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如何应对新生幼儿抓人、咬人的现象?

时间:2017-08-16 我要投稿


  开学初,我们将会迎来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天使们,但这些可爱的天使当中也不乏有一些哭闹的、爱抓、爱咬人的,这让我们老师既心疼又担忧。
  
  开园第一天,孩子的情绪都不稳定,好多孩子都会哭起来,老师们也忙个不停,抱了这个哄那个,但就在这很混乱的情景下,新的问题出现了。轩轩刚被哄住,露露又大哭起来,我们连忙跑过去,问怎么了,露露边哭边用手指着对面的小朋友说:“她(甜甜)咬我”,只见露露手指上一个深深的齿痕,我也心疼了,抱着玲玲又哄着露露,吹吹露露的小手指,对甜甜说,不能咬小朋友。可甜甜却若无其事,望着我们。
  
  案例二:第三天,小朋友在玩拼搭积木,哭的孩子也少了好多,可芳芳突然大叫起来说:“他抓我的手。”只见芳芳手上有一个抓痕,别的小朋友听到声音,也都把目光聚到了芳芳这,李老师就在不远处,跑过去问清缘由,原来,芳芳的小手拿了一块积木藏到了桌子下,轩轩看见了,蹲下抓了芳芳……
  
  现象分析:幼儿期,尤其是年龄在2—3岁之间,处在一个似懂非懂的时期,经常会有抓、咬、打现象发生,这一现象既有生理上的原因也有心里上的原因。
  
  我观察,发现咬人的小朋友在咬人之前嘴巴会有异常的触动,喜欢把上牙下牙使劲咬几下,一会便会发生咬人现象。也许是有的孩子牙不舒服疼或痒,想咬一下东西来让牙舒服一些,他们当时并不会想到咬人的严重后果,只是随手会把自己的手放到嘴里去,或者把小朋友的手放到嘴里咬,有时也这是一种无意识行为,并不是孩子品质不好的问题。另外,幼儿在生理、心理等方面有其自身的年龄特点与发展规律。幼儿一般是在2岁半左右长齐乳牙,所以这个年龄的孩子特别爱咬东西,这也是他们的生理需要。同时,2岁左右的孩子,处在自我意识萌芽的时期,孩子对自我行为与产生的结果之间的关系,并不十分明确。他们的表达能力比较贫乏。有时候他们不能表达清楚自己的感受,也就是心里有话说不出来。抓人、咬人、打人就是消除不满的情绪,来引起别人的注意。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2-3岁之间的孩子爱抓人、咬人、打人,老师、家长遇到这种情况:要具体事情具体分析。但是无论什么原因,抓人、咬人、打人都是不好的行为。老师、家长要制止这种行为。《纲要》上指出:在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时,应特别注意方式与方法。既不能用语言恐吓幼儿,又要防止错误模仿。
  
  我经过多方的了解和观察知道,小班年龄阶段的幼儿在适应这一新的环境中,往往表现出多样性,我自己觉得造成宝宝咬人、抓人行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幼儿要表达一种情绪反应。
  

  对于小班幼儿咬人的这种情况,多数都是没有恶意的。由于小班幼儿表达能力比较贫乏,很多时候不能表达清楚自己的感受,常常通过咬人来表示自己的情绪反应。如有时与同伴间的矛盾不知怎么表达就用动作代替。
  
  2、幼儿要表达一种自我认识与愿望。
  

  小班幼儿已有了一定的对外部世界认识和分辨的能力,但有其自我意识和能力的差异和语言表达能力比较欠缺。当他遇到交往上的困难或无法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意思,有时就会急得咬人。如,有时和同伴争抢玩具,有的幼儿不会用语言表达,就用咬人的方式来告诉同伴:这是我的!
  
