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珠从哪里来》教学实录和反思

时间:2017-05-26 我要投稿

《水珠从哪里来》教学实录和反思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五课时)

福建省泉州市实验小学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  

2、过程与方法: 

观察到盛有冰块的塑料杯外壁有许多小水珠,思考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形成科学的解释。   

通过实验和分析,探究塑料杯外壁上小水珠的形成与杯内冰块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认识到证据对验证假设的意义和价值。

 二、【重点难点】

重点:经历水珠从哪里来的假设——分析——再假设的探究过程。

难点:探究塑料杯外壁上小水珠的形成与杯内冰块的关系,并对水珠的来源,形成科学的解释。   

三、【教学准备】小组:3只大小、形状一样的玻璃杯(其中一杯装清水、一杯装冰块)、记录单、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观看视频,激趣导入。

师:上课开始,我们一起看一个短片,同学们认真看。(播放视频)学生笑。

师:你们笑什么?谁来说说

生:那个人把病人升降遥控器当做电视遥控器了。

师:这个病人把临床的升降遥控器当成电视遥控器使用了,他为什么搞错了?

生:眼镜模糊了。

师:什么让眼镜模糊了?

生:前面的热汤

师:同学们看得很认真,他描述的很清楚,老师明白了同学们为什么笑了,原来热汤使得眼镜模糊,病人拿错遥控器,把病床升降遥控器当做电视遥控器用,把隔壁床给升起来了。课件出示图片

师:为什么喝热汤时,眼镜上会出现雾,雾其实是一层小水珠,知道为什么吗?(学生举手)老师知道有的同学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学习完今天的内容有想法的同学可以验证自己的想法,不明白原因的你就能找到答案了。

二、设疑产生问题,分析讨论水珠是从冰化成的水吗?

师:上节课研究《冰融化了》这课,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想请同学们帮忙一起研究一下。(出示提前准备好的装有冰块的玻璃杯)

师:玻璃杯外壁出现了什么现象?(课件出示)请你摸一摸烧杯外壁,你有什么感觉?

生:杯子很冰,很湿。

师:既然很湿,就说明烧杯外壁上有什么?

生:产生了小水珠  师贴板书:水珠

师:看到这个现象,同学们有什么问题想提的?

生:玻璃杯很冰,这水珠怎么来的?

生:我也是想知道外面的水珠从哪里来?

师:其他同学是不是也想跟他们一样研究水珠从哪里来?

板书课题:水珠从哪里来?(贴)

师:水珠从哪里来的呢?同学们善于思考并做大胆猜测,小组同学商量后用一句话把你们的猜测写在纸条上。

(学生分组写猜测)

师:同学们已经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了,你们是怎么想的,把你们的想法跟大家交流下。

生:我们小组认为水珠是从杯中来的。

师:你们认为水珠是从杯口出去的还是从杯壁渗出去的呢?

生:杯壁渗透出去的。师贴板书

师:第六小组的同学,你们的想法是什么?

生:我们小组是认为冰先融化成水,水蒸发成水蒸气出来在杯壁上形成的。

师:他们小组的想法写得很详细,老师把他们的意思简要写成冰融化后形成的水蒸气形成的。师贴板书

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我们小组认为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师贴板书

师: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猜测和想法,哪些小组的想法跟第五组的一样?

师:只有第五组的同学有这个想法。

师:哪些小组跟第六组的想法一样的?有7、3、10、4和8组

师:跟第1组相同的有2、9组的同学。

生:老师,我有个问题,为什么饮料瓶从冰箱里拿出来,无缘无故外壁上也有小水珠。

师:你很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现象,今天学习了相类似的现象使你想去曾经看到过的,没关系,学习完今天的内容你就会知道为什么了。

师: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猜测和解释,你能根据生活经验对这些解释进行分析,判断一下哪些解释是否合理吗?

师:刚才比较多小组同学认为水珠是杯中冰融化后水蒸发后形成的,刚才杯子是敞开的,老师现在把冰小心地冰倒进另外这个杯子里,再拿一个杯盖盖住,等下我们再来观察玻璃杯外壁还有小水珠产生吗?

师:咱们现在来看看其他小组同学的猜测,你们认为水珠是从杯壁中渗透出来的吗?

生:不可能,杯子是完好的,杯壁又没有缝隙。

师:其他同学认为有没有可能呢?

