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幼儿本性,体验游戏意义

时间:2017-06-24 专题幼教 我要投稿
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认为:“好游戏”是幼儿的心理特点,“是儿童本性”,而且认为“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儿童的生活可以说就是游戏。”幼儿在园的游戏形式是多样的,多时段的,满足幼儿不同的需求,而不同的幼儿游戏的方式也因人而异:有的幼儿能大方地与同伴交谈,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幼儿则较为被动,等待着同伴的招呼;有的幼儿则沉浸于欣赏同伴游戏中,观察着同伴的游戏方式……。面对采用各自独特方式的不同幼儿,在充分观察、了解了幼儿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引导或介入方式,将每个幼儿都带入积极游戏的状态,让每个幼儿都充分地参与到游戏中,从而让“儿童的本性”、“儿童的生命”更富有积极向上的意义,带给幼儿愉悦的体验。而教师的介入则需要艺术的指导语言,否则只会干扰幼儿的游戏。游戏过程中,教师要耐心地观察与等待,在恰当的时机以游戏同伴的身份介入,这样会给幼儿一些提示或者帮助,这样,幼儿也不会因为教师的突然介入而产生紧张或不适的感觉。

活动案例:

娃娃家里出现了问题:“爸爸”、“妈妈”、“爷爷”都在指责当“奶奶”的邹祎宸:奶奶是女的,你是男孩子怎么可以当奶奶呢?在大家的指责下,邹祎宸显得很难过,脸红着低下了头,显得难过又不知所措。我悄悄地走近游戏插牌,果然,邹祎宸的牌子插在了“奶奶”的口袋里。“家里发生了什么事情,怎么这么热闹啊?”我故意问道。“是邹祎宸!”“邹祎宸他不是奶奶……”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告起状来。“那怎么办呢?我们去找个奶奶来吧!”我给大家提议!“好的!”大家都挺乐意接受。“邹祎宸,你在插牌子的时候是不是很想玩娃娃家?”我把他带到边上悄悄地问,“是的!”“那今天大家都选完了,明天你可以再来选择,好吗?”“好的!”他赞成。“那今天我们不如找个女孩子交换一下吧,让她替你当奶奶,你就可以玩她的游戏了,对吗?”“好的!”他很开心地答应了。“那你想和谁交换呢?”他仔细地看了一圈,视线停留在了在“大润发”卖东西的陆昱研身上。“你想和他换吗?”

@_@我是分割线@_@

“嗯!”他点了点头。“你知道该怎么和她换吗?”他摇了摇头。“你可以问她:娃娃家缺个奶奶,你想当奶奶吗?”我给了他一点建议。于是,邹祎宸小心地来到陆昱研面前,小声地问了起来:“娃娃家缺个奶奶,你愿意去当奶奶吗?”“我不愿意!”陆昱研很干脆地拒绝了。这下,邹祎宸又低着头不知所措了。“你可以再试试找别人换,没关系的,肯定有人愿意的。”我给他鼓励。“嗯!”这回,他把目光投向了“丁丁画室”的王佳伟,“没事的,去试试看,说不定她愿意的。”我鼓励他。这回,他比较大方地走近王佳伟,大声地询问起来:“我请你去当娃娃家的奶奶,我来画画,你高兴吗?”“嗯!”王佳伟很干脆地回答,然后转身去了娃娃家,而邹祎宸则顺势坐在了王佳伟的椅子上,拿起她未完成的作品,高兴地画了起来。

案例分析:

当邹祎宸处于同伴的指责之时,教师不应该马上予以判断对错,对他插错牌子的行为予以批评,这样,会导致他内心愈发不安与惶恐,从而对他下次游戏选择产生惧怕的和不安的心理,同时,对他的自尊心肯能也有所伤害。因此,教师此时应采取正确的措施,以游戏同伴的身份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这样,幼儿才能获得正确的游戏信息,知道怎样做才是正确的,这样也累计了游戏的经验,提高了与同伴游戏交往的能力,从而对游戏形成越发积极和喜爱的态度。虽然第一次的交换并不顺利,但他获得了与同伴们交往的方法,因此他第二次的交换显得信心十足,也比较顺利。这次游戏不仅给邹祎宸带来了交往的经验与方法,同时,对于其他幼儿来说也都具有学习和模仿的意义,对于幼儿的游戏交往也是一种借鉴和参考,知道下次自己如果遇到这样的问题可以怎样处理。

幼儿游戏中的教师指导和介入的方法有很多,许多教师都有相关的研究与独特的方法。但是,只要是本着“尊重幼儿”这个正确的思想,相信各人都有不同的指导心得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