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心理

@_@我是分割线@_@

活动的主动性明显增加,凡事喜欢说“我能”、“我自己来”喜欢自己去尝试体验。因此,在晨间接待中,坚持每天给孩子一个灿烂的微笑或热情的拥抱,消除孩子紧张的心理,鼓励孩子用语言主动向老师表达入厕的需求。对大声说出的孩子及时地给予赞扬。并且,创设相关的晨谈内容。

二、 一日生活中开展教育

以生活活动为切入口,帮助幼儿解决盥洗、入厕、进餐、午睡等生活难题。根据2--3岁幼儿的年龄特征,在生活游戏中创编洗手歌“擦些肥皂,手心撮撮,手背撮撮,撑拳撮撮,清水洗洗,小手变干净。”幼儿较快地掌握了正确洗手的方法;针对本班孩子穿鞋难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自编儿歌:小鞋小鞋在一起,快快乐乐做朋友,小脚小脚快快来,住到我的肚里来。对孩子进行技能培训、看大班孩子穿鞋演示,开展激烈的“小脚找家”穿鞋比赛,活动培养了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了孩子的息我服务意识。如今孩子午睡、起床自己能穿小鞋,并且还有穿得快的小朋友去帮助穿慢的小朋友的动人画面。

二、合理利用家长资源,共同提高孩子的自我服务意识
做好家园共育工作,对孩子出现的自理方面的问题,及时地与家长沟通,交流,共同探讨相关的措施,使个别家长认真地认识到孩子虽小,但也能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例如:可以在饭前摆放碗筷;擦桌椅;倒垃圾;作为家长要坚持孩子自己去完成,给孩子充裕的时间,切莫代劳。面对幼儿不可避免的失败,千万不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以免挫伤幼儿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幼儿园和家庭共同建立奖励机制,及时对幼儿的进步进行奖励,激发其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同时,通过幼儿成长档案予以表现。

马克思曾精辟地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提倡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其旨意不是在于为自己及他人乃至社会提供多少服务、创造多少价值,而是在于通过劳动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人。由于幼儿做事坚持性差,在培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方面还需要老师和家长经常提醒,适时鼓励,增强幼儿学习做事的兴趣,使孩子初步养成做事有始有终、负责到底的良好习惯。

  总之,教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仅能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还能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品质。这对幼儿的成长是具有积极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