生:不可能。

师:现在我们可以把这个猜测取下来了。

师:我们现在来看看刚才老师做的这个实验,请艺馨上来看下。

生:玻璃杯外壁潮湿,有点小水珠。

师:杯盖盖住了,外面还产生了小水珠,这小水珠还会是杯中的冰来的吗?

生:不是。

师:还有从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这个想法,他们认为这水珠是外面来的,结合刚才排除的这两个解释,玻璃杯外壁的水珠是杯中的冰融化而来的吗?

生:玻璃杯外壁的小水珠不是从杯中冰融化而来的

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不是杯内的冰融化形成的。(课件出示)   

@_@我是分割线@_@

三、合作探究,对比实验研究水珠的形成与冰有关系吗?

师:通过我们刚才的讨论和分析,觉得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不是杯内的冰融化形成的水。那么,水珠的形成与冰有关呢?你们猜猜看?

生:有

生:没有

师:有或没有,我们来设计实验证明一下。

师:(课件出示)接下来我们要研究的问题:玻璃杯外壁水珠的形成跟冰有关吗?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这些材料:有三个一样的玻璃杯、冰块、水,怎么设计实验来证明玻璃杯外壁水珠的形成与冰是否有关系?同学们可以分组小声讨论一下,如果有结果的小组可以举手示意老师并安静坐好。

(学生分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师:看同学们讨论的很认真积极,你们打算怎么做实验?

生:我们想一个杯子放冰,一个杯子放水,一个杯子什么都不放。

生:我们的想法跟曾昱他们的是一样的。

师:为什么一个杯子加冰,一个杯子放水

生:这样看是装冰的玻璃杯外壁有水珠还是装水的玻璃杯外壁有水珠?

师:我们要观察什么?

生:过一会儿观察三个杯子外壁是否产生水珠?

师:(课件出示方案)我们就按他们小组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过几分钟后观察三个杯子外壁是否有水珠产生?

师:科学家在研究的过程中总不忘做记录,我们一起看下要填写的记录单。

(课件出示记录单)


师:等下实验中把你们观察到的现象和发现填写在记录单上,同时实验中要循序实验要求才能保证实验成功和实验结果的科学准确,请一位同学把实验要求大声朗读一遍。

1、注意安全,玻璃杯轻拿轻放 。

2、耐心等待 ,仔细观察,及时记录。

3、不要碰冰块,保持桌面整洁干净。

师:请材料员有序上来领取实验材料和记录单

(学生操作、观察并填写记录单)

师:老师看到同学们都认真观察,及时记录,真像个小科学家。把你们观察到的现象和你们的发现大家交流下,其他小组的同学认真倾听。

生:我们小组观察到加冰的外壁有水珠,加水的外壁没有水珠,空杯子外壁也没有水珠,我们的发现是玻璃杯外壁水珠的形成与冰有关。

师:请一个小组把你们的发现跟大家交流下。

生:我们小组的发现是玻璃杯外壁水珠的形成与冰有关。

师:其他小组你们观察到的现象和发现跟他们一样吗?

生:一样

师:我们的发现一起说:玻璃杯外壁形成的水珠与冰有关系。课件出示

师:加冰的玻璃杯外壁有水珠,没有加冰的玻璃杯外面没有水珠,玻璃杯外壁小水珠的形成与杯内冰的什么特征有关系呢?

生:冷、寒有关(冷、凉 师板书)

师:我们再作进一步的思考和新的猜测,是什么遇到冰的杯壁形成小水珠呢?

生:冷空气

生:水蒸气

师:哪里的水蒸气?

生:空气中的水蒸气。

师:是冷空气还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生:空气中的水蒸气。

师:空气中有水蒸气吗?

生:有

师:水蒸气从哪里来?

生:水

师:水蒸气能变成水吗?

生:能

师:是什么使水蒸气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生:寒冷

师:(课件出示刚才老师提问的这几个问题)同学们知道的真多,咱们带着这几个问题一起看个短片。

播放视频:江河湖海水蒸发的过程。

师:结合前面的实验发现和视频内容,谁再来试着说说玻璃杯外壁的水珠哪里来的。

生:空气中的水蒸气

生:对,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来的

师:空气中的水蒸气在什么条件下形成小水珠。

生: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了小水珠。

师:同意吗?