  3、对于咬人、抓人这些现象,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当宝宝开始长牙,由于牙龈部位的生长发育,总感觉不适,抓到什么东西就咬,成人也没有正确的阻止,时间一长宝宝咬人就成了一种习惯。
  
  4、这些现象对幼儿来说是一种社会性模仿。
  
  幼儿期,孩子好奇心强,爱模仿,当他们看到其他小朋友咬人时,有时也会模仿,尝试着去咬别人。
  
  在这些种种情况下,我进行了观察与反思,我觉得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以防新生幼儿或者在以后的生活中抓人、咬人的现象,争取把这种行为降到最低,以便让新生宝宝快速适应幼儿园生活,在幼儿园快乐过好每一天,也使我们的工作能顺利开展。
  
 
 1、幼儿教师应该对幼儿更加细致地观察。
  
  每天晨检时要检查幼儿指甲,对没剪好指甲的幼儿要给剪好指甲,仔细观察幼儿的情绪反应,让他知道咬人是一种错误行为,咬人会伤害别人,给别人带来疼痛,不应该去模仿别人咬人、抓人,这样就可以达到预防的目的。
  
  2、幼儿教师要有耐心和爱心,对于咬人、抓人现象的缘由要了解清楚,和孩子一起分析咬人、打人的对错和需要负起的责任,要着重教育,正确引导幼儿,不应过分责备幼儿。
  
  幼儿之间发生咬人事件后,也不要过于担忧而去责怪孩子,应该认识到孩子咬人大多是属于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上的阶段性问题,所以我们要耐心对待,帮助孩子分析原因,然后进行认真的教育,以免向不良的行为习惯转化。
  
  3、引导幼儿学会与人交往,经常与幼儿交流沟通,学习分享和互相游戏,团结协作,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4、注意缓解幼儿情绪,多关心幼儿,多给幼儿一些关爱。
  
  幼儿入园后更需要我们的爱,需要小朋友之间的爱,只是他们不会表达,方式用错了,我们要多关注、关心他们。
  
  5、帮助幼儿建立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建立班级良好的常规。
  
  6、幼儿教师也应做好家长工作,使家长认识到孩子抓人、咬人对自己,对其他孩子都是不好的,使家长在幼儿发生矛盾时不偏袒自己的孩子,理解教师应该同时关爱每一位孩子的职业职责。
  
  对于孩子的不良习惯,还希望家长们也要特别关注,做到一下几点:
  
  1、全家人一起达成共识,凡是出现这样的情况时,要采取正确的方式、方法引导幼儿,要告诉幼儿这样做是不对的,后果会怎样,让幼儿认识到错误。
  
  2、进行交流、沟通。使孩子从小就能养成理性述说需求的习惯,而非运用情绪。否则,孩子越大越难于纠正。
  
  3、家长要有意识的多带孩子到同龄孩子较多的地方去玩,在孩子游戏时也要做个有心人多鼓励孩子去交流,并适时教孩子一些交流的手段和方法。如交换玩具玩,不争、不抢,遇到危险要告诉大人寻求帮助。
  
  4、在家不和孩子玩咬人的游戏。或许大人只是觉得孩子急了咬你非常的可爱,可是在你忍受了痛苦的同时破坏的是孩子对是非的判断力,所以孩子到了幼儿园会认为咬人是种游戏。
  
  5、当抓人、咬人的现象出现,父母就应当弄清事情的原委,如果责任在自己,要告诉孩子这样做不对,要马上道歉,责任在于对方,应明确告诉孩子这是一种错误行为,如事情较严重,应与老师和对方家长共同商量解决。
  
  孩子进入幼儿园后,老师对孩子们的个性和习惯都需要时间去了解,当孩子不哭了,并不代表他已经和老师有了默契,有时摩擦再所难免,他们会为玩具,为食物,甚至会因为任何的小事情发生冲突,咬人,打人,抓人的情况就在这个时间大量的发生了,家长这时就更要相信老师,配合老师作好教育工作,关注孩子的各种情绪和心理上的反映,及时和教师沟通孩子的情况,和教师一起鼓励孩子,学习与人交流,使孩子更好的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消除孩子的恐惧心理,让孩子快乐过好每一天。(幼儿教育