@_@我是分割线@_@

全体生:同意

师:是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杯壁形成了小水珠。(课件出示结论)

四、应用知识,解答疑难

师:随着学习的深入,今天我们这节课的学习也接近尾声,谁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答课前所看视频中的问题:为什么热汤能使眼镜模糊?(课件出示图片)

生:热汤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变成了雾,眼镜就模糊了。

师:雾是一层小水珠,水珠小看不来。再请一位同学解释一下。

生:热汤蒸发出来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形成了小水珠。

师: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类似的现象?

生:洗热水澡时镜子上有水珠。

生:坐在小车里玻璃窗上有小水珠。

师:什么情况下玻璃窗有小水珠。

生:小车里坐的人比较多,车里面比较热的情况下有。

生:汽水瓶从冰箱里拿出来后,瓶子外壁有小水珠。

师:在前面铭韬提出了饮料瓶从冰箱拿出来玻璃瓶外壁有水珠,现在知道为什么了吗?

生:饮料瓶拿出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到玻璃瓶上形成小水珠。

师:其他同学认同他的解释吗?

生:同意。

师:我们一起看看老师在生活中见到的类似现象。(课件出示各种生活中出现的类似现象:早晨的露珠、夏天冰棍袋子上的水珠、热水杯盖上的水珠、洗澡后玻璃镜子的水珠、南风天墙壁上的水珠)

师:(就着板书)这节课我们自己提出问题、对问题进行猜测,设计实验验证了我们的猜测,得出了科学结论,并解决我们自己提出的问题:水珠从哪里来,真了不起!

师:结束语:瞧,自然界多神奇啊!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勇于探索,认真思考,分析问题,就会有很多收获。

板书:


教学反思:

本课的亮点有三:

亮点一: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效融合。本课采用了两个微视频。视频一创设情境:通过创设生活化问题的情境视频激趣引入,病人因为热汤使眼镜模糊以至于拿错遥控器,把隔壁床的的床铺升立起来,学生看得津津有味,觉得滑稽有趣,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其实这个现象是包含着科学道理的,与本节课的学习研究息息相关,实现了创设情境的有效性。视频二:在学习到本节课的第三个环节后,可能是什么物质碰到冰的杯壁形成小水珠,在学生做多种猜测后,由学生配音的以微视频的形式展示,视频图文并茂,解释清楚,特别适合三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以这样的视频展示,给学生以空间想象做了很好的依托,学生很容易想到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学生建立科学概念也就水到渠成,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

亮点二:精细指导,有效引领。1、猜测环节:郁波教授强调要关注学生的前概念,这个环节的教学采用让学生小组讨论后用书写猜测的方式,再对不同小组的猜测意思一样的进行归类,避免口头交流使学生之间想法产生的影响,给予时间组内交流并书写下来,充分关注不同小组同学的想法,不走形式,使猜测环节做细做透。2、实验设计及方案落实环节:分组讨论设计方案,老师巡视于各个小组之间,及时与同学交流着各自的看法。在交流方案时,老师耐心倾听各组的方案,引导各个小组相互补充方案,并及时追问学生设计方案的想法,使学生的引领学生讨论交流,交流汇报中不断给予语言上的铺垫和示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表达和展示。3、学习方法的渗透:对于刚接触科学课学习不久的三年级孩子,渗透科学课中常用的对比实验方法是很有必要的,从较为简单的过渡到高年级较为复杂的对比实验,认识到科学研究的严谨。还有学习最后的科学学习方法的总结,林老师引领学生认识这节课的学习从同学们自己提出问题、猜测、实验验证得出科学结论的过程,逐步引导学生从原本的体验学习转化为理性的科学探究方法学习。

亮点三:有效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层层推进。本课内容对三年级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思维含金量较高。如何转变学生从之前的错误想法到后面正确科学准确的结论,需要学生在思维上有个螺旋式的上升。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渗透着对学生思维发展的培养,从猜测想法分类分析讨论其的合理性,在分析过程中通过演示用杯盖盖住装冰的玻璃杯等待后是否有水珠出现,排除了水珠是杯内的冰从里面蒸发出去形成的。让学生观察杯子是否有缝隙及生活经验排除了水珠从杯壁渗出的想法。在设计实验,通过多个小组交流,并且追问为什么一个杯子加冰一个杯子加水?激发学生不断去思索,把思维转化为语言表现出来。通过实验验证不断修正他们原有的想法,水珠的形成与冰有关,那会是什么变成的呢?学生的思维再次碰撞,在一次次猜测、分析、验证、修正、再验证的过程,学生的思维在生生互动、师生交流中得到发展和提高。(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